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周末去母亲家吃午饭,儿子很开心,他可以见到两个表弟,一个11岁,一个9岁(乳名三宝)。

三个男孩子一见面,就很嗨,各种打闹,各种争论,玩的不亦乐乎。原本计划好下午和两个弟弟一起打枪,但是三宝13:30分有一节书法课,要在13:10分出发。这时,我开始观察三宝的情绪变化:

妈妈开始12::50提醒一次,13:05时又提醒了一次。孩子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不想离开。尤其两个哥哥还在玩。这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确实是很大的诱惑力。表情上三宝很不高兴,而且,他希望“二哥”能够陪他一起去上课,反复提醒“二哥”:“二哥,你要想好,三点大哥也走了,到时候,就你一个人在奶奶家了,你自己会很寂寞的。”见二哥丝毫没有走的意思。才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卧室,来到了客厅穿鞋,去上课了。

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能够放下玩耍,按照规则去做事,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而三宝能将“不容易”变成“容易”,最大的影响力就来自于妈妈。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三宝”的妈妈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如何成为一个平和接纳的妈妈,”有次,我们一起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她总结说:“要想教育好三宝,首先要夫妻和睦。因为我每次与三宝爸爸闹矛盾时,三宝在学校里就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其次就是对待孩子,要拒绝吼骂教育,大声的批评孩子,孩子除了怕就是反抗,而且事后我还会后悔,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妈妈……”就是由于她智慧的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是成人的情绪造成的影响。所以,她才用自己的包容、接纳给孩子带来了宽松的心理氛围,孩子也能够接纳变化。

反之,执着的妈妈就总是认为孩子必须要听她的,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事,会在不知不觉间滋养了孩子的任性。而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Part 1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执着的妈妈要求孩子马上执行,

没有时间的缓冲。

执着的妈妈要求孩子必须在

放学后马上写作业,

否则就会发火。

执着的孩子会想要什么玩具,

就必须要马上得到,

否则也会发火。

包容的妈妈对孩子

行为改变可以等待

包容的妈妈可以让孩子先吃点水果,

放松一下再写作业。

包容的孩子在买不到的玩具时,

等待下次有机会再买。

Part 2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执着的妈妈只要给孩子下了指令,

孩子就必须执行,不能改变,

否则就发火。

无论孩子正投入地做什么,妈妈叫停时,

孩子不允许拖延一分钟,否则就会发火。

孩子也必然在要求妈妈给自己做饭时,

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饭菜,就会闹情绪。

包容的妈妈经常会给孩子建议,

观察孩子听了建议后的反应,

允许孩子思考过程。

即使是看电视时间超过了,

妈妈会反复提醒让孩子有心理预期,

等待孩子做出调整。

孩子在对待妈妈的要求时,

允许妈妈买不到自己想要的午饭,

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食物。

Part 3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执着的妈妈坚持自己的想法,

任何情况下都不妥协。

执着妈妈在很多问题上很坚持,从不妥协,

就算生病也一定要让孩子练琴,

就算12点也要让孩子必须写作业,

就算孩子疲惫不堪了也必须让孩子坚持。

执着孩子,就算父母很累了也要帮忙做事,

就算父母没钱也一定要满足自己,

就算父母没有能力承担他的要求,

他也会不断地给父母提条件。

包容的妈妈可以随时觉察,随时调整,

等待孩子的自我改变

包容的妈妈,在孩子疲劳时鼓励孩子休息,

在孩子放松时提醒孩子专注,

在孩子失败时给孩子鼓劲,

在孩子兴奋时给孩子降温。

总之,她不执着于某一个固定的标准。

在孩子不同的状态下,给予不同的建议,

没有控制只有引导和鼓励。

被包容的孩子,心态平和,

可以接受过程中的任何变化,

允许自己失败,但是失败后绝不气馁,

在自己成功时也不会忘乎所以。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如果说控制情绪是教育孩子的关键点,那么把握住教育小孩子的两个基本原则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规则教育是前提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贪玩的背后是严重的缺乏规则,记得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们专门讲解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规则(家庭教育中如何与孩子建立规则)。显然没有规则教育,孩子就会去看大人的情绪做事,当然也会通过闹情绪,获得自己的期待。通过情绪来获得满足的孩子,他们就会贪恋于外物。

给孩子规则,让孩子知道破坏规则要承担责任,孩子必然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好自我调整,能够作调整的孩子就不会贪恋、执着于任何外物。

听三宝妈妈讲,三宝在每次破坏规则时,都必须去承担自己破坏规则的结果。那时,她都会静心陪伴孩子,鼓励孩子接受失败的结果。当然,她也很少过度地批评、打击孩子。因为,她知道鼓励孩子“接纳失败的结果”,比做事成功更重要。

适度的满足玩耍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学会自主

在孩子成长中,要适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过度地控制”和“过度地满足”,都是过犹不及的。“适度地满足”指的是既不强化也不打压,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没有暗示,也没有诱导。

孩子小的时候到了游乐场,有的喜欢玩沙子,有的喜欢海洋球,有的喜欢玩积木。如果他们不被打扰,孩子们都可以在一个地方玩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陪儿子去游乐场时,我观察到,很多家长都在以自己的标准来“控制和指挥”孩子到哪玩,玩什么,怎么玩。本来孩子玩沙子,建沙堡很开心,但有的家长听说撘积木可以开发智力,就逼着孩子去玩积木,甚至用各种物质诱惑孩子来玩积木。那些小时候被父母诱惑绑架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和父母讲条件。他们小的时候“被控制和被压抑的”那部分,长大后一旦有机会被满足时,他们就会贪婪地、情不自禁地,执着于其中。

那些过度满足孩子的妈妈,都特别在乎孩子的情绪波动。她们总是担心孩子不开心,所以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喜欢吃苹果,虽然家里有很多其他的水果,父母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买到苹果,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幼儿阶段,看起来是一个小事,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欲望和期待会越来越高。这些小时候过度被满足的孩子,他们会误认为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是,当父母没有能力再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就会出现情绪波动,不满、愤怒。他们就会暴露出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贪婪执着。

孩子贪玩是天性,但我们要在孩子的成长中,让他们学会适度地调整自己,控制自己。让孩子们都可以接纳环境的变化,阳光开朗地面对一切,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