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貌美如花的妻子,竟然不是常人

书生接连赶考多次,都未上榜,已家徒四壁,家中爹娘已年过花甲。无功名,无俸禄,家中住的是毛草房。

这日,门前来了一讨水喝的姑娘,长得是眉清目秀,甚是水灵,娘亲是善良之人,端来清澈的泉水,姑娘也是渴急了,咕噜咕噜大口喝着。闲聊中,得知姑娘还未出嫁,娘亲大喜望外,赶忙叫来书生,两人一见如故。

择日,两人便完婚,两人恩爱甜蜜。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家中整日无米下锅,靠野菜过活,这可愁坏了貌美如花的媳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夜,媳妇坐在床边,油灯下,媳妇在绣着什么,书生已酣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书生便见桌上摆着的绣布,上面绣着戏水的鸳鸯,流水的小桥,活灵活现。媳妇一夜没有合眼,这时正弄着野菜汤。书生搂着媳妇,发誓一辈子要对媳妇好。书生将绣布拿去集市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白米白面,书生将剩下的银两给媳妇买了一个手镯。

媳妇抱怨书生不该买这么贵重的东西,应该多换回些米和面,书生拉着媳妇的手,给媳妇戴上手镯,媳妇的手生得娇嫩,再衬上新手镯,简直太美了。隔不多久,媳妇都会在晚上绣上一幅美妙的画布,以换回家用。书生挑灯夜读,立誓要考上功名,让媳妇和爹娘过上好日子。

又到了要进京赶考的时候,媳妇早早备好干粮和银两,书生依依不舍的进京了。皇天不负有心人,书生高中了,分到偏远的蔚县做了县令。书生急于赶路回家,不顾同行众人的反对,进了闹妖怪的大山,只因为直接翻过大山,能早两天赶回家中。据说此大山中有妖怪,只见有人进,不见有人出。

书生大步赶着路,一路上山清水秀,哪有半点妖怪的影子。眼见天黑,这时路的拐角处竟有一座农家院子,只见一貌美女子迎来,说道:“公子,天色已晚,不如在此歇息一晚,明早再赶路。”书生想起谣传的妖怪,摆手拒绝了。女子掩面叹息:家中相公出远门做营生了,夜晚时有豺狼出没,请先生留宿一宿吧。书生转念一想,夜晚赶路确不安全,此女子看着不像妖怪,书生便留了下来。

进得屋内,女子脱光衣裳,对书生百般引诱,书生终是抵挡不住诱惑,此后,书生像是忘记了家中的爹娘和媳妇,整日沉迷于酒色,夜夜笙歌。

家中的媳妇日日坐在门前等着书生,眼见几个月过去了,也不见书生有一丝消息。媳妇辞别爹娘,出门找寻书生。一路打听,才知书生进了大山,媳妇顿时心中一惊,不顾众人劝说,飞奔着进了大山。来到农舍,推门而入,便见书生面色发青,正大口吃着酒肉。书生一见,立马拉过媳妇,要行夫妻之事。媳妇推开书生,但见其面色发青,两眼呆滞,像是着了魔。

媳妇拉着书生出得大门,遇见了美妇,美妇凶相毕露,媳妇面不改色,看穿美妇为狐狸成精所变,专门吸取年轻男子的精华,以保年轻貌美的人样。媳妇轻轻一拍书生,书生便晕过去了。两人斗着法,功夫不分上下,媳妇略胜一筹,原来媳妇为蛇精所变,化身为大蟒蛇,狐狸便夹着尾巴逃了。

媳妇变回人形,弄醒书生,两人赶着山路。爹娘见得书生此时模样,抱着书生痛哭,书生木讷的望着爹娘,已不认得爹娘。媳妇拉着书生进了房,关上房门,嘱咐爹娘一定不能打扰。

书生的精气已然耗尽,若非媳妇找来,恐时日已不多。将书生端坐在床上,媳妇将自己体内的真气,输入书生体内,书生面色渐渐红润,媳妇精疲力尽,瘫倒在地,现出了原形,书生此时也不见醒来。爹娘见儿子媳妇久没动静,遂开窗祥看,看见地上的蟒蛇,大声惊叫,儿子在惊叫声中醒来,看见蟒蛇,大喊一声妖怪,又晕了过去。爹娘找来砍柴的斧子,朝蟒蛇劈去,蟒蛇睁开眼睛,眼里留下眼泪,眼见斧子将砍至蛇身,蟒蛇拼尽全力,飕飕游走了。

待得书生醒来,已恢复元气,见得爹娘,四处张望,已不见媳妇影踪。书生四处探听,都无人知晓。一日,书生梦见一条蟒蛇,蟒蛇痴痴的望着书生,书生似有一种熟悉感,书生靠近蟒蛇,先前的惊恐一扫而光,蟒蛇无力动弹,书生摸摸它,感应到正是媳妇,书生紧紧抱着蟒蛇。由于输入书生体内的真气耗费了五百年的修行,此时的它已不能变幻为人形。

原来是梦,书生带着两行清泪醒来,一切又那么真实。书生问得道人,需要找到一种龙灵草,可助修行,但此物极难寻,只生长在万丈悬崖边,稍有不甚便会丧命。书生翻山越岭,爬过多少大山,终于在一处断崖边发现一株龙灵草。刚想采摘,便被高声喝住,只见一年迈老人精神抖擞的走来:“此物极好,我已守护60余年,万万不可采摘。”书生声泪俱下的说着媳妇为了救自己,耗费了多年的修行,跪求能摘得此物,以换取能和媳妇长相厮守。老人仔细打量着书生,说道:“为了能得到此物,你什么都愿意吗?”书生听得有一丝希望,肯定的点点头。

“这样,你三十岁以后便无阳寿,你愿意吗?”书生没有片刻犹豫,连忙应着,要知道,书生已年满二十八,此刻答应,那就剩一年多的阳寿了。书生跪别老人,凭着梦里的镜像找到媳妇,果然在山洞中盘踞着一条蟒蛇,书生将龙灵草递到蟒蛇跟前,蟒蛇吃了此物,休眠。待到醒来,又变成了贤惠貌美的媳妇,书生对于阳寿将尽一事只字未提。

书生带着媳妇和爹娘赶往蔚县当起了县令,在书生的治理下,惩强除恶,蔚县一片繁荣,人人称颂,不愧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多年过去了,书生丝毫没有半点阳寿将尽的迹象。媳妇也诞下子嗣,一家子其乐融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