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耿直敢諫,為民解憂

张养浩:耿直敢谏,为民解忧

張養浩,字希孟,山東濟南人,他先後擔任過山東堂邑縣令、監察御史、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陝西行臺中丞等官職。張養浩為官的政治時代,元朝的統治已經再走下坡路,政治腐敗不堪,皇帝如走馬燈似的不停在換,宮廷鬥爭不斷。經濟凋敝,賦稅沉重,人民困苦不已。朝堂之上多是些歌功頌德、溜鬚拍馬、搜刮民脂民膏的國家蛀蟲。在汙濁的官場中,清廉自守、直言敢諫、為民請命的官員少之又少,而張養浩就是不得不提的一個。

興利除弊

元成宗末年,張養浩被任命為山東堂邑縣縣令。他剛一到堂邑縣衙,就被人告知,“官舍不利,居無免者”。對此種說法張養浩是毫不在意,安之若素。在張養浩看來,身為地方官只要走得正行得端,對得起國家和百姓,就問心無愧無所畏懼。

當時堂邑縣迷信活動盛行,各種神祠不計其數,巫師們裝傻弄鬼,騙取百姓的錢財。針對這種情況,張養浩讓人搗毀了全縣三十多座神祠。張養浩深知,堂邑縣之所以神祠遍地,歸根到底還是文教不興,導致人們思想愚昧。為此,張養浩在任期間,在全縣大力興辦教育培養文化人才。

那時堂邑縣有條規定,有犯罪前科的刑滿釋放犯每月的初一、十五需要來縣衙報到,接受審查訊問,不按時報到的將被重新投入大牢。張養浩到任後馬上廢除了這一規定,他對手下人說:“他們都是善良的百姓,只是因為家庭困難,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做了違反國家法律的事。既然已經用刑法處罰了他們,就不應該再拿他們當犯人看待,這會斷絕他們改過自新的路!”

這些有犯罪前科的人知道了張養浩的話後,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相互告誡:“我們一定遵守國家的法律,否則對不起張縣令的恩德。”

有一個叫李虎的豪紳,平日裡在堂邑縣作威作福,欺壓良善,還弄出了多起人命案。可其依然逍遙自在,為所欲為,沒有被法辦。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堂邑縣,李虎樹大根深家資鉅富,幾任縣令都拿了李虎的好處,為其充當政治保護傘。當地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張養浩成為縣令後,不少百姓前來伸冤,歷數李虎在堂邑縣的種種惡行,期盼新來的縣令能為民做主。向來不信邪的張養浩聽完後,頗為震怒,他心想這等禍害全縣的敗類若是不從快嚴懲,官府在百姓心中還有什麼地位?當官就要為民做主。於是張養浩命令手下的差役把李虎從家中逮捕歸案,同時被抓的還有李虎僱用的數十名保鏢打手。

在查明案情後,張養浩將李虎判處了死刑,其幫兇也被法辦。很快張養浩懲辦李虎這件事在堂邑縣傳開,老百姓拍手稱快,覺得張養浩為民除了一大害。

上萬言書

元武宗即位後,張養浩上調回京進入御史臺成為監察御史,負責監察彈劾,糾正官員中的不良風氣。

元武宗在位時,政事荒廢,耽於享樂,他揮金如土,毫不吝惜,只想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元武宗經常賞賜王公大臣,他還大興土木,建築中都城。元武宗的揮霍無度,導致國庫很快就入不敷出,國家財政捉襟見肘。

面對如此經濟窘境,元武宗採用飲鴆止渴的辦法,濫發紙鈔,導致物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為了搜刮民財,元武宗還設立尚書省,專管財政。皇帝如此昏聵,朝堂之上卻沒有一人敢於諫言,滿是些奸佞阿諛的小人。

對於皇帝種種違背民心動搖國本的行為,張養浩十分反對。一次他對御史臺的長官說,皇帝如此做法是“變法亂政,將禍天下”,希望御史臺長官能夠進行勸諫。可御史臺長官對張養浩的建議充耳不聞,並且警告張養浩不要亂髮政治議論,小心頭頂的烏紗帽,要學會少說話多磕頭。

看到國政日下,出於自己的政治良知,張養浩思忖再三上了份萬言書,對皇帝進行勸諫。他直言國家有十大弊端:“一曰賞賜太侈,二曰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輕,四曰臺綱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號令太浮,七曰幸門太多,八曰風俗太靡,九曰異端太橫,十曰取相之術太寬。”

在萬言書的末尾,張養浩懇請皇帝能夠革故鼎新盡掃弊端,刷新吏治重振國家。然而他的這番耿直的勸諫不僅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從而有所觸動,反而給自己差點帶來殺身大禍。

