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前幾天,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一個演講視頻傳遍了網絡,李教授用生動的話語和真實的案例教會了廣大家長如何管教孩子,讓他們能夠不任性、不自私、能接受挫折。

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現在,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很不好管教,甚至不聽話,育兒經成了父母們到處求教的寶典。

可是,在孩子六歲之前,到底要怎做才是對的呢?我們來看看這位李教授怎麼說:

在孩子六歲之前,一定要管住這6方面:

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這6件事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卻被父母忽略了,從而導致孩子後面問題很多。那什麼意思呢?從字面都能理解得明白,不過我們還是挑3個方面說一下。如果作為家長6個方面都做到了,那恭喜你了。孩子應該都優秀成長吧?

但是如果家長做不到,那至少要先做到這4方面吧?

一是如何剋制任性?懂得說“不”

六歲之前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學會說“不”,如果孩子哭和鬧,任他哭。為什麼呢?

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李老師為我們舉例做了對比:

比如說這個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你要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因此,我們愛孩子的但不能無限制的任由孩子來。針對孩子這樣的要求,父母立場堅定才能讓孩子明白:“如果你的要求不合理,我不會滿足、也不會因為你的無理取鬧而讓步。”這樣,孩子也會明白:鬧,是沒用的。

二是如何學會控制自己?那就是剋制誘惑

找一些小方法,比如說吃零食,三天吃一次,然後跟孩子商量好,如果孩子能把這份零食保留三天,那就獎勵三份。一次來考驗孩子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通過這樣的小誘惑,讓孩子能夠剋制誘惑,其實就是讓孩子明白延遲滿足感的好處。

這樣的體驗讓孩子明白:等待,獲取更大的滿足。你現在的剋制是為了你今後的長遠。

三是怎樣拒絕自私?

在中國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自私是正常的。孩子剛來到人世時,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而隨著他長大、學習,家長也常說:“你好好管自己的學習,不要管別人。”這自然而然造就了孩子的自私。但其實,這樣的做法錯了。

這位老師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剝橘子,先給爺爺奶奶等分享:

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如果你不先給長輩,那我就不給你吃,以後都沒你的份。這樣通過小事情來讓孩子不自私,是不是沒那麼難?

四是讓孩子經歷挫折

一個人沒有經歷挫折會怎麼樣?失戀了會跳樓,論文答辯不通過也跳樓,高三壓力大更會跳樓,這些孩子本身很優秀,可是卻因為很少經歷這樣的挫折,偶爾的一次不如意對他們來說卻是致命的打擊!

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可是現在的孩子太“金貴”了,老師不敢對孩子進行適當性的吃苦訓練,因為家長在那盯著,孩子不開心了就找學校負責,哪個學校還敢多加對孩子進行其他教育呢?

在此,五福貝情商教育也呼籲各位幼兒家長能信任幼兒園,讓幼兒園有底氣去為孩子的發展組織活動,而不是要看家長的臉色畏手畏腳!

最後,李老師還給我們舉了個游泳的例子:

孩子6歲前要做好這6件事,如果有一半沒做到,那挺麻煩

是啊,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只要你撲騰,肯定死不了!下次,當孩子再遇到挫折,就和他講這個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