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期限考点整理

【导读】

山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期限考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如果要问事业单位法律考试中哪部法律丢分最多,大部分的学生会答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比较枯燥,记忆性的地方比较多,同时我们报考事业单位的考生中很多对于诉讼体制的不了解,也导致考生在考试中在刑事诉讼法部分丢分的很多,为了让大家能够掌握我们的刑事诉讼制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以下关于事业单位考试中刑事诉讼中关于刑事强制措施比较重要的内容。

(一)拘传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强制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方法。

执行拘传的时候,执行人员不得少于2人,要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两次拘传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因此拘传的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二)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三)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限定的居住区的一种强制方法。根据刑诉法规定。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四)拘留

拘留即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一种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但是刑诉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按照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提请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但是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因此在批准逮捕期间,嫌疑人或被告人仍然在公安进行羁押,所以刑事拘留的最长时间为30+7=37日。

(五)逮捕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刑诉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对于(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四类案件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上述案件,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因此对于逮捕的最长羁押期间为2+1+2+2=7个月。

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练习,很快就能掌握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考点,也欢迎大家到中公课堂和我们共同学习相关的知识。

更多法律知识,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法律知识: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期限考点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