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在线关注:遭遇洗牌的孵化器,怎样“自我孵化”?

Kopu产业在线关注:遭遇洗牌的孵化器,怎样“自我孵化”?

相信前两年很多创客都被深圳孵化器遭遇倒闭潮的消息震惊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压倒创业者和产业孵化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只是深圳南山的倒闭,更是繁荣表象下的人心惶惶。

Kopu产业在线针对孵化器运营现状进行了一轮摸底调研,对于前两年的深圳孵化器倒闭浪潮,多数业内人士持有保留意见,孵化器纷纷倒闭表现出来的不只是单个孵化器存在运营难题,更多的是产业投资孵化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运营盈利能力和行业突围转承的大势所迫。Kopu产业在线还了解到,全国每年都有各种类型、不同主体的创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孵化器运营 却呈现差别很大的两极化状态。运营方式精细且有服务特色的孵化器,入驻率高达百分之几百,但运营存在问题的孵化器,入驻创业企业却门可罗雀。

Kopu产业在线调查发现,从各孵化器的服务运作方式不难看出其中端倪,拥有完整服务链和垂直纵深的孵化器来说,空间的作用只是承载服务的一个载体,租金只是基础盈利来源,用来提供物业服务和商务服务的基础资金保障,但若只依靠租金收入运营孵化器,就不存在所谓的产业服务,优势点自然少;更多的是在提供空间载体外,还提供早期创业服务,围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有利引流,形成蝴蝶效应,最后反哺孵化器,这才是会盈利的孵化器服务体系。

产业孵化商本身如何生存,也自然成了业内比较存疑的问题,毕竟产业孵化商也自诩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典型的质疑是,如果政府停了租金减免、装修补贴、运营补贴之后,产业孵化商自身还能生存吗?换个角度理解,产业孵化赚的归根到底就是政府的快钱、风口钱。一旦风口过了,飞猪轻则摔个半死,重则灰飞烟灭。

那么孵化器如何冲破淘汰,实现“自我孵化”,在夹缝中取得生存呢?跟随Kopu产业在线探究孵化器的求生之路。

Kopu产业在线关注:遭遇洗牌的孵化器,怎样“自我孵化”?


一、求稳,抓住租金现金流

如果只是依靠廉价租金和看似繁荣的创业环境,虽然前期可以吸引一部分创业团队进驻,但却维持不了长期的运营,更别提后续创业扶持。孵化器最基本的现金来源一定先是租金,当收取租金之后,与孵化团队进行技术、设计合作等方式实现运营目的,即对企业装修的投入、产业服务负责,这样,孵化器、入驻团队三者共赢,赢的就是充分激活了物业的价值,盘活了低值资产。但是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和稳定的运营,必须扩大规模。一方面可以集中提供产业孵化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总体抗风险能力,单个项目亏损,还有其他项目来弥补,鸡蛋不必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相信大家都了解。

二、求异,形成特色创业空间

目前众创空间缺少差异化,进入孵化行业的不仅仅有投资机构,还有地产商等等,发现产业孵化有利可图时,便一窝蜂开设孵化器,宣传标语同质化、孵化定位同质化、服务对象同质化。。。创业者难免形成审美疲劳,导致入驻率很低,很多孵化器只是一块牌子,产业园里面空空荡荡,更不用说项目产出了。所以根据自身特色和地域优势,聚集相应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切实创业指导和扶持,只有为创业团队创造项目价值,日后创业项目才会获得收益,给孵化器带来相应收益。

三、求变,投资盘活孵化器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项目融资服务的问题,对于场地和环境只是暂时和次要的创业需求,所以孵化器要想盘活产业园区,必要的是为创业项目提供更为重要的服务,即通过空间平台,利用规模效应,集聚优质项目并提升项目价值,为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牵线搭桥,亦或者成为投资机构,看中好的创业项目,着力打造,使自己拥有下一轮跟投权。毕竟谁知道下一个BAT巨头会不会在孵化器这个摇篮里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