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大浪淘沙下的共享经济存亡录

Kopu产业|大浪淘沙下的共享经济存亡录

Kopu按:共享行业的风口从来没有断过,小到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再大到共享汽车、共享公寓,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已然成为服务行业重要的推动力和创造力,但大浪淘沙下,动辄破产清算的共享行业正经历兴衰过度,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投资的热钱,更需要从业者对整个共享产品的反思和复盘。

要理清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市场位点,首先得明白何为“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从狭义来讲,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目前共享经济龙头已现;共享经济将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在全民移动化、移动支付的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才能够披上网络的外衣,生存在线上这片沃土。共享出行之后,市场一片火热,似乎“赚眼球”的不只是单车,雨伞、马扎、宠物、停车位、空调等等也都纷纷成为共享行业的宠儿,似乎共享行业的风口依旧,但行业正在疯狂洗牌,以烧钱为主要方式的伪共享经济正遭遇市场的寒潮,沦为探索共享行业的炮灰。

Kopu产业现象:从共享单车看共享经济

回顾这几年兴起的共享经济,都是以互联网模式出现。传统经济时代有“数一数二法则”,互联网打破区域分割之后,逐渐演变为“赢者通吃”,即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因此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烧钱,烧钱战扰乱市场秩序,违背产业升级初衷。共享单车便是市场第一起大规模烧钱达到共享的案例。

Kopu产业|大浪淘沙下的共享经济存亡录

共享单车由初入市场时的喧嚣轰动一片看好到一窝蜂共享单车企业纷纷补贴使用导致恶性竞争,再到资金链断裂迎来倒闭潮,大量单车沦为抵债物品,共享单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挤尽资本的泡沫,独剩ofo和摩拜苦苦支撑,除了盈利模式尚未找到之外,共享单车目前还面临如何善后的问题。去年底,因拖欠消费者押金、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把小鸣单车告上了法庭,成为共享单车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近日,北京市公布尚在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总数在190万辆左右,虽较去年9月最高峰时总量下降近20%,但有一半处在闲置状态。很显然,对于被拖欠押金的消费者和被影响交通的公众,绝不是共享单车公司一纸停止运营公告可以解决的。

Kopu产业观点:透过行业看本质

共享经济看似已成为现代商业的灵丹妙药,搭上互联网加这趟快车的共享经济,创新商业模式、轻量低门槛的使用特质另外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商业发展与环境自然和谐共存的友好生态经济模式,为何在如今的资本市场下,与初衷渐行渐远?Kopu产业持续关注共享经济的发展态势,总结最深度饱满的分析数据,还原共享经济的本质,反思共享核心机制。

Kopu产业|大浪淘沙下的共享经济存亡录

首先不得不批判的是就目前来说靠烧钱快速获取用户成为行业巨头的共享行业行为,一方面来说,这种以邻为壑的竞争模式,与共享经济的本质渐行渐远。以这种方式在市场竞争以求得市场占有率,不但浪费资本,在势均力敌下极有可能两败俱伤,更可怕的是,由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还有可能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如竞争双方为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在发展用户时不加审核,一味追求规模导致不良企图的人利用网络漏洞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做出危害他人利益的事等。而另一方面,从商业模式出发,尽管烧钱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捷径,但长远来看,立于不败之地还得依靠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的暂时性的垄断地位,这种巨头地位也是不长久的,比如如今滴滴与美团的纷争。

Kopu产业最关注的还是共享经济的核心问题,目前共享经济存在创新不足、低质竞争严重。在共享经济如日中天的时代,资本看到了共享出行的胜利狂欢,一番挣扎之后,没有看清共享经济存在的模式漏洞,依然选择如法炮制,不加思考地直接进入共享领域,单一的推广模式和单一的盈利模式,不仅使市场疲软失去新鲜感,更让投资显得无计可施。更为重要的是,共享经济从短期的发展走向了高速的市场集中,竞争压力变小,创新动力也随之减弱,缺乏有序的竞争,自然缺乏发展动力,长远来看,不利于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

Kopu产业|大浪淘沙下的共享经济存亡录

共享经济是大趋势,商业模式和本质亟待市场验证和倒逼, Kopu产业作为行业探索者,始终站在前端睥睨群雄,将持续关注共享经济在彻夜狂欢的喧嚣过后,留给市场的除了资本的热钱究竟还剩下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