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哪些曾風靡一時或被大量使用後被證明是有嚴重危害的東西?

GavinYs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位母親孕育生命的過程充滿了不適與危險。頭一道,就是早早孕反應,祖國傳統醫學稱之為“害喜”。

早早孕反應讓年輕的媽媽們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甚至有些孕婦會吐到電解質紊亂,個別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1953年,西德的一家藥品公司研發出了一種名叫沙利度胺的藥物,可以顯著阻止孕婦嘔吐。1956年進入臨床試驗後獲得廣泛好評,1957年獲得了西德的發明專利,成為孕媽的救星。而這種神藥也被冠以了反應停這個響噹噹的商品名。

然而,1959年,西德兒科醫生Weidenbach報告了一例女嬰的罕見畸形——四肢極為短小,形似海豹的鰭肢:

在隨後的幾年裡,陸陸續續出現了大量的海豹肢患兒,而他們的母親有一個共同點——孕期服用過反應停。醫學專家們馬上開始了相關研究,發現了沙利度胺的致畸形——在胎兒形成肢體的最重要階段影響了母體經由胎盤向患兒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效率。

1962年,反應停在全球範圍內停止售賣。而當時已經有數不清的海豹肢患兒出生了,這些患兒的家庭從此揹負了極其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這也是人類藥物安全歷史上重要的一課,從此以後藥物從研發到上市的各項環節都被要求得更加嚴格,力圖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所以藥物的毒性和安全性都是相對概念,嚴格把握適應症是安全用藥的重要一環。


菲利普醫生

必須是整形填充材料:奧美定!

奧美定又名:聚丙烯酰胺,是果凍狀透明無色液體,這種化學物質的單體有毒,但是用於整形填充使用的聚合體無毒。遺憾的是,奧美定進入體內後三個月左右會分解為單體,由於是凝膠狀液體,進入體內以後就像豆腐裡撒了沙子一樣,取不乾淨,到處遊走,還會造成組織紅腫,化膿,癌變,毒害神經。

面部注射奧美定毀容

奧美定獲批的10年間,國內有大概30萬人注射了奧美定用於面部和胸部整形,其中相當多的女性最後不得不切除乳房和壞死組織。國家在2006年4月叫停奧美定的注射填充使用,並撤銷了其許可證。近年來,隨著注射整形的興起,有不法商販用價格低廉的奧美定(1毫升幾塊錢)冒充玻尿酸販賣,並流入到市面黑整形作坊,導致不少人面部紅腫,發炎,甚至組織和神經壞死!所以面部和身體注射了奧美定無論時間長短一定要取出!以免發生癌變!

奧美定和玻尿酸對比

奧美定是我國整形美容史上最大的醜聞,由於藥監部門監管不利,相關領導翫忽職守,給多少人帶來了終身遺憾!如今,奧美定獲得認證時在任的國家藥監局高層都已淪為階下囚,前國家藥監局長鄭筱萸更是在2007年7月10日被執行死刑。天道輪迴,希望奧美定的悲劇不要再重演!


吳老師有話說


KID2964990

必須是五石散啊!!!

把魏晉名士們全害癲了!!!

王羲之和他兒子就是因為這個短命的啊!!!

五石散,是由醫聖張仲景開發,據說能強身健體,得道成仙。(成仙確實快)

先配圖給大家看看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五石散的原料實物。

分別為硫磺、雄黃、紫水晶、赭石和綠松石。這是漢墓中首次發現的五色藥石的實物。

五石散服用過後,全身發汗,身體不能自已。

五石散在服用後,會產生的巨大內熱,需要一整套極其細微而繁瑣的程序,將藥中的毒性和熱力發散出去,即所謂“散發”。

首先,必須走路,所以,魏晉名士最喜歡散步,稱之為“行散”。必須疾步行走到出一身汗方好。

如果散發得當,體內疾病會隨毒熱一起發出。

除了走路,飲食著裝上,也要格外注意。服五石散後,因人的皮膚異常敏感,所以要穿薄而寬大、未漿洗的軟舊衣。寬大的衣服也有利散熱。

另外,服藥後還要用冷水浴來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掉。 “寒衣、寒飲、寒食、寒臥,極寒益善”。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

但是有一樣例外,一定要喝熱酒,而且酒還要好、醇。 西晉的裴秀,便因服五石散後飲用冷酒而致命。

而且服藥之後,一定要大量進食,“食不厭多”。

總之,吃五石散之後,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食、喝熱酒、穿薄衣、洗涼水澡。

當時的名士,服用此藥是有極大的風險和代價的,一不小心,它就會要人命。

這就是純粹的迷信。五石散的方子是在不斷變化的,毒性也是漸漸增加:

