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火山喷发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明清时期长白山的火山喷发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在1898年,一个俄国探险家来到长白山,他的考察记录中记录了天池水下喷发的怪现象。事后,此次喷发定位VEI2.

第四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十一年)。

据史料记载:长白山火山群“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1668年和1702年长白山爆发,根据文献描述是有一定规模的爆发,140公里外降下火山灰2-4厘米,估计爆发规模≈>VEI2

  长白山最大一次爆发发生在910~1400年,文献记载是1199年

那么,公元1199年是何年?

中国农历纪年为己未年(羊年)。

西夏天庆六年;

大金承安四年;

西辽天禧二十二年;

南宋庆元五年;

越南天资嘉瑞十三年;

日本建久十年 ,正治元年。

冰芯记载1026年,

14C记载969年和1215年,爆发时间各不相同,所以无从查证。但是造成的灾难是客观存在的!

从规模上来看,这是有一不小的爆发。火山灰沉降1000公里外日本北海道2-6厘米,火山碎屑摧毁森林高达5000平方公里,造成巨大环境灾难,是全球两千年来最大火山爆发之一。

而明清时期,长白山火山喷发的小冰期也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

朱祁钰(明代宗)的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中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罕见的大雪,极为严寒,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连下一个多月的雪,灾情严重:江苏苏州,太湖断航,港口封冻,“人畜冻死万计”; 浙江安吉,“冻死百余人”; 河北沧州,“冻死人畜无数”;山东德州,“人畜冻死”……

朱厚照(明武宗)的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雪下得最大的是华东地区,江河冰合,鸟兽冻死,冻毙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湖竟然同时成了“超级溜冰场”:太湖,“冰,行人履冰往来者十余日”;洞庭湖,“冰合,人骑可行”。

在明清小冰期,又以清朝遭受的雪灾最严重,13次“严重强寒潮灾害”中有9次发生在清朝。因此,有学者又把17世纪至19世纪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小冰期中的“寒冷期”。最近500年中最寒冷的50年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即公元1650年至1700年间。

在这最冷的50年里,连下一个月大雪并非罕见。

如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全国雪灾,被冻死者甚众。

据记载,当年南方的湖南永州等地,竟然连下40多天雪,“民冻死者无数”。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连降大雪,连续下40至60天不等,淮河更是坚冻两个月。全国诸多省市的地方志上,都有冻死人记载:湖北大冶等地,“冻饿死者甚众”;河南开封一带,“井冰,道路多冻死者”;江苏盱眙等地,“民多冻死,鸟兽入室呼食”;山东临沂等地,“人多冻死”,威海“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者”……

长白山火山喷发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火山喷发对历史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