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一個切實可行的個人養老金合格計劃勢在必行。”

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 建立一個社會保障計劃並不難,就是籌集資金、確定資格標準,然後發錢。但要在戰後重建一個家園,解決社會中存在的骯髒、懶惰、疾病等問題,才是最難的。” 她引用了福利大師貝弗裡奇在1942年的《社會保險與服務的報告》中提出一個觀點,指出了中國社會在養老方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一次巨大的社會進步

“什麼是個人養老金,什麼叫合格計劃。一個國家建立個人養老金合格計劃的時候,必然發生一次巨大的社會進步。”

從1992年,中國就開始發動農村居民建立個人養老金計劃,凡是滿16歲的居民都要參與。但是,在楊燕綏看來,這個計劃辦得很挫折,管理也不是很好,主要依賴當時的銀行保值儲蓄高利率(12%),在1998年就停止了。

目前,大眾已經意識到健康投資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健康長壽的消費需求,需求是驅動市場的主要動力;

二是兩個人口紅利的約束。

對於兩個人口紅利,楊燕綏指出,第一個人口紅利是投資創造的價值,也就是勞動人口紅利,通過提高人力資本、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拉動經濟。

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當進入老年要有良好的資產結構,有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就要消費,用消費拉動經濟,這叫第二人口紅利。所以我們的戰略是怎麼延續第一人口紅利,怎麼培育第二人口紅利。

聯合國發佈的1950年—2050年的《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指出,美國、德國在1950年進入老齡化,分別在2015、1975年進入了深度老齡化,並在2010年進入超級老齡化。中國在2005年便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發展為深度老齡化則需要30年時間,而欠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則是在2050年之後。

報告顯示,美國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深度老齡社會經過了65年,有足夠的時間做到有備而老。中國2000年進入老齡社會,人均GDP只有800美元,未富先老已成定局。

第三大財富波--投資健康

“雖然社會對於個人養老金帳戶怎麼建立、資產怎麼組合提出了挑戰,但是出於轉型其中的中國能夠適應金融機構的創新和變革,不可錯失良機”,楊燕綏表示,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提出投資健康,建設安全的未來。這樣一個帶有信號性的建議,告訴人們

第三大財富波來了,要投資健康。2015年,中國也加入了發展大健康的行列。

“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計劃,是個人養老資產管理的金融賬戶,不僅指買銀行理財、買基金和買商業保險產品,應該是一個合格計劃。”

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投資風險加大,包括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二是投資收益低,那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獲得穩健收益。

對保險來說,保險的優勢是保險公司承擔風險,不想承擔風險的人可以買個保險。但楊教授同時也強調,客戶買了保險公司的產品,即獲得一個承諾,關鍵在於客戶是否相信這個十年二十年才兌現的承諾,“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對於養老金是做信託還是做保險,楊燕綏稱,“信託型產品要做好信息披露和客戶教育;保險型產品要做好信譽,“那些欺騙客戶和違規操作的公司和個人,不能進入養老金市場,一旦發生欺騙老年人的案例,要追查責任人、責任公司和監管機構的責任”。

養老機制亟待變革

養老金是養老的現金流和生存年金。它有一個鎖定帳戶到退休後來解決穩定收入問題特點,所以,養老金要跟家庭消費支出這樣的指數掛鉤,而且是生存年金。

美國1974年就開始搞職業養老金,還有個人養老金。在美國,轉移支付、勞動收入和資本利得各自佔三分之一,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發現,49%的人說靠孩子養老,20%的農民說勞動養老,24%的說領養老金,5%的說領低保,2%的人說有養老準備,可見老年人口的資產結構是進入老齡社會的軟實力。

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從養老金結構看,美國約有23萬億美金,政府養老金交給非營利的信託基金管理,佔12%;美國的401(K)計劃和僱主DB計劃佔64%;個人養老金佔到了24%;有三份養老金的人,替代率是工資的102%。同期,中國約有5萬億人民幣,75%是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佔21%,個人養老金佔4%。

對此楊燕綏指出,進入老齡社會時,勞工組織說養老金替代率可以是配置前工資的45%,OECD的國家都超過60%,做大第一支柱,全覆蓋,保基本,讓老人沒有後顧之憂,這是國家必須做的事。

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未富先老成定局,個人養老勢在必行

其實早在2004年,中國就推出了企業年金,只是中國企業年金變成國有企業和銀行的專利,銀行做得也不太多,覆蓋6%職工。最後楊燕綏還表示:

一方面,中國的第三支柱養老金,要發展個人養老的資產帳戶,我們就要走合格計劃的路,要抓住時機,發動群眾,實現老百姓、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多贏。最重要的是做好國民教育,提高老百姓管理養老資產的能力。

另一方面,打造服務型政府,政府要建設國民養老金帳戶系統。同時,要建立嚴格的監管、監督機制,以及第三方機制和社會共同監督。針對有過欺詐行為和違規記錄的機構和人員,在限期之內不允許它碰養老金業務。要抓住時機,啟動一次老百姓參與的金融機構的創新與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