早期以張仲景的方子為準,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為主的。這五種礦物都沒有大量的毒性。但是,一定要注意,後來到了魏晉,這方子開始變化了。最後起碼七八種不同的方子並行於世 。從此,五石散中就出現了礜石。礜石是一種砷化物,也就是現在毒老鼠的毒藥。所以,魏晉名士們就開始試用老鼠藥了。

而毒藥這種東西,少量使用不致死,但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古人認為是強身得道的反應,其實呢,就是中毒反應。

根據文獻記載,初期服五石散有輕微中毒現象,根據服食時間可分為:進食多;氣下顏色和悅;頭面身癢搔;策策惡風;厭厭欲寐,這些不同的症狀。而長期服用則會出現:舌縮入喉,癰瘡陷背,脊肉爛潰,頭痛欲裂,腰痛欲折,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心痛如刺,百節痠疼,咽中痛,鼻塞清涕出,膈上大滿欲吐,溫溫欲吐。所以騷年,成仙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王羲之,就是大量服食五石散導致短命。

史書記載“羲之雅好服食養性”。“服食”是道教用語,在當時,就是服食“五石散”。

王羲之留下的書帖常有這樣的詞句:“吾服食久,尤為劣劣”,“煩不得眠”,“食至少”,“大吐”,“沉滯兼下”等等。可見五石散的惡劣。

服食“五石散”導致王羲之晚年一身病,只活了59歲。

王羲之兒子王獻之,書法與其父齊名,也服食“五石散”,只活了43歲。


張博力

DDT(中文名滴滴涕)。。。

1874年,奧地利化學家蔡德勒,當時他還只是一個學生,在實驗室合成了DDT(中文名滴滴涕),當時只是一個單純的有機合成實驗,蔡德勒自己並沒有發現DDT有什麼用處。

到了1935年,瑞士化學家保羅穆勒開始尋找控制蔬菜害蟲的化學制劑,4年後,他發現滴滴涕可以能殺死蚊子、蝨子和農作物害蟲,而且 DDT不但具備高效持久的殺蟲功效,且相對安全低毒,安全對哺乳動物的影響很小。所以很快穆勒申請了DDT的專利,製備成各種產品推向市場。

DDT被批准在農業廣泛使用後,噴灑了DDT的作物免受病蟲害的侵擾。可是,好景不長, DDT的大規模使用很快就人為選擇出了耐藥的害蟲品種。DDT越是大量廣泛的使用,抗藥性就愈發嚴重。不過,即便如此,據WHO的估計,自DDT應用以來,仍有至少2500萬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DDT曾經和青黴素、原子彈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三大發明。而穆勒本人在1948年, 憑藉DDT摘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諾獎歷史上首次非生理學家奪得該獎。

不幸的是,隨著DDT日復一日過度的濫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承受其帶來的負面影響。由於DDT在體內不易清除,這使得DDT對人體產生長期危害,其中包括影響生殖系統,可能致癌和致早產、神經系統毒性、內分泌紊亂等諸多問題。這使得人們對於DDT的態度轉向更為慎重。1962年,美國科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是導致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接近滅絕的主要原因。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多數發達國家相繼禁止農業使用DDT。2004年,隨著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DDT受到了全球範圍內的嚴格控制。

但同樣不應忽視的是,有許多科學家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同樣對此書的內容進行了諸多批判。許多科學家,甚至有些環保主義者,認為此書過於感性化,卡森女士在書中列出的許多證據都是片面的,甚至挑選過的,不少內容缺乏科學依據。批判者中比較有名的有美國加州聖何塞大學的榮譽教授愛德華茲。他本人曾兩次閱讀這本書,第一次讀的時候就感覺此書問題頗多,後來這本書的影響越發廣泛,他感覺自己有義務把此書的內容認真分析一遍,於是再次細讀,這次邊讀邊自己做筆記,整理出了這本書中許多錯誤或是不科學之處 。

值得一提的是,愛德華茲教授本人是一位昆蟲學家和環保主義者,他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堂昆蟲學的課上,會在學生面前喝下一勺的DDT,以此證明DDT對人體無害。事實上從他本人來看的確是這樣,作為一位登山愛好者,愛德華茲教授身體健康,十分長壽。


包大人玩科學

保膽取石目前仍在研究階段,沒有大規模實施,說明技術還不成熟,或者後遺症,再或者效果不如直接切掉的好。

膽囊切除後,患者失去了儲存膽汁的器官和進食後同步排放膽汁的功能,這就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所以,膽囊摘除的患者一旦吃了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即會引起腹痛、腹瀉。另外,膽汁沒有了儲存器官後隨時都可能進入十二指腸,然後再逆流到胃內,進而可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而引發腹痛、腹脹。

我已經切除十年,十年裡只要一餐不按時吃,吃完準要上廁所,而且次數不定。按時吃飯則還好。上班族總會有不按時吃飯的時候。

另,每次吃完火鍋,無論是外面吃還是自家做,都會拉肚子。

切除部位時不時會有痙攣,但是不疼。


窮途墨路

真理與謬誤往往只有一步之差,以為是有用的東西,沒想到最後卻發現這東西有毒。人類在這種自我否定中,不斷地提高認識能力。

史上有哪些曾風靡一時或被大量使用後被證明是有嚴重危害的東西?

