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文: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张正霖

市场需求与结构变动

在Artprice和雅昌艺术网合作发布的《2016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Global Art Market Annual Report)中开宗明义地点出,按照艺术品的资产效益,我们应将艺术市场视为一独立的经济产业。与此同时,在全球纯艺术类市场上,中国以成交额13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最新的艺术品交易全球第一大国。中国纯艺术品的拍卖总成交量,2016年时以38%的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一,美国则位居全球第二,市场份额降至28%;英国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法国、德国等国则更居次。换言之,中国艺术品的财富积累已达一定程度,特别是当艺术品交易的规范化需求愈发蓬勃之时,艺术资产管理的机构化和商品化趋势将更为明晰。由西方的发展经验看,当艺术市场力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时,各种辅助性的服务和商品也将同时大规模诞生。由此分析,正大步迈入新时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将迎来艺术财富或相关资产管理的高峰。此一趋势,应视为中国艺术财富管理领域的总体发展方向。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红砖美术馆内景

艺术财富管理在新时期,很大程度将以机构作为其营运主体,并以多元化的艺术财富管理商品作为其表现形态。在艺术品由藏品大幅度成为资产之际,唯有机构才有可能承担多元化的角色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此类机构不仅能成为艺术品的所有权人、庇护者,同时也能成为其保管者、流通者、运作者,以及各种商业行为的提供者和非物质价值的传递者。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中国学者刘双舟教授曾依据欧洲的经验,将艺术财富管理分为四种模式:(1)积累财富型管理模式;(2)保护财富型管理模式;(3)财富收益型管理模式;(4)转移财富型管理模式。这一框架,大体上已将艺术财富的主要目的和功能给予了界分,从通过艺术品完成的财富积累到财富价值的保存,再至相关收益的实现,以及艺术品作为财富对象物的流通等等,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而从实际运作看,仍可加入第五种艺术财富管理模式:综合服务型管理模式,即运用各种专业途径,提供客户所需之服务,尤其在面对大体量的市场需求时更是如此。

中国著名艺术金融学者西沐教授亦于2016年指出,艺术财富管理以及综合服务平台将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蓝海。关键的是,每一个艺术财富管理模式和平台的运作均需要靠一组有效的专业技术加以实现,确保执行质量。正如学者刘晓丹指出的,鉴于艺术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复杂内涵和广泛外延,专业体系和人才的建设已刻不容缓,这也将有助于打破艺术品资产化的发展瓶颈。在全球的艺术品交易量、价格趋势和艺术品的财务表现均达到一个可信赖的体量时,如何使这些专业技术能够不断发展是目前十分核心的工作,尤其当中国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创作及交易的大国时,艺术资产与财富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和突破,实该被视为当务之急。更进一步说,一个相对健全的艺术市场或艺术品交易生态,需要主导性的机构及执行者作为支撑,随着艺术产业的拓展,各种艺术财富管理相关研究及知识体系亦将更为蓬勃的兴起及成熟。

依据理论及实践经验,艺术产业中可被界定为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组织大致包含:私人银行、艺术银行、企业收藏、企业/私人美术馆、基金会、家族办公室、保税仓库、艺术品保险公司、艺术咨询公司等等。由上述艺术财富管理的四大主要模式看,不同机构确实有侧重点的不同,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产业的重要支柱,并按其专业领域产生影响力。如企业收藏、企业美术馆及保税仓库等经常更倾向于财富保护,主要的业务及专业范围在于有效地保管艺术品,使其价值不至于受到人为损害。商业银行中的私人银行业务,则更倾向于累积及收益等功能,力求确保客户在艺术市场中的权益。家族办公室则在保存及转移等功能面向表现突出,使得珍贵的艺术及文化珍宝能在代际间获得良好传承。至于国内经常关注之艺术银行,如国际知名的加拿大艺术银行、澳洲艺术银行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艺术银行等,均着重在艺术财富的积累和市场的流通性等方面,积极地让更多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顺利地进入市场循环当中。而艺术品保险公司则凭借其专业服务,在艺术品的保管和风险控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艺术品保险领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2010年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后,多数保险公司对此领域一直持审慎态度,但多数较大型的艺术机构已对艺术保险有了一定认知。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赵无极《29.01.64》,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上拍,成交价2.026亿港元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在艺术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各类艺术资产管理机构及服务的专业内涵已愈发综合化。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趋势,其中,各种机构内的人才配置也愈发多样性。如私人银行,以全球知名的瑞士银行为例,该行的艺术品顾问服务中心(Art Competence Center)可作为某种艺术财富管理的典范模型。该中心向其客户提供了有关艺术品研究、鉴定与鉴价、保全及运输、典藏与收购、交易与买卖、遗产规划、法律支持等等服务。该银行本身也有丰富的企业艺术收藏,且在艺术赞助上表现突出。由瑞士银行作出的典范看,一个高水平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主要的服务范围至少应当包含市场研究、交易保障、风险管控、法律服务以及收藏规划等。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等在此领域的专业化程度上亦不遑多让。随着客户在艺术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功能自然也将不断扩张。

