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薦江友樵信》

齐白石的《荐江友樵信》

1954年,齊白石(1864-1957)寫了一封《薦江友樵信》:

江友樵,為我所知,實堪深造,特為推薦,希準其返校學習為感。此致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室。


齊白石

八月十九日

這封推薦信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1953年2月28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繪畫研究所(現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成立,黃賓虹(1865-1955)任所長,王朝聞(1909-2004)為副所長,聘於非闇、馮超然、賀天健、呂鳳子、陳半丁、鄧以蟄、潘天壽、傅抱石、蔣兆和、李可染等為研究員,而江友樵(1926-2003)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初到北京的江友樵,憑藉他隨身攜帶的完成於少年時代的《友樵山水畫冊》,聲名鵲起,特別是為齊白石所知遇。的確,齊白石非常賞識江友樵,看到他的山水冊,欣然題刻“友樵山水畫冊”,並題跋道:“蜀之山水多奇險,嘆得其似不易,信手一揮成之,可矣。友樵弟之畫,固可喜,因是蜀人也。觀之再三,記而還。”

事實上,不僅是齊白石,當時北京畫壇的傳統派大家,幾乎都在《友樵山水畫冊》上作題,此處僅拈出數例: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葉恭綽(1881-1968)題“江郎妙筆由天授,轉益多師是汝師。規矩從心爐在手,丹成行見九還時。髫年傑作王希孟,千里江山一卷中。我願君為大痴叟,煙雲供養九旬翁。”胡佩衡(1892-1962)題“四川畫家江友樵同志,精研六法十餘年,未及三十歲而造詣已臻上乘,乃求進不已。北來燕都,從事於中國畫研究專業,將來之成就,洵未可量。以所作仿古山水大冊見示,其用筆用墨之法,無不本宋元以來諸名家,而蒼茫渾厚生動自然,逸韻清風流露於楮墨間。不僅天資之高尤顯學力之厚,際吾華畫界,競進之秋,正賴青年畫家之努力。觀友樵同志之畫冊,覺青年中之學習古法者,必大有人在也。”

在諸老面前,江友樵這位青年才俊,傳統功力深厚有目共睹,能夠承擔“繼往開來”之大任的。然而,眾人的期待,即將化為泡影。站在雲端的江友樵,也即將跌入谷底。江友樵《自傳》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徐悲鴻先生去世後,新領導急於改造中國畫,由於反對把中國畫改成‘墨畫科’,我被安排在圖書館抄寫資料,幾個月後,我退職離京,返回老家重慶。”

齐白石的《荐江友樵信》

齊白石薦江友樵信札這位新領導,就是江豐—事實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他一直就是中央美術學院乃至中國美術界“大權在握”實際的“一把手”。1953年9月徐悲鴻去世後,在江豐的主導下,全國美術院校的“國畫系”都變成了“彩墨畫系”。

江友樵如何具體反對江豐建立“彩墨畫系”,已不得而知,但結局是明白無誤的,他與郭味蕖一道,從中國繪畫研究所調離,至圖書館抄寫資料。這對於信心滿滿“志古道而斥異端,尊國粹以追前賢”的江友樵而言,是何等的屈辱!1954年春天,他憤然棄職,返回重慶。令人唏噓的是,就在離京前二日,江友樵居然還能堅持將他在美院圖書館發現的傳巨然《溪山蘭若》長卷珂羅版印刷品臨摹下來,只是“時短心亂”,情緒當是何等糟糕。該畫題記曰:“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有巨然《溪山蘭若》長卷。餘於湊借路費踉蹌離京之前二日,匆匆摹模一過,時短心亂,幾桌狹窄跼蹐,蜷曲不能施展,草草稿其梗概而已。一九五四年春首,巴渝江友樵于都門寄舍。”齊白石得知江友樵辭職返蜀的消息後,對江豐的做法大為不快,他積極協調並親筆寫信給江豐,然已於事無補。但是,白石老人沒有放棄努力,他又希望通過推薦江友樵讀研究生的名義返回中央美術學院,這就是前文所見他書於8月19日的《薦江友樵信》,其結果,正如江友樵《自傳》中所說:“由於當時歷史原因,學院一些領導對白石老人陽奉陰違,返校未果。”這種結果使他心灰意冷、大病一場。

齐白石的《荐江友樵信》

齊白石跋江友樵畫冊

幾次努力使其返京未果後,白石老人為了安撫江友樵的情緒,1955年,又寄了一條題簽給他:“友樵山水畫冊。九十五歲白石。”向來不輕易送人畫作的白石老人,甚至還寄了一幅畫了9只墨蝦的畫給他:“友樵兄玩味。白石老人清作。時年九十五歲矣。”落魄不已的江友樵,在老人所書題簽上以工整小字作跋,動容地回憶兩年前在老人屋中聚談光景:“餘在北京時,老人九十三歲。時光如流,忽忽又過兩年,老人九十五歲矣。千里寄箋,已足珍貴,況是晚年手筆,能不珍惜而護之耶?展對墨跡,如瞻風采,回憶鐵柵屋中聚談光景,猶彷彿若昨日事也。五五年秋,友樵記。”

令人感動的是,齊白石對江友樵返京的努力並未就此罷休。1956年1月到2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葉恭綽和陳半丁共同提出“擬請專設研究中國畫機構”的提案。同年6月1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國務院會議,通過了文化部“北京與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國畫院”的報告和實施方案。齊白石看到事情似乎有轉機,他立刻聯名西南美協主席柯璜(1876-1963)一起向文化部推薦,等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後直接將江友樵調入。經過一年時間的籌備,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正式成立,齊白石任名譽院長,葉恭綽為首任院長,然而該院最後卻降格為北京市的地方機構,只吸納北京的畫家—不但江友樵的返京之夢想徹底破滅,他在中國畫創作上“繼往開來”的夢想,也將隨著厄運接二連三的到來徹底破滅。

1957年9月16日,白石老人去世。江友樵悲痛萬分,連寫四首《悼齊白石大師詩》,其四曰:“風雪京華獨叩關,今生恨晚識公顏。殷勤推轂辜期許,華表崢嶸不可攀。”

文 | 談晟廣

//////////////////////

20天爆售200冊!

現補貨50冊!

100位書家印人、100個暖心故事、100種創作呈現!

一次蠡探當代書家印人審美情趣的絕佳機會……

100位作者,220頁,正度十六開本;

當代書法篆刻全新創作模式探索呈現!

實力書家印人自選常用印並題跋;

平凡而又非凡中的書寫與鐫刻;

生動記錄並見證當代書壇實力名家的

親歷故事情節、歷史進程;

書法、篆刻、邊款、箋藝看點諸多;

極具收藏及創作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