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講了那麼多道理的人,為什麼自己反而鬱郁不得志?

1/6、孔子的第一次失敗

公元前517年,魯國發生內亂,34歲的孔子到齊國避難。齊國此時的國君是齊景公,早在幾年前就見過孔子,並對他的學識大為傾心,於是經常跟他討論為政之道。

有一次,孔子在回答如何治理國家時,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國君要像個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個臣子的樣子,老子要像個老子的樣子,兒子要像個兒子的樣子。

這話可是說到齊景公的心檻裡了。春秋時,國君把土地分封給功臣,還能讓子孫繼承,封臣權力大了之後,卻常常不聽國君的命令。此時,齊國的國氏、高氏、陳氏等幾大家族勢力坐大,也威脅到國君的統治,所以孔子的這個回答,讓齊景公心有慼慼焉。

那該怎麼做呢?齊景公繼續向孔子“問政”,但孔子這次的回答卻讓他高興不起來。

孔子說:“政在節財。” 齊景公是個既有政治眼光,又很會享樂的人,讓他不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國君做得這辛苦,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呢。

而且,這話不是指著和尚罵禿子嗎?

好在齊景公並不在意,不就是說兩句漂亮話嘛?喜歡說就讓他說吧,還要給他一塊封地,讓他天天說,年年說,說說我姜杵臼是怎樣一個禮賢下士的好國君。

齊景公的心思,大臣們未必知道。齊相晏子,就是那個“晏子使楚”和“二桃殺三士”的晏子,提醒齊景公:

孔子的那一套,不過是用來參加“辯論賽”的,既不能變成法律,也不能教育百姓;他讓你“節財”,但他那套周禮,既花錢又費精力,學會了也無法治理國家。

其實,齊景公從來沒有想過重用孔子,他感興趣的,是孔子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想借重用孔子,給幾大家族傳遞一個信號:老老實實地呆在封地裡,不要想耍什麼花招。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這個信號可把孔子推到了權力鬥爭的最前沿,齊國大夫們商量著怎麼幹掉這個整天“君君臣臣”的孔子,孔子只好來找齊景公。

齊景公好生失望,原來,如果“君不君,臣不臣”,你也沒轍啊,反而激化了君臣矛盾。於是就推託自己“老了,說話不管用了”,把孔子逼走了。

想在魯國之外現實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的第一次努力失敗了。

2/6、君不君,臣不臣的年代

孔子的離開,意味著齊景公向封臣們妥協了。幾十年後,他終於嚐到了苦果。齊景公一死,大夫田乞就打敗了國、高兩家族,殺了景公的兒子,把持了政權,姜氏的齊國一步步被田氏所取代。

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這兩大事件,被司馬遷並列為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如果說春秋只是“禮崩樂壞”的話,那戰國就是“道德淪喪”了,孔子看到陪葬的俑太像人,都要氣得大罵“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如果聽說長平之戰一次坑殺四十萬人,會不會從棺材裡跳出來?

聽到田氏代齊的消息,無比憤怒的孔子齋戒沐浴三天,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魯哀公表示見怪不怪,無能為力。

這一年,孔子已經70歲了,這些“君不君臣不臣”引發的慘劇,他也應該早就見怪不怪了。只不過齊景公是他第一次寄予希望的國君,他總能從這個名字中,回想起當年的理想,和那些為理想而奔波的日子。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而另一個既給了他希望,又讓他痛心的國君是衛靈公。

3/6、孔子會不會打仗?