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在本质上具有商业特质,但其在运作中经常会融合盈利及公益两种属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这类机构做单一性质的理解,而应该从总体角度来把握艺术财富或艺术资产管理的实践。按其特性,与艺术财富管理有关的业务整体上包含以下内容:艺术投资咨询、艺术收藏体系规划、艺术品收藏与交易、艺术品租赁、艺术品展会及流通加值、艺术品信托、艺术品抵押与借贷、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保险、藏品管理、保存与仓储、艺术品遗产分割、专业培训、法律服务、艺术品估值、艺术品鉴定、运输、修复、资产配置、遗产划分、捐赠、艺术营销、艺术奖项、规划及执行艺术赞助以及综合性服务等。不同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在核心业务组成上也会有其差异。

其中,艺术赞助及捐赠等业务的性质就近于公益属性,其功能主要是为企业增加品牌效益,提升其形象与社会影响力。再如艺术营销,它的功能时常兼具两面性:一方面,可针对特定艺术品及艺术家进行营销活动,提升其价值;另一方面,可通过审美行为来强化企业口碑,增加消费者对其服务的认同度等。由这些方向说,当代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运作内容不仅限于艺术市场交易本身,而是逐步扩及与艺术产业有关的诸多方向。在本文开头提及的《2016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中,更是将众多大型银行对于艺术的赞助界定为艺术市场中的金融渗透,并肯定其价值。由此角度看,艺术金融的范围不仅限于商业活动,许多时候更应包括具长远市场眼光之公益及赞助行为,即使某一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营销活动成为市场动向的引领者和支持者。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常玉《粉瓶小野菊》,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上拍,成交价5072.5万港元

近年来于中国兴起的企业收藏和企业美术馆,其功能和目标不仅限于通过艺术品为企业实现获利,许多时候更是出于整体性考虑,例如增进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联结,或使企业理念获得更大的传播,增加投资人和消费者对它的信心等,功效甚为多元,但其综合效益仍有助于增进企业获利。以全球著名的“国际当代艺术企业收藏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IACCCA)为例,这个成员遍及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英国、俄罗斯、巴西、葡萄牙、日本、土耳其等国的组织,其宗旨是要探索在变动的环境中企业收藏的未来、责任以及可能的创新之道。该联盟中的各个机构和美术馆均肩负着保管及经营母体企业艺术藏品的职责,另一方面,它们也是艺术世界积极的参与者,借由展览活动和教育计划等途径来影响艺术潮流、赞助艺术工作者,同时又很大程度地增强了母体企业的社会地位及公众形象。从国际当代艺术企业收藏联盟的案例看,企业收藏在中国大陆及全球其他地区都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的企业收藏和企业美术馆事业于近几年间成长迅速,从目前的发展速度可以预期,它将在短期内超越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规模与质量上成为全球的领先者。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从中国艺术财富管理乃至全球艺术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看,无论针对私人抑或针对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我们均能发现,相关财富管理机构的运作均致力于提供一个持续性的综合平台,并将艺术市场不同的参与者联结起来。换言之,它们必须与客户、作品所有权人、艺术家、拍卖行、画廊以及其它机构、艺术社群乃至公众产生程度不一的联结,由此方能解释艺术产业的实际情形。不同的技术和管理行为也是相互关联的,如从事艺术质押及融资的商业银行,仍需要结合鉴定、估值、保管等专业团队的协助,并在法律及适当设计的合同的配合下,方能顺利达成获利目标。换言之,金融体系本身如缺乏合适的配套条件,是无法完成和拓展艺术质押业务的,同时也难以有效管理风险。再如作为另类投资渠道之一的艺术品信托基金,若缺乏专业咨询及操作团队的支持,没有产业链上下游的知识和完整的拍卖体系可供依托,没有对于艺术精品的深入调研,没有整合讯息及资源的能力,其盈利性将难有保障。

