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李永军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儿童节

195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主人们迎来了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也都举行了联欢活动。那一天的人和事,至今都让我们感动并快乐着。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六一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与“二战”历史有关。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这一天定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国家领导人题词庆祝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党中央对新中国的第一个儿童节非常重视,为了筹备庆祝六一儿童节,响应民主妇联等团体发出的“保卫儿童权利、争取和平”呼吁书,11个人民团体和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专门组成了筹备委员会。毛泽东挥笔题词:“庆祝儿童节”。刘少奇题词:“重视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健康。”周恩来题词:“为孩子们的健康祝福。”朱德的题词:“新中国的儿童,要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准备好好的建设新中国。”邓颖超题词:“保育儿童的工作是光荣的岗位,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为儿童服务并用以教育儿童”,她的题词和周恩来的题词刊登在一起。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郭沫若在六一庆祝大会上朗诵诗歌

1950年6月1日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在《新华日报》上发表题词:“今天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我们要使他们得到温暖的保育,俾养成健全的体格,成为革命的生力军,肩负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任务。”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题词:“保护儿童的权利,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必要条件。”并出席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上海少年儿童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下午,出席在铜仁路333号举行的庆祝中国福利基金会成立12周年暨纪念上海解放一周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会。

晚餐后,宋庆龄与潘汉年、曾山等观看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演出的苏联儿童名剧《小雪花》。宋庆龄为剧团演出题词:“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演出的《小雪花》是个很好的儿童教育剧。它的意义之一是帮助我们学习国际主义精神,不但为儿童同时也为成人。”

首都儿童节庆祝大会

当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召开了首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大会。朱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勉励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们的国家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并且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来爱她,爱护自己的祖国。你们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身体锻炼强壮,准备将来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一位当年大会主席台上的亲历者撰文回忆说:“1950年6月1日,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我作为首都儿童的一个代表坐在主席台上,第一排戴白帽子穿白袜子的女孩就是我,黄头发的男孩是苏联儿童,穿花裙子的女孩是越南儿童,穿工装裤和穿制服的女孩是解放区进城的干部子女,他们的装束,气质,和城市孩子是不一样的。大家都坐在带书写板的学生椅上,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直接放在舞台地板上。旁边插着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旗......”

这些热烈的庆祝活动不光在大城市有,就是小城市,甚至是农村都不例外。

各地庆祝儿童节

1949年10月,华东干部子弟学校整体迁到了南京,王醒也打着背包来到这里,在位于成贤街的新华东干部子弟学校继续求学。王醒是安徽省泗南县王小庄人(今江苏省盱眙县晓庄村)。她的父亲王赞虞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与日寇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作为烈士子女,年仅10岁的王醒被送到了雪枫战地服务团,跟着黄河大队4中队(苏皖边区党政机关一个代号)一起北撤了。

从江苏淮阴出发到安徽,再辗转到山东、河南、河北,这一路长达五千里。“我记得从山东到河北,我们一共走了40个日夜。”王醒说,那真叫一个苦字。战乱年代,王醒一直没有机会上学。1949年2月,雪枫战地服务团走过了5个省,又回到了淮阴。雪枫服务团并入了华东干部子弟学校,王醒终于可以安心上学了。1950年6月1日,她迎来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儿童节。这一年的儿童节,她和很多同学一起,高举右手宣誓,高唱着《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加入了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少先队员。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新中国首批少先队员儿童节留下的珍贵合影

在重庆图书馆,留有当年节日盛况的文字记载: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全市八百儿童齐聚青年馆庆祝,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会。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以及重庆市长陈锡联等,均在《新华日报》开设的“六一儿童节”专版题词庆祝。

据6月2日的《新华日报》头版报道,“六一”儿童节当天,全市800名儿童代表齐聚中华路青年馆大礼堂,庆祝自己的节日。当天,全市各工厂、学校、托儿所还纷纷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庆祝会、游艺会、展览会、体育会、健康比赛、体格检查,并发动保卫儿童权利的签名运动。为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同日,重庆电影院还公映了由王龙基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儿童故事片《三毛流浪记》。此外,一园、昇平、国泰三院联合公映五彩卡通儿童电影《小飞马》,美工堂电影院则公映了根据大文豪果戈理原著改编的五彩卡通电影《地府降魔》。

沈阳市近现代史文物资料收藏家詹洪阁先生的一张老照片也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国际儿童节丹东市100余个孩子灿烂的笑脸。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安东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0年6月1日的照片。当天正是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拍摄地点是在安东市(现丹东市)人民政府门前。这张照片中的100多名保育员每人怀里抱着一名幼儿,一块牌匾上写着“安东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奖励健康幼儿及模范保育工作者大会留影1950.6.1”的字样。在照片两侧的锦旗上分别写着“育儿有方”和“婴儿之家”。照片背面,用黑墨水写着“辽东省妇联第5号”一排字。据詹洪阁先生介绍,1993年他在沈阳市的一处旧物市场收集到这张珍贵的照片。“这是在丹东拍摄的历史最久远的国际儿童节照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儿童的关心。”

节日谈|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此后的每年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都有指示或参与,并要求各级部门做好少年儿童的日常工作。1951年初,毛泽东为少年儿童题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更是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依然是全国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指南,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