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粤语歌不再那么风靡?

墨娱

四大天王崛起之日,就是粤语歌曲没落之时!



当然,粤语歌没落的“罪责”也不能安在四大天王身上,简言之:时也,势也!

香港歌坛重利,是一个大型的投机市场,什么样的唱片有得赚,他们就做什么样的唱片。

进入到90年代,港台两地的流行歌坛交流变得密切,罗大佑、童安格、王杰、齐秦这些台湾歌手在香港发片,对香港本土的粤语歌坛冲击特别大。

尤其是经历过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退出颁奖礼之后,粤语流行歌曲不再一手遮天。



四大天王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像过去的谭张梅陈一样,蜗居在香港歌坛一隅,而是要走出去跟两岸三地的歌手进行对垒。

四大天王里头,郭富城是唱国语歌走红的。他的前两张专辑《对你爱不完》和《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都是先在台湾爆红,然后火回香港,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拐点。

刘德华进入歌坛之后,也是采用国语专辑和粤语专辑并重的战略,包括90年代早期的张学友、黎明,亦如是。



同时代的女歌手,以叶倩文和林忆莲为例,两人分别交出《潇洒走一回》和《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这样的答卷,都是大杀四方的国语流行歌。

粤语歌从他们这拨人开始,转入低潮。


好歌献给你

90后的崛起,那个时候非主流盛行,形式主义逐渐代替跟风主义,也就是说90后活的比较自我,摆脱了80后的继承和无奈,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时代转型,这为00后10后的超越奠定了基础。港台不再是他们追逐的方向,他们用一个黑眼圈或一个杀马特直接表明了自己才是最耀眼的主角,对待过往他们总是显得嗤之以鼻,嚣张中显尽了唯我独尊的气焰。



内地的崛起和港台的衰败。香港澳门回归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领土基本完整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上涨,而大陆在党的带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次飞跃紧跟世界方向最后至少有了提前三十年的发展。当我过得好的时候我就不会在注意你,这就是香港逐渐冷淡的原因,同时香港的娱乐业长久以来自以为是,天天就是那几个人,为了利益斗,使得难以发展,总拿过往说事,慢慢的我们也就疲惫了。



韩国的印象。这将近有十多年的影响,韩剧,欧巴,整形等等,铺天盖地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基本上是一统江山,粉丝更是狂热至极,中国大妈,中国少女已经痴迷到了脑残的地步,你说她们还会在乎港台文化及粤语歌曲吗?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经济代表文化,不是我们不喜欢而是你落后了。



现在能听到的粤语歌基本上是在ktv,也只有我们这些70.80.的人会唱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来临。粤语歌我希望它能重新的发展起来,这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祝福它我曾经年少的寄托。


光明的视野

大部分大陆的观众听友都是从1980年代初大陆引进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里首次听到粤语歌。最早的几部香港电视连续剧与当时的大陆剧相比不仅剧情精彩,娱乐性强,而且里面的主题曲及插曲更是汇集了香港乐坛如顾嘉辉、林振强、林夕等顶级的词曲作者亲自操刀制作。他们充分汲取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加上自己的创作巧思,使得每首歌都既具有时代感又具有地域特色。例如

《上海滩》的主题曲、《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等等。也正是这些经典的粤语歌俘获了最早的一批粤语歌迷。

顾嘉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陆对娱乐市场进一步放开。伴随着大量的唱粤语歌的香港歌星到大陆举办演唱会以及粤语专辑卡带在大陆的铺天盖地的发售,粤语歌在大陆站住了脚并拥有了海量且稳定的歌迷群。至此,粤语歌开始正式风靡大陆。



林振强

1997年,香港结束了百年被殖民的屈辱历史回到了祖国怀抱。在回归的同时,香港的文娱产业也逐步融入了大中华圈,大量的产业精英纷纷北上,这样就造成了香港本地的人才断层。其结果就是港产电影电视剧本土特色的弱化和影响力的边缘化。同时这种人才断层也波及到了粤语歌坛,粤语歌的创作出现了质量下滑、数量萎缩的状况。



林夕

所以逍遥君认为,1997年绝对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时间点,这个点对于粤语歌是如此,对与香港有关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逍遥影音

1. 以前内地穷,港台富,内地音乐娱乐领域发展自然比不过港台。相较之下就如同一个花枝招展的时尚辣妹和一个乡土麻花小姑娘。当然,不能否认那个年代内地也有着很多牛逼的音乐人,但整体不如港台。如今风水轮流转,彼此间的距离已经拉进,甚至可以说内地实现了超越,内地人对粤语音乐的追捧度自然就下降了。

2. 从八九十年代香港音乐人深受内地欢迎开始,几乎每个欲往内地发展的音乐人都深知要迎合内地市场,学普通话是必然的,发行普通话歌曲也是必然的。于是出现在内地的香港音乐人整体形象也是越来越往普通话靠近,粤语歌曲的存在感也自然下降。