公元前496年,55歲的孔子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的生涯,第一站就在離魯國不遠的衛國。

為什麼到衛國呢?因為孔子非常看好衛靈公。魯哀公曾經問過孔子:“諸侯國君當中,先生認為誰最賢德?”,這問題本意是想讓孔子拍個馬屁,誰知孔子並不鳥他:“最賢德的我倒沒見過,相對而言,衛靈公算是不錯的。”

在孔子周遊列國的國君中,齊景公和衛靈公,對孔子的態度最典型——敬而遠之。衛靈公也非常器重孔子,給了孔子在魯國時的同等待遇,可問題是,沒有給他任何實權。

於是失望的孔子離開了衛國。

可相比他後來的遭遇,匡城被圍、蒲地遇亂、陳國絕糧七日、鄭國與弟子失散……,衛靈公還算是對他不錯。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是以衛國為中心來回折騰——外面遇到困難,就回衛國,看衛靈公不爽,就再離開。

每次來,衛靈公都是隆重歡迎,以禮相待,但就是不給他實際工作。

其實,孔子還是有機會的,就是“問陣孔子”這件事, 衛靈公這一天突發奇想,向孔子討教軍事上的問題。

這真是一個曲線救國的好機會,孔子完全可以先高談一次“軍旅之事”,能爭取到實權,再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也不遲啊。

可是孔子卻一本正經地說:“想問我禮儀方面的事,當然沒問題;可怎麼打仗,對不起,沒學過。”

第二天,孔子再次離開了衛國,他實在不甘心——我要恢復周禮,你卻問我怎麼打仗。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問題是,孔子真的不知道怎麼打仗嗎?

公元前484年,齊國打魯國,孔子的弟子冉求率領魯軍,大敗齊軍,權臣季康子盛讚冉求的軍事天賦,冉求卻說,哪有什麼天賦,這是我老師孔子教我的。

是不是冉求故意抬高老師呢?季康子並不這麼認為,他想起了二十年前齊魯兩國的夾谷會盟,當時孔子擔任大司寇一職,負責會盟的禮儀。

齊國大夫犁彌給齊景公獻了一計:孔子是個只知道禮儀的書呆子,不如乘機劫持魯侯,再向他們提要求。齊景公同意了。

會盟之中,齊人一聲“請奏四方之樂”,假扮成樂手的士兵一擁而上,就要劫持魯定公。孔子早就知道齊景公的為人,有所防備。他一邊讓事先準備好的人保護國君,一邊說:

“不要怕,快殺了他們!齊魯兩國友好,這些都是假扮齊人的夷人,這不是齊國國君的命令。”

孔子的政治理想當然不是打仗,所以他不願意跟衛靈公講軍事,但真的打起來,他也不是個迂儒。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4/6、晏子與孔子

這個世界上,想做出一番事業的,有兩種人。

一種屬於典型的政治家,只在乎最後的目標,而不在乎如何實現,在現實政治面前,他們會妥協,如齊景公的丞相晏子。

齊景公信任晏子,但他本人算不上是個好國君。有一天晚上,齊景公喝高了,就跑去晏子家,想跟他一起喝酒,晏子強壓住怒火說:自己晚上不喝酒。

齊景公也不生氣,一拍腦袋:我糊塗了,喝酒應該找梁丘據才對。

轉頭就去梁丘據家,兩人喝到盡興,齊景公發出一聲感嘆:“國家大事有晏子,尋歡作樂有梁丘據,我真特麼幸福。”

對於晏子而言,齊景公只能算是個不壞的選擇,也要花一半的時間應付那些無聊的事務,所以能不能做出他想要的管仲的成就,真是看運氣。

另一種想做事業的人,如孔子。

孔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政治主張,為了這個目標,他才想出仕,所以在不違背自己的主張的前提下,他可以妥協,可以找南子的關係取信於衛靈公,但如果要用權術,這就是本末倒置,他就不能忍了。

所以,他容不下衛靈公的缺點,有一回,衛靈公與夫人同車,讓孔子為次乘隨行,孔子認為不合禮數,諷刺衛靈公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又一次憤怒地離開衛國。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5/6、如果孔子生活在現在,會遭遇什麼?