1、鴉片

過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是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

19世紀初,歐洲的商品出口到印度等國,然後在印度購買鴉片;把印度鴉片賣給中國,然後再從中國購買絲綢、瓷器和茶葉等,運往歐洲。這就是邪惡的三角貿易。

到19世紀後期,大約有400萬以上的中國人吸食鴉片。林則徐虎門銷煙,無疑是順應民意、大快人心的愛國行動。但鴉片在當時的中國並未禁絕。

鴉片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痛下決心,採用一切強制手段消除鴉片隱患,鴉片這個魔鬼才終於結束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生命。

由於國際毒販的滲透,近些年來中國又出現了一些癮君子,國家加大了打擊力度,希望每個中國人都牢記歷史,反對毒品的侵害。

2、束腰

說到束腰,就想起了小說《飄》裡的描寫:郝思佳使勁抓住床柱,要女僕拼命幫她把腰束得再細一點。還有《加勒比海盜》中,女主角因為胸衣過緊暈倒,掉入海中被傑克所救的情節。

16世紀至19世紀,歐洲一直流行束腰。歐洲的女性們覺得,束腰使得胸部更豐滿,腰肢更纖細。所以那時,暫時性昏厥是聚會中常有的事。

束腰會改變人的肋骨骨骼,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厭食等,嚴重的甚至致死人命。直到1910年,歐美女人才在細腰和活命之間選擇了後者,女子的腰圍總算回到了比較合乎生理健康的尺寸。

3、碳酸飲料

20世紀八十年代,飲料業逐漸在中國發展起來。以可口可樂、健力寶等為首的碳酸飲料,是早期大受歡迎的飲品,口感刺激,讓人不禁上癮。

我有一個親戚,因為是獨生子女,他的父母便從小嬌縱,經常買飲料給他喝。從小喝著飲料長大的他,現在才25歲,滿口的牙就軟倒了,吃不了硬東西,還經常發生蛀牙。

查了資料後才知道,原來碳酸飲料會使牙釉質變得薄弱,造成永久性損壞。所以,有孩子的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少給孩子喝碳酸飲料。

4、糖精

小時候,冰棍是很希奇的,夏天吃著,冰冰甜甜,甚是舒爽。那時的冰棍,裡面加的是糖精,而不是糖。那時人們把糖精當成糖的替代品,並沒有認識到其毒害。

其實,糖精是有機化工合成產品,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如果食用較多的糖精,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慾減退。

幸虧那時人們生活緊巴,小孩子偶爾才能吃上一根冰棍,影響不大。

人類的認識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實踐的發展,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在生活中,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辯別真偽,努力做一個有智慧的人。認識物品的特性,使它們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那些未被認識的物品的特點,總有一天人們會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世界上沒有不能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布魯諾說:智力不會在已經認識的真理面前止步不前,而始終會不斷前進,走向尚未認識的真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以前看梁祝,就是吳奇隆和楊采妮版本的裡頭很多人的臉圖的特別白,特別是祝英臺

的爹,也就是惡通天演的。

那個時代臉擦的分越多越白,身份越高貴。


比如日本古人最早抹臉用的白粉是糯米粉,後來開始使用無毒的氯化亞汞,也叫輕粉。輕粉主要的產地是伊勢國,做法是把水銀、食鹽、紅土、水混合後放進鐵釜中,蓋上一個泥碗一樣的蓋子 600 ℃加熱四小時,之後就可以在蓋子上取得白色的輕粉。

,到了江戶時代這個礦山的產量已經接近枯竭,伊勢白粉的價格也因此越來越高,大家漸漸用不起了。

人們對於美的追求是不會困阻於貧窮的,水銀輕粉既然用不起那就找替代品,鉛白粉由此開始流行,鉛白粉是把鉛用醋蒸、曬乾後得到的白色粉末。鉛白粉的美白效果很好,但是會引起嚴重的鉛中毒
,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使用的話還會影響下一代,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大正天皇嘉仁這些腦子明顯有問題的大人物,可能就是鉛中毒的結果。


