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蓋碗就一定要被燙手?才不是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在廣大茶友們的眼中,蓋碗一直就是泡茶“神器”級的存在,讓人又愛又“恨”。

蓋碗泡茶,其實就是工夫茶泡法,白鶴沐浴、烏龍入宮、懸壺高衝、春風拂面、關公巡城……滿滿的儀式感,畫面感十足,讓人如沐春風。

更關鍵的所在是,蓋碗泡茶,特別適合於講究原滋原味品鑑的中國茶,不吸香不奪味,尤其是半發酵的烏龍茶。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而能夠用蓋碗駕輕就熟泡茶的,那非泡茶專業戶級別的,也堪稱是泡茶高手了,一直是被仰視的對象。

一泡茶從外在顏值到內在滋味、氣韻,甚至是“揭老底”——看葉底,那還不是用蓋碗沖泡最一目瞭然嘛?

所以,蓋碗泡茶既有範,茶又好喝。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但,好馬也有馬前失蹄時,再熟練的高手也有被燙手的時候。

小時候,看著長輩們每天用蓋碗沖泡鐵觀音,有時候一不小心,沸水漫過杯緣,燙到了手指頭。

可奇怪的是很少聽到長輩們大喊“哎呦”!有時,忍不住好奇地問,不燙不疼嗎?

長輩們總是笑笑,不疼,被燙多了,皮長厚了,沒感覺了。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話說連經常喝茶的“專業人士”都時不時被燙手,對於不經常喝茶的人雖然看到蓋碗就一臉“又愛又恨”的表情——真怕被燙成“紅酥手”。但其實,蓋碗沒那麼“危險”,只要方法正確,勤加練習,就能掌握高超的蓋碗泡茶技巧。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如何使用蓋碗才能不燙手?

【三指法】

三隻手指拿捏蓋碗,暫且稱之為三指法。

三指法比較優雅,是最普遍的一種拿蓋碗的方法,也是很多茶友最常用的手法。

蓋碗上有蓋鈕,既是開蓋時手捏持的地方,也是蓋住時需要按壓的地方。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為整個手抓住蓋碗,還是比較燙手的,同時這樣的抓持法,大多是蓋碗不能太大。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請換掉那隻不順手的蓋碗

想玩蓋碗是好事,被燙手也不是玩蓋碗之人的宿命。

要阻止一隻燙手的蓋碗繼續傷害自己最快捷的辦法,自然是換掉這隻蓋碗,重新選擇一隻合格的蓋碗。

現代人,應該崇尚“斷舍離”。狠下心,放棄那些不適合自己的,多餘的東西。李白對於這一點,就有很深刻的認識: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如果要選擇新的蓋碗,該挑哪樣的呢?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不燙手的蓋碗,碗壁一定要薄】

薄的碗壁,雖然溫度上升速度快,但是它也有一個好處,薄的碗壁,散熱很快。

散熱快,也就是說茶友在注水完成後,上手端起蓋碗,碗壁的溫度已經降下一些,不容易燙手。

同時,碗壁薄,散熱快,也不會悶壞茶葉,導致茶湯之中出現苦澀的滋味。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不燙手的蓋碗,要有碗沿和高紐蓋】

所謂碗沿,就是碗口向外突出的一圈。可不要小看這一圈突出,它恰恰是讓降低蓋碗燙手幾率的妙處所在。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有了碗沿,手指在端蓋碗時,不用直接接觸碗壁,也就因此降低了燙手的幾率。

而高紐蓋,可以拉長與熱茶水接觸的距離,熱量在傳導過程中逐漸散失,可保證手指不被燙傷。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觀復·三多蓋碗就是這樣一隻擁有寬碗沿,薄碗壁的蓋碗。

此蓋碗是根據觀復博物館館藏清乾隆粉彩三多紋太白尊之吉祥紋樣,以質樸本真的審美情趣創衍出的觀復三多系列茶具。以生活實用之美為創物初心,覽觀古今展現世間美好。

玩盖碗就一定要被烫手?才不是

清乾隆粉彩三多紋太白尊 觀復博物館館藏

蓋碗及杯的杯身由荔枝、桃子、石榴組合而成三多紋樣,充滿吉祥之意。

白瓷杯身,釉下彩紋飾,即使注入的是高溫茶水也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蓋碗容量為90毫升,正好夠一個人獨飲;三隻茶杯的容量為70毫升,口渴時,一口乾可解渴,小咗品茗更有茶趣。

端起蓋碗,天(杯蓋)、地(杯託)、人(碗身)都握於自己掌中,喝茶才能喝出“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

如果喜歡

可點擊文中圖片查看更多細節

東方生活美學

在這裡,遇見更好的自己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喜歡就點好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