孔子師徒就像今天的創業小團隊,他們想現實的事業就好像今天的“太空移民計劃”,因為孔子太有名氣了,大集團和大資本都願意給他們一個機會,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後說一聲:有空間,有理想,有意思,非常希望和你們這樣的團隊合作。

孔子剛剛離開,所有人笑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太空……、移民……”,他們是猴子請來的逗逼嗎?

大家笑完了,董事長卻正色說:“夢想還是要有滴,萬一實現了呢?我決定支持這個計劃,並命名為伏羲計劃,我集團將在未來陸續投入2000億美金……”

伏羲計劃的發佈會上,董事長宣佈了第一期的核心任務是研製“區塊鏈專用芯片”。

孔子一聽臉色就變了,會後說:“我們不懂區塊鏈,再說,據我所知,2000億就算全投進去也未必做得了芯片……”

董事長冷笑一聲,不予理會。還是董事長助理理解老闆的意思,勸孔子說: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還是要靠資本運作。國家產業大基金反正得投,要投不如我們,國家投了,韭菜才會投。韭菜的錢進來,國家的錢以稅收的形式如數奉還,韭菜的錢,至少分給你們三成,之後嘛,你們想去月球去月球,想去火星去火星……”

孔子憤而起身告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6/6、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還要追隨他?

孔子回來了,他的團隊看到老師兩手空空,就知道事情還是談崩了。

大家心裡不免埋怨,老師啊,您就不能把“太空計劃”緩一緩,先解決眼下的溫飽問題嗎?團隊幾個月沒發工資了,畢竟都個個有家有小的。

尤其是子路,性子直,直接懟上了老師:“原來君子也有走投無路的時候啊。”

孔子多少有點愧疚,只是淡淡地說:“君子走投無路的時候,仍然要堅持,而小人一旦遇上困難,就無惡不作了。”

孔子此時已經從剛才的沮喪中走出來了,為了鼓舞團隊的士氣,他把大家都叫了過來說:

“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們這幫人,一點也不比當年馬雲的湖畔花園十八羅漢弱,為什麼會落到今天這幅田地呢?大家暢所欲言,不要有顧慮啊。”

孔子四處碰壁,為什麼弟子們還要追隨他?

子路急著挽回剛才的話,說:“老師,我認為是我們手段不夠聰明,才被人家玩的。”

孔子冷笑一聲:“仲由啊,那些失敗的創業者,難道一個個不夠聰明,不夠有手段?”

接著,子貢說出自己的看法,他原來是個商人,自然用了商人的思維:“老師啊,我覺得是因為我們的理想太貴了,別人買不起,還不如打個折,也比爛在手裡好。”

孔子對這位商人出身的弟子十萬個看不慣,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教育他的機會:“手藝好的工匠,未必賣得出大價錢,難道就要為此降低自己的品格,來取悅那些愚昧的世人嗎?”

要談理解孔子的追求,還得數他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他是怎麼說的呢?

“以老師您的志向,天下哪一家能容得下呢?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啊。知道他們都不會採納,可老師您還是要東奔西走,只是要給地球人一個機會。只因為自己的理念不適合這個時代,就放棄了,那才是我們的恥辱啊。不被天下接受,這只是天下人的過錯而已。”

孔子聽得心花怒放,開起了顏回的玩笑:“小夥子,有一天你發了大財,我願意幫你做管家。”

老師一開心起來,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荒野裡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我以為,作為一個政治家,孔子不能進行必要的妥協,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可終究是不合格的。

但幸好他還是一位言傳身教的大教育家,他的弟子中,子路、高柴、宓子賤、冉求、子貢都在不同國家踐行著孔子的政治主張,還編寫成了《論語》這樣影響後世的作品。沒有這些弟子,可能我們今天都不知道還有孔子這個人。

一個堅持理想的人,總有無數人追隨他的腳步,總有無數種方式“實現”他的理想。

與“歷史上的創業者”相關的文章

為什麼劉備總是打敗仗,又每次都能絕地求生?

寒門子弟如何避免職場上的那些坑

為什麼說孫悟空不是個好的“山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