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教育動畫”到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誤導兒童的鍋誰來背?

動畫,是一種傳播文化的途徑,也是一種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藝術,對於每個人來說,動畫都是童年時期必不可缺的重要記憶。

也許年少時的我們在父母的眼中還是一個孩子,但看似年幼的我們卻早已通過動畫了解了世界的繽紛多彩,從我們自身就能夠切身感受到動畫對兒童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早前,電視網絡上經常會被《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兒童動畫霸屏,並且不論大街小巷都會聽到該動畫的主題曲,可謂是一部成功洗腦整個社會的國產動畫。

從“兒童教育動畫”到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誤導兒童的鍋誰來背?

最初,這部動畫是以“兒童教育”為主體,讓孩子通過動畫學到更多課堂所學不到的擴展知識,以達到動畫教育的目的。

但是隨著動畫人氣的日益高漲,動畫中的很多“弊端”也被逐一發現,最初因為只有少部分人注意到這些問題,所以並未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後來隨著諸多惡性事件的發生,這部動畫的問題也被大眾所關注。

從“兒童教育動畫”到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誤導兒童的鍋誰來背?

短短數日,《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國產動畫,就因情節中包含“語言粗俗”和“暴力失度”的內容,從人氣榜首瞬間墜入谷底,並且成為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

雖然後來動畫重新修整,去除了低俗暴力的內容,但卻因為當初的負面影響過於嚴重,而導致重做後的動畫不再受人關注,直至現在都如鹹魚一般無法翻身。

從“兒童教育動畫”到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誤導兒童的鍋誰來背?

當喜羊羊逐漸淡出大家的視線之後,《熊出沒》這部動畫便成為大家新的關注點,也許是因為有前車之鑑,所以《熊出沒》並沒有出現喜羊羊所犯的錯誤,而且在愛護野生動物,愛護花草樹木,提倡環保衛生,這些具有明顯教育意義的情節上也是做足了功課,根據多方面的正能量影響給這部動畫加了不少分。

從“兒童教育動畫”到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誤導兒童的鍋誰來背?

但是,只有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動畫作品,才能稱得上是好作品,但隨著時間的變化,《熊出沒》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原本愛護動物的表象在光頭強開槍的那一刻破裂,提倡愛護樹木也因光頭強的電鋸啟動而成為假象,但實際上光頭強並非惡人,作為人他只是為了生活而選擇這份工作,但是熊大熊二任意戲弄、欺辱、甚至對他造成肢體傷害的行為不但沒有受到譴責,還被英雄化,這一點是很多成年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而對於兒童來說這當然也只會起到誤導作用。

從“兒童教育動畫”到社會譴責的眾矢之的,誤導兒童的鍋誰來背?

但是,仔細想想,當初作為70、80和90的我們,童年動畫中包含的暴力元素也並不比現在的動畫少,但是那時受到動畫的影響只有正面而沒有負面,更不要說惡劣事件的發生了。

那麼,導致惡劣事件頻頻發生的原因,到底是源於動畫內容,還是因為時代變化後,人們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出現了明顯的不足呢?至於這個“誤導孩子”的鍋,到底該由誰來背?也許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