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春节在父亲那,三弟忽然告诉我:“陈大纪现在了不得了,成名人了,上了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发明了一个幻立方。”

“什么幻立方?”我很惊奇。

“就是许多数字排列组合,横的、竖的,从各个方向都等于同一个数。”

“这是我教他的!”我笑了,“就是在这个房间,就是坐在这个沙发上,不过当年咱家住在三楼,现在是一楼。”

大纪上电视的消息感染了我,有点儿兴奋,随手找了一张纸,迅速画出了“3、5”阶幻方图谱递给三弟,三弟接过静静看了一会儿后,有些疑惑:“可陈大纪现在的幻立方是立体的。”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立体的?”我一愣,立刻开始想象这些自然数字按照立体排列会是什么样子,“立体的和平面的,原理应该大同小异,不过要有更多的关键点。”我推测。

“大纪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的执着,没想到还真让他研究出成果了。”我无法不感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竟能成全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业:真是找对了人,做对了事,诸多偶然促成了一个必然。

有时候,一些事情就是这么奇特:无巧不成书加无意插柳柳成荫。

二十多年前,就像今天一样,我偶然画写了一个“数字游戏纸条”递给大纪同学,二十年多后,大纪同志凭此数字游戏登上了扬名立万的荧屏大舞台,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作为大纪同学的“引路人”,我却始终不知道这个数字游戏还有一个规范的学术名称叫“幻方与幻立方”。

时光流淌,人已中年,远去校园时代的朝朝暮暮却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我们淄博十一中的这个班有些特殊,作为理科快班,女同学只有16名,而男同学则多达四十多名,与其他班级一般安排男女同学同桌不同,我们是男男同桌、女女同桌,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我的前排也是两位男同学,其中有年龄最小的丁宇峰同学,一位满族少年,自幼聪颖伶俐,成绩优秀,连续跳级,比我们整整小三岁!

由于年龄偏小,丁宇峰小学弟与大多数同学有代沟,交往不多,平时一般独来独往,比较沉默,却喜欢与我打打闹闹,即使在课堂上。

有时他还会私自换座与我同桌几天,那他肯定会搞些小动作与我打闹,尤其在自习课上。而我却经常会落败,因为他有一门独门武功:一指禅!不是少林寺那种“一指禅”神功,而是他的独门“一指禅”, 一种小孩子的游戏。

在过招时,这个小学弟经常能够迅速、准确地抓住我某一根手指,然后,向反方向一掰,并不断加力,兴奋地连续逼问:“服不服?服不服?”

一根手指确实拗不过一只手,当我疼的慢慢蹲到地上或者出溜到课桌底下时,就只能连声认输:“服了,服了。”于是,小学弟就会洋溢出孩童般的天真笑容,享受胜利者的喜悦了。

这样的战况经常发生,现在回想起,还是蛮惬意的。也许男孩子之间就是这样,不管性格豪放还是内向,天生就有股军人般的那种战斗基因。

有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坐在前排的小学弟突然回过头来,带着那孩童般特有的俏皮笑容,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就画了这个3阶幻方的正方形方框,让我把1到9的自然数填进去,要求横排、竖排、对角线数字之和都相等。

这是他的另一种挑战,我自然不会退缩,但快放学的时候,我认输了,让他直接告诉我结果。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他得意的笑了,转身又画了一张图,不仅画好了3、5阶幻方正方形框,而且填上了1—9、1—25的数字,然后回头递给我,依然洋溢着俏皮的笑容:“必须是3、5、7这样的奇数,这里面是有规律的,规律你自己找!”

我没再多问,接过这个图谱,带回了家。

参照这个图谱,通过研究,我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时的我,却反而失去了兴趣:这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嘛,顺着1、2、3、4、5这个自然数顺序,按照那个规律依次填数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这是我当时对“幻方”的态度和选择。

既然没了兴趣,自然不会炫耀,就放下了,即使在弟弟们面前,也从未谈起过什么“幻方”,确实是把“幻方”彻底丢一边了。一直到了那一天,面对大纪同学一次次的象棋挑战,我决定“反击”一下,就拿出了“幻方”游戏这个秘密武器。

无巧不成书也好,天意也罢,陈大纪注定与“幻方与幻立方”有缘,因为他对幻方有热情,啊不,是一见钟情,是激情!

说起来大纪同学与“幻方”结缘的过程还挺戏剧性。

他们的结缘不是直接的,促成这个缘分的是大纪同学向我的“象棋挑战”。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上学期间大纪同学是那种内敛沉默型的,与其他同学交往也不多,也许是我乐观加中庸的性格,班内各门派反而都愿与我经常友好往来,我俩之间也有一些交往,但不多。在共同参加了88年12月那次全国招干考试之后,我分到了税务局,满足了自己的“制服情结”,大纪分到了审计局,我俩的交往顺势多了起来。

也就二十余步吧,战斗就结束了。

“你,你。”一场手忙脚乱的战斗结束后,大纪惊愕地有些发懵,指着我,说不出话来。我自己也在发愣:怎么这么快就将军了?这也太顺利了吧,以前从来没有过。大纪同学应该是才学象棋不久,所以才激情满满向我挑战。

象棋第一战就这么闪电般结束了,当时的战况,已没有第二局战斗的氛围了。这“象棋第一战”惨败的经历,激起了大纪同学的斗志,他应该是努力研究了象棋战术,那之后,他时不时找我挑战,棋艺进步很快,不仅增加了相持或防御阶段的战斗,而且越来越激烈了。

终于到了那重要一天,这次是大纪同学来我家。对下象棋,我并不上瘾,就想敷衍应付应付,突然想到了这个数字游戏,准备主动反击他一下,难难他,就找了一张纸,画了一个3阶幻方的正方形方框递给他。

