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黎平將軍:年少嚐盡人生困苦,紅軍幫我拿回學徒工資

呂黎平將軍:年少嚐盡人生困苦,紅軍幫我拿回學徒工資

我原名呂繼熙,1937年到新疆後,化名李維先,1946年7月回延安後,改名呂黎平。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興國縣城一個典型贛南山村。1917年1月30日,我出生在一戶貧農家庭。雖然租種地主土地,但由於地租甚重,一年收成不夠半年糧,日常生活多靠種番薯充飢,生活十分困苦。即使艱苦度日,仍然債務累累,如牛負重,沒有過一天安穩的日子。

我剛滿12歲那年,家裡越來越困難。到了年關,母親和祖母捎上幾乎全部家當,帶我去城裡一家店鋪,央求老闆收我做徒弟。按照當時沿襲下來的古俗陳規,我進店還要跟老闆簽訂一個徒規合同才能成為正式徒工:自願進店學徒,交店主學徒費3塊銀元,工期3年。在此期限內,店主只供飯吃,其它一切費用自備。我每天天不亮便起來幹活直到深夜,從挑水做飯、站櫃檯到洗馬桶,什麼髒活累活都要幹。雖然幹活沒有分文工資,並且只供吃住,但在當時,能找到這份苦差事也還算幸運的。

那時常常想,這樣的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熬到頭?

一天清晨,我去開啟店板,側身望見橫街的牆壁上貼著許多紅紅綠綠的標語,十分惹人注目。挑著扁擔的腳伕,提著土特產進城趕集的農民,斜揹著書包的學生,好奇地圍觀著、談論著,比趕集還熱鬧。這些標語上面醒目地寫著:“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貪官汙吏!”“農村實行平分土地!”“工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歡迎白軍拖槍過來當紅軍!”“窮人不打窮人!"。

原來贛州和我們興國一帶,受北伐時期大革命的影響,在蔣介石背叛革命以後,建立了共產黨的地下黨組織。他們多次化裝潛入縣城宣傳進步思想,開展革命活動。那些鼓舞人心的標語口號,就是他們書寫張貼的。

這些標語口號在街上出現以後,不幾天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紅軍來了!全城沸騰起來,群眾有的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手擎紅旗;有的帶著雞蛋、草鞋等慰勞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街道兩旁。老闆不允許我們學徒工離開店鋪,我們便在店門口舉目觀望。只見紅軍一個個頭戴縫製的五角星八角帽,身著灰色軍裝,肩扛著烏黑髮亮的鋼槍,背上揹著竹斗笠,小腿上纏著綁腿,腳上穿著草鞋,長長的隊伍在歡呼聲和口號聲中邁著整齊的步伐,穿過人群,通過熱鬧的街道。

後來,我們得知這是紅十二軍。這支部隊紀律嚴明,軍容整齊,入城隊列壯觀、威嚴。他們對貧苦百姓稱兄道弟,秋毫無犯。對待城裡的工商業者,買賣公平,態度和藹。入城以後,不住店鋪和私房,住在空蕩的廟宇、祠堂、會館和露天場地裡。他們出外集合站隊,動作迅速,走起路來昂首挺胸,並唱著“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幹部戰士一個樣,沒有人來壓迫人”的歌曲,嘹亮的歌聲吸引著圍觀的貧苦市民。紅軍來到縣城,是一件大事,人們注視著他們,議論著他們。

紅軍駐下後,興國地下縣委公開活動了。紅軍和縣委一起發動工農群眾與官吏、劣紳、地主、資本家等少數人進行清算剝削賬目的鬥爭。在中共興國縣委的領導和紅軍的幫助下,各基層單位的赤衛隊、工會、農會、婦救會、兒童團等革命群眾組織,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了。黨的地下組織,也轉為公開發動群眾,向不法資本家和地主開展清算鬥爭。

縣總工會也來到我們雜貨鋪調查店主剝削壓迫我們徒工的材料。幾天後我們學徒工去開座談會,會上大家很快認識到:不是店主老闆養活徒工,而是徒工養活了店主老闆。這一認識在當時已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它揭穿了剝削者的偽善面孔。

有縣工會撐腰,我們的膽子彷彿一下子大了很多。我們同3個店主開展了面對面的清算鬥爭,在店員工會的支持和幫助下,店主老闆對我們學徒工過去不足的那一部分工資,又重新核算、補發。5個月時間,老闆給我補發了七塊五角銀元。學徒工也有工資了,這是我作夢也沒有想到的事。

1930年的金秋,駐縣紅軍和中共縣委為了進一步擴大紅軍,推進農村土地革命的鬥爭,在動員積極分子去農村參加土地革命的同時,號召青年踴躍參加工農紅軍。我決心自願報名參加紅軍,但因為個頭矮的原因遺憾落選。母親從鄉下趕到店鋪,開導我回鄉參加土地革命。她說她參加了婦女會,白天下地勞動,晚上開會,做布鞋支援紅軍,工作很忙,正需要人。

從她的言談中,我猜想家鄉的土地革命運動也開展得轟轟烈烈。心想,沒有當上紅軍,也可以為革命做些工作。於是,在我到興國縣城還不滿1年,便決心放棄剛固定的工資待遇,離開了過去向往的學徒工的工作,返回家鄉參加農村土地革命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