3. 改革开放至今,相比起二十年前粤语歌算是唯一的流行文化源输入,内地已经可以接触到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流行文化,韩日欧美流行乐大举"入侵"。涌入的水多了,属于粤语音乐的那一块自然也就被稀释了。

4. 方言文化的整体弱化倾向。不仅仅是粤语,很多地方语言其实都面临着逐渐被抛弃的趋势。以前的人,说着方言,学着普通话,再学一个粤语,还挺洋气。现在连本地方言都不说了,哪里还想要去学你其他地方的"方言"?特别是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听不懂,没味道。至于英语,好歹中小学必修课。

5. 由于香港社会近年来的敏感动向,内地人对香港艺人也或多或少多了一点潜意识的芥蒂。

6. 香港音乐届自身的不给力。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香港音乐的天下,两千年是台湾音乐攻城拔寨,到现在是内地音乐人开始争气(当然不排除现在内地音乐人泛娱乐化的趋势,即歌手不靠作品出名,靠脸靠真人秀靠参加比赛)。虽然粤语音乐仍有很多优秀作品,但早已没有了"一统天下"的魄力。


如假包换的JC蕭

粤语歌之所以流行是因为那个时候大陆的文娱事业赶不上香港。所以在那个时代,也就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电影学院才招募第一批学生,那时候大陆的明星班底还未成长起来。

因此最先进入中国社会,带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恰恰是早已在香港甚至是新加坡成名的艺人。比如邓丽君,许静美等。

而这些地方的本土方言便是粤语,因此借助本土语言与娱乐优势,粤语歌曲便在刚刚走出十年动乱,人民精神活动十足匮乏的大陆流行起来。刚开始也被人民日报批评为糜烂之音。

当然,也不能排除粤语本身在唱歌音调方面的优势,因为普通话只有四声,而粤语有六声的原因,粤语更能够表现出音乐的情调与音色之美。

但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文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香港娱乐圈逐渐成支配地位转为配属,新一代大陆明星与歌手成长起来后,如王菲,那英等。

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歌曲,逐渐繁荣,并受到以其为母语的中国大陆人民的支持与欢迎。然后粤语歌逐渐走出了舞台的正中央。

随着大陆近年来电影事业与经济的愈发发展,香港台湾的艺人也纷纷来大陆捞金,比如代言《贪玩蓝月》等,就足以见证香港电影与歌曲的没落。


PS:邓丽君照片

嗨,大家好!我是天才小土豆,没有关注的童鞋可以关注一波哦,会定时分享有意思的视频和答案。还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我们一同聊聊。


天才小土豆

粤语歌再吊有英语歌和日语歌吊吗?相对于国语歌的庞大听众,连英语歌和日语歌都只能算是小众歌曲了,粤语还想翻天吗?有人说粤语也是汉语,但对听不懂粤语的人来说,其实和英语歌和日语歌没什么区别,反正歌词都听不懂,既然如此,如果非要听国语以外的歌曲,为什么不去听质量更高的英语歌和日语歌?当年粤语歌火,是因为国语歌流行乐还没崛起,而英语歌和日本歌又受限于传媒,没有在大陆和台湾这些说国语的地区流行开,但现在不同了,咨询媒体这么发达,粤语歌的生存空间自然越来越少了


南风寄雨

上世纪末在流行音乐上香港要明显高于内地,香港明星们大受内地歌迷的欢迎。而他们的歌都是先在香港用粤语唱红后再传到内地的,所以粤语歌大为流行,加上当时香港广东的商人也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所以社会上以会粤语为时髦,也助长了粤语歌的流行。随着大陆的飞速发展,内地的音乐水平已赶上并超过了香港,而香港乐坛的偶像级歌手老的都已退出或已经过气,新的偶像影响力远不如前,而且更注重内地大市场,粤语作品越来越少,从2000年起逐渐淡出大陆市场。


李世鹏15

说实话,我是90后刚开始接触粤语的就是黄家驹的歌曲,那时候真是如痴如醉,手机下载的全部是他的歌曲,《海阔天空》《冷雨夜》等等,心情不好的时候听。

现在小鲜肉的歌曲我觉的虽然好听,但是经不起时间考验,我觉的粤语歌曲一直没有在流行,尤其老一代的前辈摇滚一直在传唱,经理歌曲一直在模仿,所以粤语歌曲一直在我心里一直流行的,更没有被忆忘。


无标题0726

网络时代后 唱片销量急剧下降 本来暴利行业 变成低利润的行业 一切昨夜黄花了 填词作曲等各类人才各散东西 留下的就开个演唱会赚点钱 市场经济就是这么个样 哪个行业都一样 有高回报就能聚人才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红旗168202214

我不限制方言,我只限制方言传播,真原因是发不出的。你看看头条发文规则,以及各持牌媒体规则就知道。还有学校相关规定,这里我不方便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