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刻字四川岳池柏林湾,字迹尚存

——四川省岳池县朱元璋传说搜集及考证之三

采访:侯立新、邱秋、胡佐斌 摄影、执笔:胡佐斌

朱元璋刻字四川岳池柏林湾,字迹尚存

柏林湾。

在前回中我们已经写道,四川省岳池县排楼乡龙井沟村的大寨子,其地形具体可分为“九岽十三湾”,柏林湾便是这“十三湾”之一。它紧邻大寨子的挂榜岩,挂榜岩如同一只凤凰的头,柏林湾则如凤凰的左翅。总之,挂榜岩及左右的地形,与今岳池县城的后山颇有几相似,均为翔凤朝阳之地。

柏林湾虽说仅是一道山湾,但今天它却成了一个村的名字——柏林湾村,属岳池县龙孔镇管辖。为何以一道山湾给村命名,这或许与这道山湾本后的故事有关。

相传,少年朱元璋曾在柏林湾和小伙伴们一起杀牛、做游戏,并在崖壁上刻字。而今,柏林湾崖壁上仍能见到“大人朱”三字,据传就是朱元璋当年所刻。

朱元璋刻字四川岳池柏林湾,字迹尚存

字刻“大人朱”,其中“朱”为小篆,刻迹显得颇神气。

山湾虽称柏林湾,但湾里的柏树并不多。村内一些老年人称,柏林湾是土改时误写所致,老地名原叫白莲湾,是因为湾里以前有座白云庵,在清代时,经常成为白莲教的聚集之地。清朝时,白莲教一直以反清复明为起义的旗号,柏林湾成为白莲教聚集之地,或许与朱元璋刻字柏林湾有关系。

我们先来说说柏林湾崖壁上那“大人朱”三字,其具体位置是柏林湾的太平洞。

太平洞距挂榜岩仅百余米,是人工凿出的岩洞,高出地面约8米。过去,要进入这个岩洞,绳索是派不上用场的,只能手脚并用往上攀爬。但要爬上那岩洞,若不是有着多次攀爬的经历并熟谙了攀爬技巧,你是爬不上去的。因为,每攀一步,手抓哪里,脚踩哪里,都是有着指定位置的。洞口上方绝壁上,刻有“太平洞”三个大字和许多小字,10余年前,笔者曾来过这里,为了用胶卷傻瓜相机拍下那些小字,几次试着想爬上去都没有办法,后来找当地一位村民在前面引领,每个动作在他的具体指点下,才爬到洞口。

朱元璋刻字四川岳池柏林湾,字迹尚存

太平洞高出地面约8米。

通过那些小字可知,太平洞是清嘉庆二年和十九年间,当地莫姓族人先后两次开凿而成。但在这些字刻的左边,另有“大人朱”三个小字,其字体和走向都大不相同。更与众不同的是,“朱”为小篆,而且让人似乎感觉到,当年刻字的那个人,在刻时显得气质非凡、颇为得意的样子。还有一点,今“大人朱”三字下方,无立足之处,今人很难想像当年这“大人朱”三字是如何刻上去的。我们根据现场推测,“大人朱”所刻时间无疑比太平洞开凿时间要早,在开凿太平洞之前,“大人朱”三字下方应有立足之处。

朱元璋刻字四川岳池柏林湾,字迹尚存

“大人朱”三字与“太平洞”及下面小字的布局不一致,刻风也不一样,明显不是同一时期。

“大人朱”的背后,就是一个传说。当地村民介绍,相传,朱洪武(朱元璋)小时候,原本是在庙里当和尚,但调皮得连老和尚就管不住了,就把他赶出了寺庙。后来,朱洪武便给一个大户人家放牛,一天,他把牛牵到柏林湾岩下,便和其他小伙伴们玩耍起来。在玩耍过程中,他们看到距地七八米高的崖壁上有一个凹坑,侧边有岩缝直达地面,有爬上去的可能,于是纷纷打起赌来:“谁能爬上那个凹坑,并坐得稳稳当当地,谁就称王。”结果,反复比试下来,只有朱洪武爬了上去,并坐得端端正正地。于是,众伙伴也未食言,纷纷拜朱洪武为王。而朱洪武也很得意,为了纪念,便用割草的茅镰在凹坑的侧上方刻下了“大人朱”三字。小伙伴越闹越欢,朱洪武更把这事当成真的一样,得意忘形地他干脆来个一不住二不休,大胆妄为地召唤大家现场把牛给杀了,举办盛宴以示庆典。

太阳落坡了,大伙儿闹也闹够了,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这时,朱洪武反倒心虚起来,牛被大伙儿杀起吃了,该怎么向主人交代呀?于是,他心生一计,将牛尾巴插起石缝里,然后对着牛尾巴说:“牛儿啊,若是主人来拉你尾巴,你就在里面叫啊!”同时,他与伙伴商定:“主人若问起牛儿到哪里去了,大家就说钻到石缝里拉不出来了啊!”

后来,主人真到石缝边来拉牛尾巴,还真奇怪,主人拉一下,里面就传来一所牛叫。面对这种状况,主人也拿朱洪武没办法,只好找个借口把朱洪武赶走了。从此,朱洪武无家可归,只得以乞讨为生。

朱洪武为之放牛的那家主人,传说则有几个版本,有的说是个大地主,有的说是个员外,也有的说是朱洪武的外婆家。

至于柏林湾下面的白云庵,如今只是一个遗址,现场能偶尔寻到几块条石外,几无其他遗迹。此前在走访柏林湾岩上的排楼龙井沟村的大寨子时,龙井沟村村民陈炳章告诉我们,据他听到的传说,白云庵以前是皇觉寺。此话是否为真,我们姑且留存于此。后期,我们将结合走访现场和相关线索,就皇觉寺在哪里的问题进行详说,此是后话。

朱元璋刻字四川岳池柏林湾,字迹尚存

眼前这块宽平的土地,即为白云庵遗址。

【下期预告】四川岳池余家庵古墓,相传为朱元璋母亲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