“言皆切直,當國者不能容。”元武宗看到這份萬言書後,惱怒不已: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竟然敢批評皇帝的治國理政,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無法無天。很快張養浩被罷官,並且武宗對組織部門下令:永遠不能再起用張養浩。藉著這個機會,平日裡張養浩得罪過的一些權臣也想找些政治黑材料誣陷張養浩,欲將其置於死地。

張養浩聽說後感覺大禍要臨頭,只得更改姓名離開了京城,這才躲過了一劫。

不搞朋黨

如果武宗長期執政,恐怕張養浩的政治仕途只能戛然而止,縱使再有才華也無處施展。但政治向來是難以預測的,不久武宗病亡,仁宗即位。張養浩迎來了仕途上的新春天。

早在仁宗做太子時,張養浩就擔任過他的老師,教授仁宗漢學知識。對於張養浩的才能仁宗是非常欣賞的,因此其一登基,馬上就撤銷了元武宗不讓張養浩為官的禁令。張養浩先擔任中書省右司都事,後又擔任禮部侍郎。在此期間,張養浩諫言皇帝,請恢復科舉考試。

自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原後,科舉考試被棄之不用,這使得許多讀書人想憑藉讀書考試入仕途的夢想成為泡影,心中的苦悶無處發洩,只得在元曲中聊以自慰,這也正是元代元曲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養浩認為,要想國政昌明,必須要讓大量擁有真才實學的俊才為國家效力,而非任人唯親。而科舉制的廢除堵塞了人才的上升通道,積聚著政治不滿,長此以往,不利於政治穩定。恢復科舉可以讓優秀人才迅速脫穎而出,擔當政治重任,這對國家前途命運至關重要。

最終在張養浩和一些大臣的共同努力下,元仁宗採納了恢復科舉的提議。1315年元朝舉行了第一次科舉考試,張養浩以禮部侍郎的身份會同元明善等朝臣主持了這次科舉考試。這在元朝歷史上可稱得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可想而知,當科舉制的大門被重新打開時,讀書人內心的壓抑終於可以被釋放了。

此次考試競爭異常激烈,總共才錄取五十六人,淘汰率極高。當中榜的進士們懷著感恩的心情來到張府門前準備拜訪張養浩時,卻被張養浩擋在了門外,根本就不讓進門。

他讓下人傳話說:“你們只管報效國家就好了,不要來拜謝我,我僅是做了自己的分內事。”

作為主考官,這些高中的進士自然算是自己的“門生”,但張養浩不想與這些進士有任何政治瓜葛,更不想與他們結為朋黨。他明白,一個國家如果朋黨林立,拉幫結派,這會讓國家政局陷入動盪,百害而無一利。

三年之後,張養浩又以禮部尚書的身份主持了第二次科舉考試,為國家再次收羅了一批優秀人才。

辭官回鄉

元英宗繼承皇位後,張養浩以參議中書省事的身份進入國家最高決策層,可說是位高權重。

這天適逢元宵節,皇帝打算在皇宮之內張掛花燈做成鰲山,以供觀賞。張養浩對如此勞民傷財的行為是堅決反對的,他就給元英宗上了一道奏疏說:“元世祖執政三十多年,每當元宵佳節,民間尚且禁燈,威嚴的宮廷中更應當謹慎。現在皇帝打算在宮禁之內張掛花燈,我認為玩樂事小,影響很大;快樂很少,憂患很多。我希望皇上能把崇尚節儉思慮深遠作為準則,把喜好奢侈及時行樂作為警戒。”

元英宗看到這番不入耳的話後大怒,但他沒有像元武宗那樣將張養浩罷官。他看過奏疏後對一旁的大臣說:“不是張希孟不敢這樣說,有這樣直言敢諫的大臣,國家怎能治理不好呢?”最後元英宗聽從張養浩的勸諫取消了張掛花燈的計劃,並賞賜給張養浩錢財布匹,來表彰他的正直。

不過經過此事後,張養浩心有餘悸,他不知道最高統治者何時會龍顏大怒將自己置於死地。從張養浩入仕的第一天起,他就不是一個迷戀權力的人,既然伴君如伴虎,早已看透官場的張養浩半年後以父老為由,突然打報告向元英宗提出辭官回鄉。儘管皇帝再三挽留,但張養浩去意已決,皇帝只得恩准。

最後張養浩回到了闊別數十載的家鄉,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田園隱逸生活。

圖片來源丨《清風》雜誌

张养浩:耿直敢谏,为民解忧

廉廉look

有格調,接地氣的家文化傳播小站

张养浩:耿直敢谏,为民解忧

弘揚廉潔文化 鞭笞腐敗現象

淨化心靈家園 引導清廉人生

张养浩:耿直敢谏,为民解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