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清明节,给大家推送一些有关“死亡”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往往能带给人追忆、沉思,或许与逝者的对话。下面一起来欣赏安息之处的风景。

穿透暴力弹孔的凝望-Gordan Lederer纪念碑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NFO建筑事务所与雕塑家Petar Barišić合作的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在克罗地亚的科斯塔伊尼察市Čukur山上对外开放。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91年8月10日在此被狙击手结束生命的戈尔丹莱德勒。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竞赛获胜方是 NFO建筑工作室和雕塑家 Petar Barišić 的一项名为“破碎的景观”的方案。纪念碑于2015年揭幕,纪念Lederer逝世24周年。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Gordan Lederer 纪念碑形成建筑与雕塑之间的多学科交互发展。这种二元性在开发项目的同时将不同的方法结合到同一个主体,从多个方面了解问题。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一开始设计方向很清晰,Lederer 已经选择他生命最后一程的归属地,这将作为项目的基础。 Čukur 山的方位可以望见美丽的乌纳河谷,这是所有概念的起点,是或多或少成功的原因,同时也是项目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讨论和草图记录了大部分通向最终简练有秩序概念的创作过程,通过不必要图层的意义或者表现力,但依旧保留个体创意语言的可能性。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纪念碑“破碎的景观”包括一条小路和一个破碎的相机镜头。路径设计表示 Lederer生活的道路,在铺设草皮的混凝土地板上加密。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混凝土板通过黑色的钢框架“链接”,每块板上雕刻有 Lederer的生命年份作为电影帧的解释来编码。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纪念碑上的座椅被最大程度减少,作为路径的一部分从地面缓慢升起。通过在纪念碑上上的文字“ ……清晨是平安和温柔的,一道明亮的忧郁,穿透 Gordan Lederer的双眸到达黎明的 Banija……”游客看着这个镜头陷入沉思。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这个孤独的镜头被投掷在高原前的草地上,指引游客望向山谷,这里是 Gordan Lederer拍摄“最后一个镜头”的地方。玻璃膜被一个狙击手射穿,阻挡游客目光停留,让他们在这个位置直面当年的事件。同时这个完美的不锈钢圆圈表示生命的连续性,将24年前相同位置拍摄的景观框于此。从乌纳河谷望去,破碎的镜头反射闪耀着的阳光, 这个纪念碑逐渐消失。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该项目被提名2017年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 ·凡德罗奖!

材料产品介绍

道路由混凝土板组成,草地上放置着黑色钢框架。每块板上都雕刻着 Gordan Lederer逝世的年份,纪念碑平台顶上10米放置有三层安全玻璃,共4厘米厚。中间的一个被狙击枪刺穿,外层玻璃层包裹它。镜框由不锈钢环(74x59厘米)制成,外径为4米。镜头放在草地上,总高度为4米。

设计一场隐退:死亡并非终结

这是国外某媒体在今年举办的一个设计挑战赛,为死亡进行的设计(Design for Death),面向全球征集与关怀和纪念相关的创意。选取了其中有意思的一些,一起来看看:

After the rain,彩虹墓碑

来自日本设计师Aya Kishi的创意,墓碑的中间嵌有棱镜,于是,当雨过天晴、阳光重新照耀大地,墓碑将在地面投影出漂亮的彩虹。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Family Tree,“家族树”

来自立陶宛设计师Loucas Papantoniou与Asta Sadauskaite的创意,“家族树”其实是一个将家谱与骨灰盒合二为一的设计,每个骨灰盒都是蜂窝造型,通过配套的支架可以固定在墙上,变成一个纪念墙,同时展示出逝者之间的关系。另外,骨灰盒的面上还有OLED显示屏,上面会显示逝者的姓名与简介,并能显示从手机发送过去的亲情留言。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麻省理工大学的肖恩•科利尔纪念碑

这个纪念碑为麻省理工大学的校园,是为纪念在2013年4月18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中枪身亡的肖恩•科利尔校警而建造的,利用这个永恒的结构铭记这个悲剧——通过展现团结力量概念的结构将“克里尔坚强(Collier Strong)”转变成一个纪念空间。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这个纪念碑是由32块花岗岩石块组成,构成一个5向石窟。石块之间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内部反射的中空拱形结构,受张开手掌的启发建造,向外指向校园。中空空间设有一条通道、一个标志和一个光孔,重新构建该区域。重要的是这个纪念碑将古老的石块砌筑技术与新的数字建造技术和结构计算技术结合建造出一个空前的形状。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CALGARY SOLDIERS MEMORIAL▼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于特岛惨案纪念之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追忆之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Hörnli 公墓▼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更多墓碑设计

而对于更多普通人的安息之处,往往是一座墓碑。作为永远的长眠之地,也应该相伴左右。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安息之处,亦有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