卿酒酒是隻魅

比較貼近大眾生活的應該就是近視手術吧。雖然現在醫學很發達手術也出現了很多種,但無疑都是對你的角膜動刀。很簡單的道理,長期不健康用眼導致正常的角膜變形了,呈橢圓形突出,這就是近視,手術是切除一部分角膜,達到恢復視力的目的。那你的角膜自然就變薄了,所承受外來傷害的能力也變小了,也更加容易再次變形。所以這手術只能做一次。術後未來會不會有後遺症我不知道,反正你得謹慎的生活那是一定的了。首先你要戒掉一些不健康用眼的習慣,比如長時間看電視、手機、電腦,以防止再度近視。一旦近視復發,你的視力將驟降,甚至要遠超手術之前。其次生活中要謹防眼睛受到意外的傷害,諸如跌打損傷之類。因為偶爾的一次外力作用,就有造成角膜脫落甚至永久性失明的可能。總之這兩種可能性都源於角膜的變薄,不再具有正常角膜的承受力。這裡還要說說有些人對於近視的誤區,相對於青少年來講成年人確實不易形成近視,但並不是絕對的,所以切勿馬虎大意。這也引起另一個思考,就是實施角膜切除手術後是否會引起老年視力的下降?

至於有傳說輕微近視可以防止老年花眼,這純屬無稽之談,且不說二者形成機理不同,眼科醫生以及身邊有近視老人也已證實。此外對於近視的矯正,一般有配戴眼鏡、進行手術和自我鍛鍊三種。大部分人都選擇配戴眼鏡,其次是手術,最後是自我鍛鍊。其實最好的方法是自我鍛鍊,反覆看遠近的參照物就可以,既簡單又方便,但是需要長期堅持才有效,一般人可能都不會有這份毅力,而且這種方法僅對輕度近視有效。如果配戴眼鏡的話,當然框架眼鏡要優於隱形眼鏡,美瞳不建議戴,原因大家都應該懂不必贅述。至於OK鏡,其實改善視力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這類角膜塑形鏡的材質是硬的,需要配戴者有一定的適應力不說,還容易移位,最重要的是配戴後普遍產生眼睛乾澀、怕光、流淚等併發症以及有對眼球造成淚腺萎縮、角膜脫落、致盲等不可逆損害的風險,所以現在應該少有人戴了。即使你認為出事故的都是極端個案,但是買副鏡子還得籤風險責任保證書,想想心裡就怕怕的。最後還是說到手術,現在醫學這麼發達,除了角膜切除類的手術外又出現了晶體植入的手術,前段時間加拿大某公司聲稱發明了新的更有效的仿生鏡片,注入眼球即可。這個不論真與假,伴隨而來的高風險是肯定的,即便攻克所有難題,那也離臨床廣泛應用的道路還遠著呢,估計這代人是用不上了。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防治近視最有效的方法,當然得了近視也並不可怕,畢竟眼睛離心臟那麼遠呢,又死不了人:-P。所以不論是配戴眼鏡還是做手術,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困惑旳浪漫

說到這個問題怎麼可以少得了“毒王”海洛因!!!

1897年,德國拜耳(Bayer)藥廠化學家霍夫曼(FelixHoffmann)將海洛因製成藥物,其止痛效力遠高於嗎啡,至少提高了4-8倍,可明顯抑制肺癆病人的劇咳、久喘和胸痛,促進患者情緒安定,且無明顯不良反應。1898年拜耳藥廠開始規模化生產該藥,並正式註冊商品名為“海洛因”(Heroin),該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詞,意即女英雄。

海洛因作為商品出售後獲得了巨大利潤,1902年海洛因的利潤佔整個藥品行業的5%,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拜耳公司的營銷手段。公司給全世界的醫生們免費發放海洛因試用品,委託一些專家做帶有宣傳海洛因神奇療效的研究。在這些研究人員的記錄裡,海洛因僅僅具有昏沉、暈眩和便秘這些微不足道的副作用。拜耳甚至在《德國醫生報》的廣告中公開要求醫生們用“公認的出色的”海洛因醫治嗎啡成癮,稱海洛因是嗎啡的下一代產品,並且不會讓人上癮,但卻事與願違,人們很快就發現海洛因比嗎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脂溶性也較大,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神經中樞發揮作用,更為嚴重的是,它的成癮性更強烈。對個人和社會所導致的危害後果,已遠遠地超過了其醫用價值。

自1898至1910年間,該藥上市時,以不會上癮的嗎啡作招徠,更曾用作兒童止咳藥,後來始發現該藥在肝臟中會轉化成嗎啡,令拜爾藥廠大為尷尬。

1910年起各國取消了海洛因在臨床上的應用。1912年在荷蘭海牙召開的鴉片問題國際會議上,到會代表一致贊成管制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的販運。1924年,美國參眾兩院立法禁止進口、製造和銷售海洛因。

1953年,首先發明瞭海洛因生產工藝的英國政府也將海洛因從《英國藥典》中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