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名声之响,皆由此故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有两大能人。一是卧龙,另一位就是凤雏。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卧龙凤雏是谁,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凤雏指的就是庞统。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名声之响,皆由此故

《襄阳记》里记载: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由此可见卧龙凤雏是庞德公提出的,但是庞德公提出的不是两个称号,而是三个。就连司马徽“水镜先生”这一名头也来自庞德公。但是这种称谓大概也也只是轻松随意的,甚至带有一些玩笑意味,因为庞德公与这三人交情甚好: 庞统是他的从子,诸葛亮是他的学生,司马徽是与他以兄弟相称的忘年交。因此不得不承认,这些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名声之响,皆由此故


至于为啥要这么评价,主要是当时的风气如此,想要出名,就要找个名士给自己写评语之类的。著名的有汝南郡人许劭兄弟的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曹操就是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里,裴松之注《襄阳记》:

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名声之响,皆由此故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名声之响,皆由此故

换句话说,司马徽先生就是东汉时期的明星公关。人家刘备明明是向他请教,结果他说,我啥也不知道,要问的话,你问这俩人好了。一个伏龙,一个凤雏;一龙一凤,只不过还没进化成完全体。龙呢,趴在地上,还没有腾飞上天;凤呢,还羽翼未满,假以时日才能展其才能。这样一个宣传,不仅触动了刘备的好奇心,也巧用这两个称号表现出了孔明、士元两位年轻人远大的志向,为他们的“出道”奠定了扎实的舆论基础。

通过司马徽的宣传,这两个称号从亲友间的昵称转变为了名扬天下的美誉,直到现在还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隐而未现的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