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神道碑揭秘我国航海下西洋第一人,比郑和早了六百多年

六百多年前,郑和作为明朝外交使节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在陕西泾阳县出现的一座神道碑,却显示早在唐代,我国就曾派出过外交使节航海下西洋,抵达远在中东地区的黑衣大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比郑和整整早了620年。

一座神道碑揭秘我国航海下西洋第一人,比郑和早了六百多年

1984年4月,泾阳县文物工作者从事田野文物调查时,在当时的扫宋乡(2002年后并入云阳镇)大、小户杨村附近发现了一道晚唐石碑。该碑身首相连,碑首高85.5厘米,碑头篆额“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9个字,3行,每行3字。碑身高189.5厘米;上部宽93.5厘米,下部宽102.5厘米。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正面镌刻行书碑文:共35行,每行约70字,全文约2400字。记叙了 “唐右三军僻仗、太中大夫、行内侍省内给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碑主杨良瑶的家族渊源和生平事迹。

一座神道碑揭秘我国航海下西洋第一人,比郑和早了六百多年

杨良瑶,字良瑶,原籍弘农郡(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人。是晚唐时期服侍皇帝的近身宦官,一生经历唐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四朝,收了一个叫希旻(曾任承议郎、内侍省内谒者监,赐紫金鱼袋、华清宫使)的人为嗣子。

杨良瑶一生建树颇多,唐德宗时期曾多次受命出使各地,久经疆场,功劳突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他曾经率领使团航海出使黑衣大食。

一座神道碑揭秘我国航海下西洋第一人,比郑和早了六百多年

贞元元年(785年)四月,杨良瑶受命出使黑衣大食(阿拉伯阿巴斯王朝,政治中心位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位持国信诏书航海抵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对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时距今已有1220多年。这一时间,较之永乐三年(1504年)明成祖派遣太监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印度洋西岸,整整早了6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