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東單1院

足底筋膜炎通常發生於肌肉、肌腱突然受到牽拉或人體承載高重量之時,主要指足弓、足底的筋膜、肌肉發生無菌性炎症之時,所引起的一類以炎症發生部位疼痛感、持續時間或長或短,長者可達數月甚至一年的疾病。

為什麼會得這種疾病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此病發生部位的生理結構。我們知道,肌肉多數附著在骨性結構,筋膜則是一層包繞於部分肌肉外的膜性結構,肌肉藉助肌纖維牽拉骨骼併產生運動,筋膜則保證了肌肉的正常伸縮和牽拉作用。正常情況下,在足底,肌肉的牽拉作用主要是協調足部活動,並不產生大的關節運動。筋膜則起到保護、分隔肌束、肌肉群的作用。之所以會發生足底筋膜炎,主要是由於肌肉、筋膜運動,與附著點骨性結構之間長期、反覆摩擦併產生損傷,致使炎症的產生。但究其主要原因,則是足跟部的肌腱、筋膜承受超負荷壓力,對足跟造成損傷併產生炎症。

因此預防足底筋膜炎,應遵循以下幾點:第一、生活中,減少長期行走、站立等對足跟肌腱牽拉較大的一些運動,如跑步、登山等;第二、要運動適量,減少或避免對足跟部造成損害;第三、逐漸增加對足跟部的康復訓練,避免足跟做反覆輾踩動作;第四、避免長時間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走;第五、控制體重,減少足部的承受負荷。總體說來,減少對足底、足跟部肌肉筋膜的牽拉、摩擦,避免足部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是預防此病的關鍵。

本期答主:梁士兵 醫學碩士


杏花島

導讀:足部是人體的基部,跟房屋的地基一樣,如果地基不穩會造成房屋結構不良。足底筋膜有如一片扇形軟體組織,它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筋膜組織。主要功能是維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確的步姿,平常在行走或跑步時,這片組織會承受體重使蹠骨與跟骨分離的拉力,並且因各種不同的情況下給予活動時所需的扭力,彈性以及吸收與地面的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為慢性運動傷害的一種,臨床上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往往合併有足部生物力學異常的問題(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姆指外翻等)。由人體生物力學的觀點看來,足部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過度外翻會造成足弓低下扁平,連帶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筋膜發炎。而高弓足的患者,因為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緊繃、缺乏吸震的效果,長年下來也會因為足底肌肉筋膜疲乏而疼痛發炎,嚴重的甚至長跟骨骨刺(Heel Spurs)。

1.

引發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因受傷或是鞋具不當而引發足部內部結構異常◎足部關節過鬆,活動量增大◎身體過重造成足部關節負荷加重◎長時間站及坐造成小腿肺腸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過緊◎足跟肌腱過緊、過短◎足跟墊因年齡增長而減少◎足跟長骨刺(heel spurs)足底筋膜炎所延生的痠痛如小腿痛、膝關節痠痛、腰痛等。◎踩過尖的健康步道◎常穿涼鞋及拖鞋◎長時間站立、步行、體重過重、穿高跟鞋、高弓足、扁平足等◎其他疾病造成腳骨頭變形。

2.足底筋膜炎主訴症狀:

足跟底部或前足底筋膜疼痛不適◎足底筋膜與跟骨交接點內側、中間及外側部位疼痛◎每天起床時第一步踏地痛楚最為厲害,步行了數分鐘之後,痛楚的現象會漸漸減退。但步行、站立或跑步時間一久,痛楚又漫慢浮現出來。每當坐下休息了一段時間後,起身走路時痛楚又重新出現。◎患者為了避免足跟疼痛而自行改變走路時的步姿,足底壓力分怖不均勻,著力不當,因身體生物力學的改變而引發脊、髖、膝、踝等關節疼痛。◎感覺下肢循環不好,肌肉過緊,皮膚龜裂。◎鞋子的外側有過度的磨損情況 足底筋膜炎檢查:◎走路是否有異常,如墊腳尖、腳內翻、腳外翻等。◎足底肌肉及足跟墊是否有減少。◎足底筋膜有疼痛的激發點(Trigger Point)。◎小腿肺腸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 有疼痛的激發點。◎當大腳姆指往上翻時,足底筋膜感到過緊,甚至引發疼痛。◎足部小骨頭有移位(Subluxation)。◎膝關節、髖關骨及腰椎因走路方式偏移造成錯位(Subluxation)。◎ X-光檢查可看到足跟骨刺(heel spurs),但有15%的人有長骨刺但沒有症狀。MRI可檢查出足跟骨裂傷,有足跟骨裂傷的患者會有足跟痛。

3.足底筋膜炎改善方式:

4.足底筋膜炎的預防

選鞋的時候,要挑選合腳型的鞋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專業的鞋店用儀器或請店員幫忙挑鞋。另外,足底愈後還是要持續伸展、按摩,做一些核心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