艺术财富管理是拥有整体性的基础产业,专业技术彼此嵌套,为艺术产业及市场的运作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和商品。如在业内享有口碑的安盛艺术品保险(AXA Art),其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一套严密的藏品风险评估体系及全球化的核保与理赔网络。除此之外,专家团队的强力支持也是不可缺少。安盛保险的业务立基于对不同艺术媒材和名贵收藏品的了解之上,能够对有关藏品的意外损失、修复、运输、临时仓储等提供保障,同时还能提供其它服务,如艺术品收藏管理、损害防范及运输、保管和修复上的各种专业建议,还能为客户提供艺术品专家顾问。各种资源环环相扣,方能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针对艺术财富的商业保险体系。在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中,艺术品的商业保险于近年来亦呈现需求成长的态势,在业务操作上也将更为成熟并拥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宋代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上拍,成交价3.036亿元,苏宁艺术馆收藏

新的市场格局将使艺术财富管理的发展及创新获得必要的活水。必要的资源整合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建立起艺术产业的专业信任高度,这将成为其中的关键部分。例如,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建立艺术品展示及保管共享空间的构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新的交易渠道和技术也为艺术财富管理提供了新的实践机会。另外,某些新兴机构受到艺术银行经验的影响,也尝试着借由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成长更好地推动艺术品租赁业务,化解艺术品持有和流通门槛过高的问题。再如某些新创交易平台,试图借助互联网技术开拓出更多的作品拍卖及销售渠道或使艺术品消费大众化。在艺术品消费大众化方面,近期还有另一种发展趋势,即将艺术策划、地产开发与商业空间相互结合,操作者期待借此为实体消费带来新的帮助,同时也促进新的艺术品交易需求的产生。近年来热烈展开的各类试验表明,艺术财富管理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正不断寻求拓展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各种新形态的机构将快速加入相关机构的行列和生态中,增加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类型和可资运用的制度途径,并转化为新的商业服务与市场动能。


从传统型到创新型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基本上均服务于艺术品价值的产生流程,包括鉴赏、研究、鉴定、估值、交易、保存、加值、转移、传承等。不同机构在此流程中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从而带动艺术品的流通性(marketability)及流动性(liquidity)的增长,而适当的流通性及流动性的组合对艺术产业发展有着良性作用。各种财富管理技术和活动的实践都可界定为带动、调节流通性与流动性的过程,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能获得有效发展,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最后体现为艺术品的有形和无形价值的提升。艺术经纪、交易流通、艺术品捐赠、慈善与避税、艺术投资、艺术赞助、艺术品继承、艺术品保管等艺术品财富管理的市场及制度途径,将会在新的市场结构、观念和科技的支持下,在以机构为营运主体的基石上不断获得创新。特别是在财富聚集的区域和人群中,艺术品资产化的态势将更为凸显。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多样态的变化。中国的艺术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整合化、创新化业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内在驱动力。

企业及机构收藏成长显著

在资本市场上,艺术品已成为第三大投资标的,继股票、房地产之后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资产范畴。艺术品具备不可复制性,属于珍贵动产,这种特质常使其在主流货币贬值时仍能呈现增值态势。从另一方面看,相较于股票等投资标的,在中长周期下,艺术品投资的效益时常大过前者。换言之,精准地选择艺术品收藏对象能有效对抗市场的波动及通货膨胀。在此情况下,全球的高净值人群纷纷将其投资的一部分置于艺术品板块,如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绘画的相关收藏,为它们的收藏者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效益。近几年来,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的收藏价格,也在中国市场上呈现出幅度可观的增长。

德勤及艺术策略公司(Art Tactics)共同发布的《2016年艺术与金融报告》(Art and Finance Report2016)指出,78%的财富管理人表示,应当将艺术品及其相关收藏品纳入财富管理的服务内容,在2014年时,有此理念者仅为55%。在动机层面,72%的收藏者表示,自己主要是出于热爱或兴趣购买艺术品,仅有6%的购买者表示其收藏艺术作品纯粹是出于投资获利目的。由此数据看,出于爱好及兴趣进行艺术收藏的个人或企业仍占大多数。有所爱而至有所关切,这使得艺术市场获得了高净值人群的支持。从2016年秋拍及2017年春拍的情况看,高端拍品几乎都被企业所购得,这也表明企业收藏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来自新疆广汇、万达集团、苏宁集团、宝龙集团、华谊兄弟、三胞集团等企业资金的支持下,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亿元人民币时代。由艺术品收藏引发的保管及增值需求,亦使许多企业产生了创办美术馆或博物馆的计划。

