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师岁月(连载四)

从82年到9月到84年7月 ,我们82届民师,一共两个班,八二3 班,八二4 班,也就是第三届民师,在芝阳师范的两年岁月里,经历了多少风雨雪霜,尝到了多少甜酸苦辣,只有我们自已知道,局外人是难以体会个中滋味了。前面我已介绍过一些相关情况,现在补叙一些我们八二4班的细节,以对那个特殊岁月的纪念。

我们八二4班,共54名民师同学,刚开学不久,就有一位石姓同学因罹患肝癌而撒手人寰,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好不容易考到一个国鞭,怎么就英年早逝了呢。我们虽然相处不长,但心里还是很同情,尤是同寝室的室友,更是心情沉重,但我们又无法挽救于他,只能默默地祈焘,同学,一路走好。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不知是因为4 班的民师难以管理还是别的原因,光班主任就换了三轮,这也使我们有幸领略一下各班主任的风采。首任班主任是丁壬林老师,上数学课。他比我们班上年纪最大的同学还少一岁,因而与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尤是对我们三十上下的老民师,更是关爱有加,从没有因家事为难过我们。他的班务工作做得很到位,对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品行习性都了解得很详细,牢记得很深刻。第二轮班主任是俞正华老师,他当时就近50 岁,是我们的语基老师,他担任班主任的时间不长,但于我个人关糸很好,我因为有胃病,他曾多次带我去一个老中医处看病,并一再交待我要趁年青时治好,不然会祸及终身的。因而我也常常忆起他的关照。第三轮班主任是余汉英老师,他是政治老师。这也是一个很同情民师关照民师的好班主任老师。他一直陪伴我们到毕业。他和我们毕业合影以及和班委的合影,我至今仍保存着,有时看看相片,就想起了当年甜酸苦辣的生活。

当然也有一些科任老师,由于某种原因,在我们记忆里,或多或少留有印象。有一个王见田老师,烟瘾特重,上课铃一响,他才熄灭烟火走进教室,下课铃一响,他一走到教室门口就点上烟,有时忍不住,课中间也到外面来吸一支。还有一批刚从师专毕业专分下来的年青老师,对我们这些民师还算友好。记得我们八二4班的语文老师汪新棋,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每当上民师课的时候,总有点不太自然。当时学校考虑到这些情况,曾要求学校老师对所有民师,一律以学生身份相待,平时也以姓名直呼。可这些年青人,总觉得直呼不出口 ,就是上课点名时,还一再解释这是学校规定。一次,我在高中代课时的学生吴建华,来学校看汪新棋,他们是上饶师专的同学,恰好在楼梯口碰到我,吴君向汪君介绍说,新棋呀,这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对我很好的。自那以后,这汪老师对我更是尊敬有加,每逢语文课回答问题时,似乎更在意我的回答,以后便讹传为他是我的学生,其实不是,他是鄱北人,我是鄱南人,从来就没有交集,我们的关糸就是,他是老师,我是学生,就这么简单。而我们民师同学之间,由于年令差异较大,经历不同,因而性情兴趣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这么复杂的个体,能揉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真是前世修来的缘份,也就是戏文上所说的百年修得同船渡了。因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情同手足,义结金兰。

我们民师同学两年,除节假日外,相处不过一年另几个月的时间,平时班上很难到齐人,不是你耽误一个星期,就是他耽误一个星期,有的还连续耽误几个星期。有时一个学期也很难见几次面,因而相交不是很多,倒是邻乡之间来往比较多一点。这是民师的特例。有家有档的民师几乎每周都要回家一趟,每到周六午饭后,便拿起背包纷纷上路了。我们鄱南的民师,有个先天的条件,那时饶河上还没有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全靠姚公渡摆渡过河。我们只要在那渡船上等,一有南去的车(班车除外),不管轻车重车,就往上爬。有时跟司机打个招呼,有时连招呼都不打。有的司机还好,知道到了周六,顺路带上一阵也无防,但有的司机就不同,即使空车也不愿带,我们常常是强行爬车,他也没办法。三庙前有个曹姓司机,就很特别,特别蠢,他明明是空车去洪门口煤矿拉煤,我们好话说尽,他就是不同意带我们一阵,我们只能强行上车,他一气之下,竟把车开进了三庙前车库,说我不去了,下班了,你们去吧。你看这家伙蠢不蠢。这时已到了下午四点多,可怜我们几个人从三庙走起,经过饶丰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我们连走带跑,到家已七点多了。

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日忙上一天,到晚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星期一早上又搭班车回校,到校时已是上午二三节课了,当你没精打彩的走进教室后,有的人还呼呼睡着了,这时老师一般不会说什么的。只是个别领导看到,才会有些微词的。

这样来也勿勿去也勿勿的日子终于熬到头了。1984年6月 ,我们毕业了,拿到毕业证成了国鞭教师了,甩掉了民师的帽子,以公办教师的身份,奔赴老战场,去操我们旧业,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我们的光和热。

1985 年,上面有关部门就民师转鞭后的工令问题有了分岐,有人认为,民师转鞭后的工令应从零算起,即民师整个阶段不计工令,这不仅影响了转鞭后的民师的经济利益,也伤害了广大民师的忠于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更是沾污了党和国家对民师一视同仁的政策。于是,有几个民师精英,代表这几年转鞭的民师,去省政府有关部门交涉,终于争取到民师工令从从教之日起结算的决定。因而,广大民转教师对省府的决策很是感恩,对这几位杰出的精英代表更是感谢不尽。

尾声

于今民师岁月已经过去了,虽然民师岁月很苦很累,有很多的无奈,但它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我们终生的事业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我还时时想起它,想起那露珠闪烁的早晨,想起那繁星眨眼的夜晚,想起那渴望阳光雨露的脸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