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点主动,以后就少些被动

现在多点主动,以后就少些被动

01

五一假期之前,辞掉了前段时间的实习工作,回学校专心写毕业论文。

去食堂的路上,和同学闲聊。同学说:“你现在挺好的,已经有两份实习经历了,C刊也发了,就等着毕业,比我们轻松多了。”

听同学轻描淡写的语气,我解释了几句:但是今年毕业论文盲审,我的题目还没有着落呢。

说完这话后,同学显得更焦虑:我现在一边忙小论文,一边找实习,还被老师催着赶项目,压力太大了,更别提多被动了。

同学的处境,我可以理解,但也仅限于此了。被动的状态并不好过,仿佛被束缚住手脚一般不自由,想挣脱,但是绊住自己的东西太多。

或许,我们并不记得时间花在哪里,但生活一定帮我们记着账。

02

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人们总说难得糊涂。可是,从来没有人实现目标,是靠糊涂开路的,相反,面对未来,越早准备的人,越容易达成愿望。

我的一个室友,前段时间刚找到一家外企实习工作,数据分析岗,坐标杭州,工资不错,她很满意。

这家公司很大,专门做数据库,属于互联网企业里实力雄厚的公司,招人自然也不含糊。

在室友之前,一个有过两次系统开发经历的同学也面试过这家公司,但最后在主管面试环节被淘汰。

所以,当室友收到录用通知开心得冒泡的时候,我们都表示佩服。

没有人觉得是她运气太好,都觉得那是情理之中。因为,非科班出身的她,在这两年,写了多少代码,调了多少bug,只有自己知道。

“ 我学R、Python[ˈpaɪθən]并不是跟风,而是想清楚了要学技术,对这方面也感兴趣,所以找工作我只投数据分析,不纠结其他岗位。”室友总结自己的准备过程。

确实是这样,对普通人来说,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砥砺前行的奋进。

主动,便留下;不主动,便出局。

03

之前,我听过不少伪道理。比如,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其自然,平凡可贵。

后来,我独自撑过考研的孤独,熬过为前途担心的夜,体会过自己挣钱的艰辛,才明白,这世界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存在主角光环,更不会有莫名其妙的奇迹。

因为,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只会是陷阱。

所有的细节与雷坑,只有亲自经历过,才知道哪条路更适合自己。

在不断的尝试与试错中,人才会确定方向,明确目标,再脚踏实地坚定走下去。

反观那些一再放弃权利,甘愿被生活安排的人,宁愿忍受退无可退的窘迫,也不愿承担向前一步的风险。

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现实世界的局外人。他们也许工作处处碰壁,做事诸多不顺,就算遇到骗子、坏人的概率都会比别人大很多,因为知之甚少,所以更容易被欺骗,被套路。

回头看看,原来那些曾经保护自己不受伤的退缩,有一天终于变成内心的不甘反噬自己。

树挪死,人挪活。自己不主动找出路,就只能给别人铺路了。

04

听过很多人大喊迷茫,烦恼不知道做什么,包括自己,有时也会陷入“这样做有没有结果”的怪圈里。

可是,只有主动去准备、去靠近,才有考虑结果的必要啊。

而且,越成长就越能感觉到,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外界来衡量和约束的,而是自己心里有把尺子。

要知道,当高考完进入大学,就不会再有人斥责你上课开小差;考试挂科,也不会有人罚你通知家长;即便犯了错,别人在心里已经将你Pass了,但嘴上还是会说以后再联系。

过了18岁,大家都是成年人,除了父母,没有人告诉你这个世界的规则,全靠自己摸爬滚打,慢慢体会。

也许你担心上当受骗,也害怕自己玻璃心脸皮薄,更怀疑付出多年心血最后一场空的结局,于是,过早地放弃面对,退缩到舒适区内。

至于那些会让你感到不确定、不安全、恐惧的事情,你都敬而远之,哪怕你明白做那些事情很重要。

我想,一个人开始长大的迹象,大概就是不再逃避,主动面对了吧。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脚踏实地,同时也学会坚守本心,做一个眼里有经历,内心有沟壑的人。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熟稳重吧。

05

主动面对的人,自然多一份认真生活的游刃有余;被动等待的人,常常陷入迫不得已的尴尬中。

比如从来不学着存钱,等到某一天紧急情况,才发现求人有多难;从没想过多学技能,等到高科技取代自己的工作时,哭着说自己什么都不会;更不会主动建设身边人的关系,等到关系破裂,才想着挽留和后悔。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的欲望和想法,都是吃饭喝水的人,不可能心无杂念。

但是,人只有开始意识到为自己而努力,也许才会真的有所改变吧。

毕竟,生活越来越好,都是从选择主动改变的那一刻开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