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黎平将军:年少尝尽人生困苦,红军帮我拿回学徒工资

吕黎平将军:年少尝尽人生困苦,红军帮我拿回学徒工资

我原名吕继熙,1937年到新疆后,化名李维先,1946年7月回延安后,改名吕黎平。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兴国县城一个典型赣南山村。1917年1月30日,我出生在一户贫农家庭。虽然租种地主土地,但由于地租甚重,一年收成不够半年粮,日常生活多靠种番薯充饥,生活十分困苦。即使艰苦度日,仍然债务累累,如牛负重,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

我刚满12岁那年,家里越来越困难。到了年关,母亲和祖母捎上几乎全部家当,带我去城里一家店铺,央求老板收我做徒弟。按照当时沿袭下来的古俗陈规,我进店还要跟老板签订一个徒规合同才能成为正式徒工:自愿进店学徒,交店主学徒费3块银元,工期3年。在此期限内,店主只供饭吃,其它一切费用自备。我每天天不亮便起来干活直到深夜,从挑水做饭、站柜台到洗马桶,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虽然干活没有分文工资,并且只供吃住,但在当时,能找到这份苦差事也还算幸运的。

那时常常想,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

一天清晨,我去开启店板,侧身望见横街的墙壁上贴着许多红红绿绿的标语,十分惹人注目。挑着扁担的脚夫,提着土特产进城赶集的农民,斜背着书包的学生,好奇地围观着、谈论着,比赶集还热闹。这些标语上面醒目地写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农村实行平分土地!”“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欢迎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穷人不打穷人!"。

原来赣州和我们兴国一带,受北伐时期大革命的影响,在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他们多次化装潜入县城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那些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就是他们书写张贴的。

这些标语口号在街上出现以后,不几天又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红军来了!全城沸腾起来,群众有的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手擎红旗;有的带着鸡蛋、草鞋等慰劳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街道两旁。老板不允许我们学徒工离开店铺,我们便在店门口举目观望。只见红军一个个头戴缝制的五角星八角帽,身着灰色军装,肩扛着乌黑发亮的钢枪,背上背着竹斗笠,小腿上缠着绑腿,脚上穿着草鞋,长长的队伍在欢呼声和口号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穿过人群,通过热闹的街道。

后来,我们得知这是红十二军。这支部队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入城队列壮观、威严。他们对贫苦百姓称兄道弟,秋毫无犯。对待城里的工商业者,买卖公平,态度和蔼。入城以后,不住店铺和私房,住在空荡的庙宇、祠堂、会馆和露天场地里。他们出外集合站队,动作迅速,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并唱着“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干部战士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的歌曲,嘹亮的歌声吸引着围观的贫苦市民。红军来到县城,是一件大事,人们注视着他们,议论着他们。

红军驻下后,兴国地下县委公开活动了。红军和县委一起发动工农群众与官吏、劣绅、地主、资本家等少数人进行清算剥削账目的斗争。在中共兴国县委的领导和红军的帮助下,各基层单位的赤卫队、工会、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党的地下组织,也转为公开发动群众,向不法资本家和地主开展清算斗争。

县总工会也来到我们杂货铺调查店主剥削压迫我们徒工的材料。几天后我们学徒工去开座谈会,会上大家很快认识到:不是店主老板养活徒工,而是徒工养活了店主老板。这一认识在当时已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它揭穿了剥削者的伪善面孔。

有县工会撑腰,我们的胆子仿佛一下子大了很多。我们同3个店主开展了面对面的清算斗争,在店员工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店主老板对我们学徒工过去不足的那一部分工资,又重新核算、补发。5个月时间,老板给我补发了七块五角银元。学徒工也有工资了,这是我作梦也没有想到的事。

1930年的金秋,驻县红军和中共县委为了进一步扩大红军,推进农村土地革命的斗争,在动员积极分子去农村参加土地革命的同时,号召青年踊跃参加工农红军。我决心自愿报名参加红军,但因为个头矮的原因遗憾落选。母亲从乡下赶到店铺,开导我回乡参加土地革命。她说她参加了妇女会,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开会,做布鞋支援红军,工作很忙,正需要人。

从她的言谈中,我猜想家乡的土地革命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心想,没有当上红军,也可以为革命做些工作。于是,在我到兴国县城还不满1年,便决心放弃刚固定的工资待遇,离开了过去向往的学徒工的工作,返回家乡参加农村土地革命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