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务员工资、福利、晋升调整方案一览

一直以来,公务员的工资都备受关注,涨工资不仅是众多基层公务员自身的诉求,也是众多关注基层干部的人们所期待的。

2018公务员工资、福利、晋升调整方案一览

现在,好多地方的公务员工资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理论上讲,公务员的工资每一年或者两年都会上调一次的。如今有了政策的支持,基层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将会增加!

2018公务员工资、福利、晋升调整方案一览

公务员福利

全国总工会在2017年12月22日就员工福利发放做出新规定:

1、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可以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即: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和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少数民族节日。

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采取便捷灵活的发放方式。

2、工会会员生日慰问可以发放生日蛋糕等实物慰问品,也可以发放指定蛋糕店的蛋糕券。

3、工会会员结婚生育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品。工会会员生病住院、工会会员或其直系亲属去世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金。

4、工会会员退休离岗,可以发放一定金额的纪念品。

事业单位考试:数学运算题中的容斥原理

目前,行测考试中容斥原理主要考察两集合型和三集合型。

一、两集合型

两集合型主要考察公式:

满足条件A的个数+满足条件B的个数-AB同时满足的个数=总数-AB都不满足的个数

在这个公式中,一共涉及5个数字,容斥原理的两集合题目中会直接或间接给4个数字,求剩下的一个数字,直接代入公式即可解题。

【例题】一个俱乐部,会下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围棋的有58人,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两种棋都会下的有30人,问这个俱乐部一共有多少人?( )

A.109人B.115人C.127人D.139人

【解析】A。条件A指会下象棋,条件B指会下围棋,直接代入公式:69+58-30=X-12,可解出:X=109,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二、三集合型

三集合型主要考察两个公式:

(1)满足条件A的个数+满足条件B的个数+满足条件C的个数-AB同时满足的个数-AC同时满足的个数-BC同时满足的个数+ABC都满足的个数 = 总数-ABC都不满足的个数

(2)满足条件A的个数+满足条件B的个数+满足条件C的个数-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2×ABC都满足的个数 = 总数-ABC都不满足的个数

当题目中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分开给时,代入第一个公式;当题目中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一起给时,代入第一、二个公式。

【例题】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 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

A.120B.144C.177D.192

【解析】A。该题中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是一起给的——“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因此代入第二个公式:63+89+47-46-2×24=X-15。可解出:X=120,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赋值法指赋予某些未知量一定的特殊值,从而达到便于解决问题的目的。当题目中条件缺失,并没有涉及某个具体量的大小,同时这个具体量的大小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赋值法,为这个量赋一个利于计算的数值,从而简化计算。

一、如何使用赋值法?

1.题目特征

当题目中给出的具体量很少,条件不充分,并且题目中出现了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或者单一类型的数值时,我们可以就考虑使用赋值的方法。

2.赋值的形式

使用赋值法时经常使用的形式有赋整数和赋份数两种。赋整数时,为了便于计算经常赋值题目中相应数值的最小公倍数;当题目中出现比例的时候,可以使用赋份数的方法。

3.适用题型

使用赋值法的适用题型有:工程问题、溶液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等等。

二、例题精选

【例题】有一本畅销书,今年每册书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因此每册书的利润下降了20%,但是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增加了70%。则今年销售该畅销书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 )

A.36%B.25%C.20%D.15%

【解析】本题答案为A。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根据题目特征,采用赋值的方法;赋值去年的成本为10,利润为10,销量为10,总利润为 10×10=100;则今年相应的成本、利润和销量分别为11、8、17,总利润为8×17=136;则今年销售该畅销书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 (136-100)÷100=36%。

翻译推理即先翻译后推理,第一步:翻译。所谓翻译就是把题干中的语言翻译成逻辑语言,并且用逻辑符号表示。第二步:推理。所谓推理,就是根据相关逻辑规则进行推导。

一、 典型翻译推理

(一)题型辨识

典型的翻译推理类题目最明显的标志,也就是关联词,题干中会出现一组或几组关联词的形式。如“如果……就……”,“只有……才……”等等。

(二) 两组翻译

最主要的关联词有两组:

1.“如果……就……”,该组关联词所涉及的逻辑规则可以用一句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即“如果就,前推后”。

【例】命题:“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翻译: “下雨→地湿”。

(注意:逻辑中的“→”是有方向性的,单向指示,不可颠倒。)

将命题分为前件和后件的话,该翻译可以简述为“肯前必肯后”。

2.“只有……才……”,该组关联词所涉及的逻辑规则也可以用一句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即“只有才,后推前”。

【例】命题:“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学校。“,翻译 :“好学校→努力学习”。

另外,“如果……就……”和“只有……才……”各自的替代形式一定要熟练记忆,做好区分。替代形式如下:

只要A,就B; 不A,不B;

为了A,一定B; 除非A,否则一定不B;

A→B: 凡是A,都B; B→A :A是B的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

A离不开/必须B; A是B的基础/核心/关键;

A,所以B ……。

(三) 推理规则

翻译推理的推理规则涉及两个技巧:

1.递推规则。A→B,B→C; A→B→C或A→C

【例】天下雨→地湿、地湿→不出门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天下雨→地湿→不出门 或 天下雨→不出门

2.逆否命题。A→B; -B → -A

【例】下雨→地湿;地不湿→天一定没下雨

该逆否命题可以简述为“否后必否前”,实际上一个命题可以有四种形式,但是正确的两种,典型的错误两种,在此,小结一下,正确形式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典型错误为“否前”、“肯后”。(错误原因:由于一个命题“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结论,所以,在选项中,如遇到“否前”、“肯后”推出确定结论的选项,该类选项一定是错误选项,除非“否前”、“肯后”推出的是可能结论。)

(四) 例题点拨

【例题】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 )。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人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解析】A 。“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实际是“不A……不B……”的形式,也就是“只有……才……”的替代形式,回忆口诀即“只有才,后推前”,也就可翻译为:“入内→懂逻辑”。题目中还给了信息“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此信息正是命题的后件,也就是“肯后”的情况,那么“肯后”若正确的话后面一定是“可能”的结论,观察选项,A选项为可能的结论,故选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