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TPM与美日的区别与融合

随着笔者近年来辅导或参与的设备管理或TPM项目越多,越深刻的体会到生搬硬套的开展任何活动体系是没有生命力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所开展和推进的方法都应不尽相同。结合现地化实际情况,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是有效开展的不二法门。

由于设备管理受所处环境限制,它决定不了自己,而是被别人所决定,比如经营管理。只有弄清了设备管理的环境,我们才能理解设备人的痛苦从何而来,并应该如何去调整。

浅谈中国TPM与美日的区别与融合

西方的经济管理理念发展以及我们的相对滞后

设备管理是处在整个企业管理之中的,我们先解析企业管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部分)。这里我只能讨论西方的经济管理理念,因为中国没有经济管理,中国的所有管理都是政治化的,我不会。这也好,能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西方也在发展设备管理,以及为什么会形成TPM体系。

首先,西方经济管理由三大支柱建立的目标、时间、成本,你翻任何一本西方管理类书籍都能找到的。其实西方所有的管理理论的核心,都是由这三点组成的。比如目前最新的项目管理,他的核心是:质量、进度和预算,很像吧!这不是翻译上的不同,是质的变化。这三个组成部分,单独拿出来都是一门管理学。

当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什么是目标管理时,西方已经进入质量管理了,按照西方质量管理对质量的解释,简单说是你所需要获得的目标的品质。当我们对目标还只是一个数量认识的时候,西方是一种质量观念。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质量管理在西方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了吧?

同样的,在我们还不完全理解什么是时间管理时,西方已经在推进进度管理;当我们还在强调成本管理时,西方也已经阶进到预算管理了。很可怕吧?西方的管理学还在发展!更可怕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竟然要与人家同步推行TPM!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当然,有人会说我们推进的是TnPM!其实就是把西方的经济管理给政治化了。

浅谈中国TPM与美日的区别与融合

设备管理及TPM

有很多朋友第一眼看到TPM的时候,觉得它很像TQC。是的,日本的TPM就是从TQC过来的,而且他们只要在完善的TQC的体系和组织结构上再增加几个项目就可以,可我们还要再重新折腾一遍。我不知道学者们是否注意到,欧美企业也没有像日本的TQC的组织结构,但照样也能推进质量管理的发展,还能建立一整套的ISO体系。在设备管理上也是,欧美并没有照搬日本的TPM,而且欧美正在把它吸收到工业工程里去,并通过工业工程的整合去完善由质量、进度和预算所组成的西方设备管理理论。

这一点日本人反过来也在学习。日本人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我相信再不用多久,通过日本与欧美的学习贯通,会有新的认证体系出来,到时候中国只要再去考一下就可以了。跟全面质量管理一样,又是一个轮回。

可是目前各位中国的设备同仁们还不得不把这个具有“高中文凭的设备管理”去对上那个只有“小学文凭的企业管理”。更无奈的是,当你跟他谈“质量”的时候,他跟你谈“成本”;当你谈“进度”的时候,他在谈“目标”;而当你谈预算的时候,他却要谈“时间”。这使我想起了“田忌赛马”,我们总是“赢”不了他。更何况还都是一些平均只有高中水平的设备人员,却要跟上都是大学以上文凭的企业高管们的前瞻思维。痛苦吧!

问题纠结的根源所在

简单说,问题就在于中国企业管理体系与西方设备管理工程的错位。

我们只是单项的把别人的某个管理理论拿过来,砍掉了它与它原有西方企业管理体系的所有联系,想把它嫁接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体系中。但却忽略了任何管理理论是需要有它的社会条件的,管理学也是一门社会学。或者我们可以来这样反问:我们可不可以把西方企业管理体系照搬过来?同样的道理,西方的企业管理是在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下建立起来的,我们是不是还要再把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也照搬过来呢?因此,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体系,从而也就有什么样的设备管理。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TPM进来之前,中国有没有设备管理?有,而且肯定有。否则企业管理就要直接管理设备了,我相信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还不会伟大到这种地步,连财务都还有个财务管理呢。当然我们的这种管理没有西方的设备管理体系那么完善,但它至少适合我们的企业管理体系,否则它早就不存在了。

可是我们在引进西方的设备管理体系时,却全盘否定了我们自身的设备管理。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初期就有了,晚清时期,仅山西晋商的钱庄的流动资产就相当与当时英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倍。可从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以及一些盲目学习西方的学者的推动下,我们却放弃了自己的资产管理体系,而且我们现在还在继续!

浅谈中国TPM与美日的区别与融合

我的观点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学习了。而应在学习西方的时候,不要忘了他们的社会条件。有些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但如果是成体系的去拿去抄的话,一定要注意是否适合我们的社会条件。欧美在学习日本的TQC和TPM时也没有成套去学的。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日本是东亚国家,文化上跟我们接近,所以要学习日本。可惜日本就从来不认为它自己是亚洲国家。而且我们还有很多诸如人口、民族等社会条件的不同。

我们可以拿更多其它的管理理论来相互借鉴和学习。在管理学上,欧洲善于理论研究,日本善于实践,美国善于标准化。我们都可以拿来一学,在其中寻找更适合我们社会条件的管理理论,然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实践,通过实践再逐步理论化。就像“改革开放”一样,先实践后理论,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最终融合出一套适合中国制造特色落地的TPM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