工夫茶,就是潮人的日常

一壺潮州工夫茶,無論如何詮釋,都回歸愛茶的初衷。

5月24日下午,“2018潮汕茶文化周”主題論壇在廣交會琶洲展館1號會議室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四海潮人的生命簡史”,詮釋了各自對潮州工夫茶的生動認知。

工夫茶,就是潮人的日常

《潮學研究》主編黃挺教授以歷史文獻、潮汕民俗和傳世實物等三重證據,就工夫茶的起源、發展、沿革、定義,以及鳳凰茶在工夫茶發展史中的作用地位、工夫茶如何成為潮汕人的文化傳統等話題進行了探討。黃挺也回憶了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工夫茶“一人一壺一杯,茶量自己掌握”的喝茶形式已經從烏龍茶延伸至其它茶類。工夫茶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韓山師範學院校長林倫倫教授研究方言,他以大量的潮汕方言俗語為例,解讀了工夫茶與潮汕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關係。令人莞爾的是他的一樁軼事:青年時期為圖發奮,痛恨品飲工夫茶是“謀殺時間”,並寫了一篇文章發表。於是無論他去哪家做客,得到的待遇便是一杯白開水,因為沒有人再敢對他“謀財害命”了。人到中年,卻又不由身不由己愛上了工夫茶,甘願被“謀殺”了。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陳偉武教授以嗜茶如命自居,出國講學也要帶上茶具。從廣州到澳門、香港、新加坡、北美……回來前都會把工夫茶具留給當地的朋友,無意中也促進了工夫茶的傳播。陳偉武教授表示,要從多角度來研究工夫茶的歷史,既可以從斷代史也可以從通史的角度進行觀察。基於工夫茶在潮汕地區的這一特點,還可以加入中外關係史的研究視角。

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光武就在《中山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研究工夫茶與工夫茶道。他認為應該“非常自由地喝茶”,一切不利於茶的本真的繁文縟節,都將破壞茶的真味。

臺灣《Tea》雜誌總策劃胡碩珍女士認為,對茶不同的詮釋都回歸愛茶的初衷。每位嘉賓的角度雖然不同,但卻都指向這樣一個現實——無論身在何方,處於何時,工夫茶就如同潮汕人生命中的印記,不分老少貴賤,無論廟堂之高、街頭巷尾,它就是潮人的日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這種影響和印記就這樣經年累月、一代一代地組成了一部潮人的生命簡史。

廣東茶文化促進會秘書長黃波認為,潮州工夫茶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傳統,也是潮汕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活態的潮汕文化現象,同時,如果以一種更大的歷史觀和潮汕-中原、潮汕-閩粵、潮汕-南洋的地域文化觀來看待工夫茶,就能更好地理解工夫茶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它作為承載著物質傳統與精神寄託的雙層載體、在推動成就潮人生命簡史中的深刻的意義。

當天,現場還舉行了黃挺教授《中國與重洋—潮汕簡史》一書籤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