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3为何胎死腹中?原来又是这个原因

在我国空军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了多款优秀的战机,而这些战机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歼-10、11、15等等但是,还有一些战机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研制成功,比如歼-9、12、13等,而今天要讲的就是歼-13战机。

歼-13为何胎死腹中?原来又是这个原因

歼-13战机,可能大家都以为是排在歼-10后面研制,其实不然。这是一个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战斗机设计方案。

歼-13战斗机采用上单翼双发单座设计,其设计思想酝酿于1971年底。根据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技术研究院的指示,由沈阳飞机设计所着手研究下一代歼击机方案。601所根据中国空军主力歼击机歼-6已经落后的情况,认为应研制接替歼-6的空战歼击机,作为80年代的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但是,歼-13战机因为一些原因未能研制成功。

歼-13为何胎死腹中?原来又是这个原因

歼-13战机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构想,希望给我军提供一种新型歼击机。1971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飞机总体方案、总体协调,发出了除电器仪表、无线电等以外的全部结构系统打样图,并于10月份进行了方案机的摸底工作。

1972 年 3 月1 2 日,总体室领导的小组正式向六院报送短距起落歼击机的设计方案——研究所暂定名歼-13歼击机。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最大马赫数不小于2.0;静升限大于18,000米;主要作战高度3,000-10,000 米;作战速度马赫数为0.7~1.5;航程不带副油箱不小于2,000千米,带副油箱不小于3,000千米;起落滑跑距离为500米,起飞重量9吨。

歼-13为何胎死腹中?原来又是这个原因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还对歼-13飞机的武器火控系统和机载电子设备的配套方案,以及飞机各系统的原理方案、主要成品附件,均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为加强火力,机翼上多加挂点,采用了机身起落架。为控制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飞机仍然要分型,大量生产的是白天型,不装雷达只装测距仪;另外少量生产装雷达的型号,只作全天候截击使用,机动性要差一些。

到了这一步,歼-13离样机定型试飞已经不远了,没想到最终还是出了问题。一如军迷们老生常谈的那个话题,谈到中国飞机,就不得不谈到航空发动机。

歼-13为何胎死腹中?原来又是这个原因

歼-13战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还是发动机,以前军方觉得使用涡扇-9发动机作为歼-13战机的发动机,但是还是不能满足飞机的需求。即使后来我国引进了英国的发动机技术,造出来涡扇-6发动机也还是不行。

最终歼-13项目被迫下马。战机虽然没有研制成功,但是这一系列的制造程序给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的战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