与此同时,也有企业在着手并购绩效卓著的拍卖行及相关艺术公司,此举可为其赢得收藏及营运的主动权。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在新的资本量及形态的作用下,正逐步走向以机构为主体的生态,艺术品作为有效的避险与投资工具,成为了企业资产配置的新选项。艺术收藏能增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形象,这也成为高端人群持有艺术品的一个理由。企业已成为高端艺术品收藏的有生力量及核心,艺术品的成交价不断刷新历史成交纪录,也带动了知名艺术家作品价格的快速上升,时间的积淀和酝酿最终带来了艺术及经济价值的回归。企业进入拍卖市场,也为不同品类及媒材的艺术品增加了不可或缺的市场需求及流通效益。市场参与主体的机构化,对于培育中国艺术管理产业的核心能力也有深远裨益,综合性的艺术品资产化服务,如购藏、鉴定、估值、收益、金融化、数据服务、人才供给与培训等,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孕育。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私人及企业美术馆发展蓬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兴盛等因素,中国的私人博物馆在2010年后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其中即包括了企业美术馆的发展浪潮。吸取了以往的运营经验,这一浪潮在近几年又有大规模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功能的复合化。2015年底,全球私立博物馆峰会(Global Private Museum Summit)移师上海举办,会上组织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人士的对话,此举便可说明全球对中国私人及企业美术馆发展的重视程度。中国的企业美术馆已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网络的重要参与者,近两年这一态势则愈发明显。

从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企业建立博物馆通常是为了以下几个目的:提升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强化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可、增进文化及社会公益的目的、追求企业家的历史定位等等。以北美为例,其多数私人美术馆创办于20世纪早期,如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成立于1903年、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and Museum)成立于190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成立于1931年,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和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基金会(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nd Foundation)都成立于1937年。这些私人及企业美术馆,除了拥有高度声望外,在艺术财富的收藏和管理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余德耀美术馆展览现场

客观上说,当企业大量收藏了艺术珍品后,由收藏所带来的保管及展示等需求也会使企业产生建立专属美术馆的计划。企业美术馆内所展示的艺术品多购买自市场,在展示环境及营运的管理方面都以世界及国家的先进水平为追求目标。以苏宁集团的苏宁艺术馆及筹建中的苏宁博物馆为例,其藏品等级、管理流程、文物保护、环境管控、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参考国家级博物馆的规范来建立;馆内陈列的藏品,原则上均为近30年来该集团董事长个人及家族收藏的书画、瓷杂、工艺品等,时间跨度由上古、宋元而至当代。在此之前,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龙美术馆、银川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外滩美术馆、四方美术馆等私人及企业美术馆,也都开创出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在不同地区共同打造出了中国的企业美术馆体系。


私人及企业美术馆的成长趋势,亦可由2016年发布的全球首份《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获得印证。该报告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联合世界级收藏家研究机构Larry’s List共同发布。报告显示,直至2016年1月,全球范围内共有317家私人美术馆。其中,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以45%的占比位居第一;亚洲拥有全球33%的私人美术馆;北美洲占15%,位居第三。以国家论,韩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私人美术馆(45家),美国居次(43家),排在其后的为德国(42个)、中国(26个)和意大利(19个)。全球70%的私人美术馆成立于2000年以后,而65%的中国私人与企业美术馆成立于2011年后。在中国,73%的私人美术馆聚集在北京、上海及广州这三大城市。北京地区共有9家私人美术馆,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拥有6家私人美术馆,排名第二;广州拥有4家私人美术馆,排名第三。中国的私人美术馆面积通常在6001~8000平米,比欧洲私人美术馆的平均面积更大。

由于中国大多数的私人美术馆为近年所成立,其成长速度和规模可谓十分显著。在全球私人美术馆生态中,中国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而私人美术馆、企业美术馆与艺术财富管理之间的关系也将愈发紧密。正如雅昌艺术网总经理关予曾经分析指出的,2010年以后中国当代私人美术馆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期,在展览、学术以及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结合中国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对文化艺术产业的支持导向,中国当代的私人美术馆将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从2016年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私人与企业美术馆正迎向自身的新时代,如龙美术馆策划的《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共展出了13个国家、105位女性艺术家的108件艺术作品,被Larry’s List评选为2016年年度私人美术馆展,获得了全球相关专业者的肯定。

中国艺术财富管理的途径及商品化发展趋势(上)

龙美术馆(西岸馆)内景

上述《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显示,从馆藏内容看,中国的私人及企业美术馆虽已将触角伸展至西方经典与现当代艺术作品等领域,但其收藏对象仍以本国艺术家的创作为主。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中国的私人美术馆与艺术社群的关系相当紧密。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有生力量,私人美术馆将在企业与艺术社群间发挥关键的桥梁作用,并通过艺术收藏、展示、赞助、公众推广、营销活动等途径,实现艺术财富管理与有效运用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