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農戶:種的“白麥”變“黑麥”,到底咋回事?

  楊凌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教授何一哲田間地頭查病因,原來是“小麥腥黑穗病”惹的禍,建議陝西省小麥生產和農業管理部門對該病重點關注,並採取有效措施綜合防治,確保陝西省小麥生產的品質和食用安全性

“白麥”變“黑麥” 農民心著急

陝西一農戶:種的“白麥”變“黑麥”,到底咋回事?

“小麥腥黑穗”病穗

陝西一農戶:種的“白麥”變“黑麥”,到底咋回事?

“小麥腥黑穗”病粒

  5月25日,楊凌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教授何一哲一行在陝西省蒲城縣考察清明節期間倒春寒對小麥產量有何影響時,當地一農戶急忙跑來對他說:“何老師,你是黑小麥專家,趕快到我麥地看一下,我種的5畝地白小麥,怎麼變成‘黑麥’了?”

   “你種的真的是白小麥?”何一哲問道。

   “我還能連黑白都分不清了?種的是白小麥呀,還是趕緊去看看吧!”該農戶急切的答道

腥黑穗病是主因

  何一哲說,“腥黑穗病”俗稱“黑麥”病、“黑疸”病。陝西麥田偶爾能發現整穗連帶穎殼都發黑,被黑粉包裹的小麥“散黑穗病”;但這種在小麥成熟期穎殼仍為白色,籽粒外皮還包被完好,種皮僅呈現黑色或灰綠色的“腥黑穗病”,在陝西麥田極為少見,屬陝西省植物檢疫對象。

陝西一農戶:種的“白麥”變“黑麥”,到底咋回事?

“小麥腥黑穗”病菌孢子

  何一哲建議,陝西省小麥生產和農業管理部門應對發現的“小麥腥黑穗病”予以重點關注,並採取得力而有效的措施予以預防和綜合防治,以確保陝西省小麥生產的品質和食用安全性。

小麥腥黑穗病防治看這裡

  • 1、病症特點:小麥腥黑穗病又稱“腥烏麥”、“黑麥”、“黑疸”。病症主要表現在穗部,一般病株較矮,分櫱較多,病穗稍短且直,顏色較深,初為灰綠,後為灰黃。穎殼麥芒外張,露出部分病粒(菌癭)。病粒較健粒短粗,初為暗綠,後變灰黑,包外一層灰包膜,內部充滿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魚腥味的氣體,故稱“腥黑穗病”。
陝西一農戶:種的“白麥”變“黑麥”,到底咋回事?

“小麥腥黑穗”病粒與正常粒對比

  • 2、危害程度:該病直接危害小麥籽粒,使麥粒變成“黑色粉末”。因此,其產量損失和危害程度極高;此外,其帶有腥臭味的“黑色粉末”病菌隨著機械收穫又混入小麥種子或原糧,致使小麥種子或原糧帶菌,將會導致該病不斷擴展漫延,甚至對食用者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 3、傳播途徑: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種子外表或混入糞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當帶菌種子發芽時,厚垣孢子也隨即萌發,從芽鞘侵入麥苗併到達生長點,後以菌絲體形態隨小麥而發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壞花器,抽穗時在麥粒內形成菌癭。

  小麥腥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能在水中萌發,有機肥浸出液對其萌發有刺激作用。萌發適溫16—20℃;溼潤土壤有利於孢子萌發和侵染;播種較深時,會增加病菌侵染機會,病害加重發生。

  • 4、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

  用“苯醚甲環唑”包衣;用2%“立克秀”拌種劑10—15g,加少量水調成糊狀液體與10kg麥種混勻,晾乾後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15%—0.2%的20%三唑酮(粉鏽寧)或0.1%—0.15%的15%三唑醇(百坦、羥鏽寧)、0.2%的40%福美雙、0.2%的40%拌種雙、0.2%的50%多菌靈、0.2%的70%甲基託布津、0.2%—0.3%的20%萎鏽靈等藥劑拌種和悶種,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施用腐熟的有機肥:

  未漚制的堆肥或未腐熟的有機肥是“腥黑穗”病菌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對帶菌糞肥可加入油粕(豆餅、花生餅、芝麻餅等)或青草保持溼潤,腐熟一個月後再施到地裡。

  (3)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如國審品種“長6359”等);春麥不宜種過早;冬麥不宜播種過遲。播種不宜過深;播種時施用硫銨等速效化肥做種肥,可促進幼苗早出土,減少侵染機會;冬麥提倡在秋季播種時,基施長效碳銨,可減少發病。


陝西一農戶:種的“白麥”變“黑麥”,到底咋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