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沉澱豐富:“大清銅幣當十”

大清銅幣,學名機制銅圓,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據中國錢幣史略記載,1909年鑄已西宣統年造大清銅幣,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鑄幣。1910年9月,度支部奏定“幣制題例”,廢兩改元,確定貨幣單位名稱為“元”,以錢為本位,一元為主幣,重庫單七錢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種錢幣,五分錢幣及二分、一分、五釐、一釐四種銅幣為輔幣。“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

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歷史沉澱豐富:“大清銅幣當十”

近日,深圳盛軒有幸徵得“大清銅幣當十”一枚,該枚錢幣直徑2.8釐米,錢幣正面珠圈內為“大清銅幣”四字,中心刻鑄造局地名,珠圈外上緣鐫滿文,旁側鑄漢文干支紀年,下緣鑄幣值“當制錢十文”,左右兩側為“戶部”二字。

歷史沉澱豐富:“大清銅幣當十”

錢背上方鐫有鑄造年份,周圍有英文環繞,中央紋有神龍,紋路清晰,如刀刻所成,且龍身紋路精美,看上去彷彿是神龍翱翔天際的油畫,用手去觸摸,可以感受到清涼的表面凹凸有致的龍紋與鑄字,質感相當好。此幣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龍紋清晰。經過歲月的洗禮,錢幣雖稍有磨損,但並不影響整體美觀,反而多了一份歷史沉澱感。

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中,“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凶,因此,備受藏家喜愛。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此錢幣具有深遠的紀念意義,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