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天剛矇矇亮,夏津縣蘇留莊鎮東閆廟村村民李誌慶就招呼老伴和兒子兒媳,來到自家的古桑樹園採收桑椹。與其他地方桑樹顯著不同的是,當地古桑樹冠高達10米以上,成熟的桑椹嬌嫩異常晶瑩如玉,採起來更是有講究,採用“抻包晃枝法”,俗稱“打棗晃椹”:只見下面幾人抻著一張大大的布縵,李誌慶手執一把長鉤,鉤住枝條後輕輕晃動,“唰唰唰”,頃刻椹如雨下,悉數被布縵接住。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5月19日,夏津椹果生態文化節開幕,當地遊客如織;剛剛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揭牌。藉著這東風,椹果的零售價格當日達到了每斤2-3元,李誌慶一家忙到晌午,自家35棵古桑“晃了”一半,已收穫椹果500多斤,儘管累,但心裡美得很。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對一個月前在羅馬接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授牌的夏津縣縣長高善玉來講,心裡除了高興,更有沉甸甸的責任:夏津古桑是山東我省目前唯一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獲得“世界遺產”金字招牌意味著什麼,未來如何保護傳承,如何開發利用?

現實存在的很多問題要到歷史中尋找答案。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一座古色古香的紀念館門前,遊人被“治沙縣令”朱國祥的故事吸引,時光又被拉回到千百年前。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千年古縣夏津位於魯冀交界、黃河故道,黃河干流兩次流經,六次氾濫決口,為這裡留下一片30萬畝連綿起伏的沙丘地,風沙肆虐,民不聊生。在當地人民長期與風沙抗爭過程中,由於桑樹的生命力旺盛、根系發達,成為防風固沙保土的重要樹種。300多年前,清知縣朱國祥出巡夏津,見“地半沙灘,不宜莊稼”,於是引導當地百姓“且喻以多種果木,庶可依免風災而裕財用”,此後夏津種植果桑(有別於葉桑)達到高潮;到了100多年前,面積達8萬畝,“援木可攀行二十餘里”,大大改善了當地小氣候和水土環境。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然則天災人禍、戰亂饑荒,幾經浩劫後這裡仍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古桑樹林群,但僅遺存6000多畝,其中百年以上古桑2萬餘株。談及古桑林的變遷,閆廟村村支書冉凡成說,最近的一次較大面積砍伐是大約30多年前,一些村民將桑樹砍了種糧種棉。他的鄰居、61歲的張桂蘭接過話頭:這個村當時砍得少,自己孃家在另外一個鎮,現在幾乎沒剩下幾棵了。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為什麼砍了?張桂蘭說,人窮啊,也沒有前後眼。當時桑椹果放不住、運不出、不值錢,是“不長腿”的作物;遠了不說,十幾年前,頭下午摘了,村裡的男人用“洋車”馱著倆籃子,當夜趕上百里地到德州、禹城等地出早市,能賣個幾十上百元就不錯,過了午送都沒人要。“誰知道現在成了好東西呢?”

老祖宗留下的古桑樹群,夏津變成了搖錢樹,還做成了“世界遺產”

時代在發展,人的思想、施政者的理念也在變化。近年來為了保護這片遺產,夏津縣制定了古桑樹群保護與發展規劃,推進標準化種植,建立了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同時挖掘積澱著千年歷史的農桑文化,提升文化內涵;李文華、束懷瑞、向仲懷等院士們和西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院校專家學者來了,幫助縣裡和農民出主意,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撐;匯源果汁、德百集團來了,投資建設果汁加工廠、溫泉度假村和旅遊小鎮,各類休閒觀光項目和旅遊節慶活動,讓夏津知名度大幅提升,2017年遊客超過200多萬人次。當地注重古樹保護和讓農民受益並進,引導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鼓勵群眾以桑樹入股並分享二三產增值收入。

夏津尚品源桑樹產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理事長李民是夏津城東八里莊人,祖上是清末秀才李存瑞,也是當時遠近聞名的製作椹糕、桑茶的能手,創立了“遐齡堂”“八寶珍”“五福蜜”“彭壽仙參”等桑產品“品牌”,如今李民建設桑椹加工生產線兩條,桑葉加工生產線兩條。在他和冉凡成等人的帶動下,原本幾乎無用的桑葉,加工後可買到上百元每斤,古老的手藝和品牌又有了新的傳承。夏津東方紫、卡洛斯、聖源等桑類企業發展迅猛,目前年加工椹果能力達2萬噸,桑葉1000噸。

人們這才發現,桑樹渾身是寶,果乾、果酒、桑葉茶,桑黃、桑耳、桑籽油,藥品、飲品、保健品,在夏津舉辦第三屆中國果桑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蠶學會理事長,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院主任廖森泰表示,將桑產業延伸到生物產業、健康產業,未來市場潛力巨大。桑產品“長腿”走了出去,農民沒有再砍樹的了,他們自發對古桑樹枝條進行扦插,繁育新的桑園,每年新植桑樹萬畝以上;今年夏津縣將圍繞古桑樹群所在24個自然村合併為一個鄉鎮,打造生態旅遊核心景區,總面積近2萬畝;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61.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13萬個,“生態高顏值”已成為夏津靚麗名片。

“從一粒椹果到桑的全元素利用,衍生出一條三產融合的產業鏈,聚變出一個特色品牌,生態資源成為夏津綠色發展的第一資源。”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說,“夏津最大的特色是綠色,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是生態。而只有讓老百姓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他們保護開發利用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入腦入心、外化於行,古桑樹資源的保護開發的生動實踐必將讓這片世界遺產煥發新的光芒。”

大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