大纪当然也做不出来。

于是,我也像丁宇峰小学弟当年考我那样,再一次画了3、5(或3、5、7)阶幻方的方框,并当着大纪同学的面“飞快”地填上数字,只不过我更大方一些,提示他根据自然数顺序找规律,然后把这张即将改写“幻方与幻立方”发展历史的小纸条递给了他。

大纪像发现了新大陆,惊奇、兴奋,完全被迷住了,郑重接过这个珍贵的礼物,小心翼翼地叠起收好,立即告辞回家去了。

之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俩再也没有下过象棋,再也没有提起过“幻方”的话题,串门也很少了。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原来大纪这些年一直在潜心研究幻方,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刻起,大纪研究探索的重点就由“中国象棋”转向了“幻方与幻立方”,我仍止不住自己的感慨。

我记得,那段时间里,大纪同学曾专门又来了我家一次,满面笑容,却不说话,径直走到跟前“递”给我一张纸,是一首赞美诗:树军潇洒美少年,玉树挺拔临风前。*******,*******。后两句记不清了,对仗挺工整,也挺押韵。

我接过看了下,微微笑了笑,没多问也没多想,却没有意识到大纪这应该是在向我表达谢意。

这个诗稿我没丢,但不知放在什么地方了,也许夹在哪本书中,希望它也能在不经意间再次露面,见证一下当年那挚朴的友谊。

弹指刹那间,过去了快三十年,忽然传来了大纪同学凭借“幻方与幻立方”扬名立万的消息,真让我既兴奋又感慨,却也多少带点儿啼笑皆非:当年不经意的一个念头、一个举动,竟然也能无意插柳柳成荫改写历史?!

晚上,从网上搜索观看了那期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看到大纪与幻协副主席的政见之争还很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不由笑了:大纪,还是当年的那股子犟劲!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作为对“幻方”这个数字游戏有一定了解的引荐人,我却也赞同幻协副主席的那个观点: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这不是中庸,也不是胳膊肘往外拐,更不带“自古文人相轻”的偏狭。从“幻方”到“幻立方”, 是一个质的飞跃,其中最有乐趣、最有意义的应该是探索过程中的历练和发现奥妙那一刻激情的豪迈迸发!同时,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某个数字的相对位置,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内在规律,更需要很强的记忆力,背后的汗水,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然而,对这个“幻方与幻立方”,我现在依然不迷恋。当年引荐大纪同学与“幻方”结缘,就已经完成了对“幻方与幻立方”的责任了,二十多年来,在税收数据信息领域的探索与钻研,才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我觉得。

幻方或幻立方,只能算是一个业余爱好或娱乐消遣。私下里,我还是这么执拗地认为,即便有人会说这是“假清高”,我也只会是静静淡淡地笑一笑。

立足本职,默默耕耘,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执着地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成就自己的人生精彩,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更有实际意义些。

不过,作为引荐人,我与丁宇峰小学弟确实应该静心思考一下:为何这张“幻方”图谱小纸片,只有“递”到大纪手里,才会实现“幻立方”的质变?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再多一分热情、再多一分激情、再多一分执着,是否会有多一份类似“幻立方”的质变进步?

独乐乐,不若众乐乐。

幻立方的乐趣,我们暂时还无法体会,因为那是大纪的“专利”。等见到大纪,作为引荐人,我自会替大家虚心请教请教,相信大纪也能像当年我与丁宇峰那样,大大方方“还”我一张幻立方的图谱小纸片,这个,在我看来,比一首赞美诗更珍贵。

现在,还是应该立足当下、珍惜当下、做好当下,解密一下咱们早就破解的“幻方”奥秘,共同探索探索、娱乐娱乐、消遣消遣。

20年前一个念头,让我老同学上了江苏卫视!

以“7阶幻方”图谱为例:

第一步:首先确定“原点数字1”的位置,在最下方(或最上方)一行的

中间,这时其他数字的相对位置就已经全部确定了。其中,“数字1”最好放在“最下方一行”,这样最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便于掌握。

第二步:以“原点数字1”为坐标,在下一纵列的“最上方一行”空格内填上“数字2”。

即:“数字1”与“数字2”,“ 纵向”首尾既分开,又相邻,遥相呼应。

第三步:以“数字2”为基点,沿对角线空格,依次填列“数字3、4”。

这时,“数字4”到达了纵向数字行列右侧最边缘,“数字5”似乎无处可去了!

第四步:以“数字4”为基点,以“数字4”所在横向数列为坐标轴,下移一行,在该行左侧第一个空格内填上“数字5”。

即:“数字4”与“数字5”,“横向”首尾既分开,又相邻。

第五步:以“数字5”为基点,沿对角线空格,依次填列“数字6、7”。

这时,“数字7”的下一个对角线空格已经被“原点数字1”占据,“数字8”似乎也无处可去了!

第六步:“数字8”必须填在“数字7”的头顶上一格!

即:在对角线空格已经被占据的情况下,下一个数字必须填在其头顶上一格!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七步:如前,以“数字8”为基点,继续按对角线空格,依次填列“数字9、数字10”。

第八步:“数字10”到达最下方一行,与“原点数字1” 既相连,又相邻。

做法回到第一步,确定“数字11”与“数字2” 既相连,又相邻。

以此类推,仅此而已,是不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不论是3、5、7阶,还是9、10、11阶,等等,只要是奇数阶,你也能面带微笑,轻轻松松地在数字海洋一隅中畅游PK一番了。

不信,现在你就可以试试身手……

文/田树军

扫描二维码 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