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開放大會釋放哪些信號?下一步“開放之路”怎麼走?

會議的重要程度,從嘉賓名單就能窺見一二:外交部、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領導,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上海自貿區、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的代表,外國駐蓉、渝、昆領事機構代表,世界500強企業代表,外國商協會代表,外國創業企業代表悉數到場。

在這場備受重視的開放大會上,成都釋放出了哪些重要信號?成都下一步的“開放之路”怎麼走?

成都的四十年開放之旅

40年對外開放,推動成都實現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跨越,區域輻射力、要素集聚力、產業引領力顯著躍升,為服務國家開放全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四十年,極大提升了城市極核功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1978年的386倍和194倍,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餘額近20年增長20倍,2017年經濟總量位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改革開放四十年,極大提升了城市門戶功能——與全球228個國家或地區建立經貿往來,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年增長26.5倍,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數近10年增長10倍,成為內地領館第三城,實現從半封閉內陸腹地到全方位開放高地的歷史性跨越。

改革開放四十年,極大提升了城市服務功能——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是1978年的985倍和463倍,規模以上商務服務企業和物流企業分別達429家和500家,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為西部地區唯一航線覆蓋世界五大洲的機場。

“一帶一路”下的四個“破除”

天府雖為四塞之地,卻是塞而不閉,從來都以開放之姿,不斷吸納外來文化。 “一帶一路”建設,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成都發展的勢與場,為成都邁向世界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破除開放區位制約,使成都由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成都從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前沿,成為距離歐洲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在新時代肩負起建設承東啟西、聯通歐亞的西部國際門戶樞紐的重大使命。

破除開放平臺制約,使成都由拼船出海變為駕船出海。改革開放初期,成都通過與首輪開放的沿海地區合作,實現了借道而行、拼船出海。站在“一帶一路”建設積蓄成勢的新起點,成都堅持以國家級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戰略平臺為支撐,擴大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口岸平臺服務半徑,增強國別園區等產業平臺承載能力,強化“中國—歐洲中心”“一帶一路”交往中心等交往窗口作用,形成了帶動西部地區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臺。

破除開放通道制約,使成都由蜀道難變為“全球通”。雙流國際機場開通106條國際(地區)航線、26條貨運航線,蓉歐國際班列聯通境外16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高效暢達的國際通道網絡,成為成都乃至西部企業運用國際市場的主要依託。

破除開放空間制約,使成都由輻射西部變為經略全球。“一帶一路”建設貫穿歐亞大陸,輻射總人口超過44億,經濟總量超過21萬億美元。“成都製造、成都創造、成都服務、成都消費”與沿線國家旺盛需求和廣闊市場相銜接,正持續成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最具潛力的合作紐帶。

站在全川角度謀開放

成都認為,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必須提高開放的站位和境界,按照省委構建“一干多支”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主動為全川乃至西部地區開放需求提供共享平臺和專業服務,帶動區域發展“水漲船高”。

強化通道賦能促進功能共享。全力推動以天府國際空港為戰略支點形成至周邊城市的高鐵交通圈,以天府國際機場為樞紐帶動中西部人流物流快速融入全球交換互動網絡。全面開放蓉歐快鐵平臺,為全川企業運用戰略通道提供無差別的政策服務和平臺支撐,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獲取資源、深化合作。

強化產業賦能促進錯位發展。深入研究區域工業化進程地圖,加快構建有利於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產業組織形態,推動建立跨區域城市間產業協作配套機制,引導企業把功能性總部留在成都,將生產基地梯度轉移至周邊城市。

強化創新賦能促進互利共贏。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功能,強化三大片區聯動試驗,推動在市州打造自貿試驗區拓展區,快速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和政策,推動自貿試驗區共建共享。

強化服務賦能促進共建共享。立足區域發展需求,加強國際貿易結算、信息發佈等高端口岸功能建設,培育引進一批會計評估、法律服務、商務外事、調查諮詢等國際中介服務機構,為區域對外開放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撐。#SplitPageHere#

全面實施五大提升行動

開放程度如何進一步提高?成都提出,將全面實施五大提升行動。

全面提升戰略性主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必須依靠戰略性優勢產業的支撐,要以產業生態圈理念構建主導產業的比較優勢,主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

全面提升跨國公司在蓉投資規模和水平。實施跨國公司“精準引進”計劃、跨國公司“總部提升”計劃、跨國公司“增資激勵”計劃。

全面提升國別園區的承載力和影響力。成立專業的管理機構和服務團隊、建立面向全球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全面梳理細分產業門類,聚焦重點城市,定期開展投資推介活動。

全面提升成都新經濟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強化最適宜新經濟發展城市的全球品牌效應,聚焦新經濟發展培育,全面對接國內外創新城市、風投機構、創新團隊、先鋒企業,以全球雙創成果交易會為平臺,打造創意、產品與資金、市場精準對接和創新資源、創新成果實時便捷交易的國際化交易品牌,讓“成都,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享譽海外。

全面提升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主動對照世界銀行國際營商環境評估標準體系進行自我檢視,以現代政府治理、雙向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和區域開放為著力點,建立完全符合國際規範和靈活高效的開放管理體制,努力打造中西部國際營商環境標杆城市,使“投資西部、首選成都”成為企業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