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彩云】一辈子的幼儿教师

【应彩云】一辈子的幼儿教师

时光荏苒,做幼儿教师已经30多年。岁月如歌,时间雕刻了世间,也造就了一个永远的幼儿教师。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尽管经过几年专业学习,我依然带着深深的偏见,走进了幼儿园。作为棚户区幼儿园的教师,尽管守着“不误人子”的底线,我依然带着迷茫做着各种离开幼教行业的准备。

可是,就在这段浮躁而忙碌的时光里,孩子悄悄地改变了我的心意。

1次, 我感冒了,一连几天的喉痛鼻塞。孩子们都看见了我的艰难,不时对我示意:

“你轻轻地说话就可以了。”

第三天放学离园时分,家长纷纷来接孩子,姜鸣妈妈把他拉到一边急切地询问着什么。我凑上去:“发生什么事了?”

“我的一包药没有了,我问问鸣鸣,拿过没。”妈妈显得有点焦急。姜鸣却红着脸往我的身上钻。

“哦!拿过啊……”

早上,在户外运动时,鸣鸣悄悄地塞给我一个白纸包:“感冒要吃药的。”我不经意地谢了他。

妈妈更急切地问:“应老师,你吃了没?”我稍怀歉意:“没有呢!忙了一天……”“没吃就好!”妈妈显然松了口气,压低嗓门“你不能吃啊,这是我的避孕药。”

啊?!我俩哈哈大笑起来。笑意之中,我看见鸣鸣羞涩背后的关怀,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稚嫩而真情的关怀。哦!我为孩子动了心。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

接着的日子里,我成功地使同一栋房子里的婆媳同桌共餐、使大男子的父亲认同低眉顺目母亲的心愿、使家长邻里刮目“幼儿园老师也很书卷”、使部长爷爷尊重“幼儿教师也专业”。渐渐的,我看见:幼儿教师对孩子、家庭和社会的真实意义。渐渐的,我发现:我可以做一个有作为的幼儿教师。

从此,便把目光定在孩子身上,定定的一直到现在。

可是,人们以为对付小孩子简单,简单到只有吃饭睡觉上厕所;人们以为小孩子单纯,单纯到哄哄就行。实际上,孩子精神的需求要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迪迪是个营养不良的女孩,长得又累又瘦(班上伙伴在谈论新闻的时候,指着新闻照:“打仗国家的小孩好可怜,手臂像迪迪一样”),所以,我平时最费神的是怎么让她吃得更多一些,睡得更香一些。

一天,她意外地找到了我正心急如焚寻找的东西,惊喜之中,我用力地拥抱了她。哪想一个性情的动作,却使迪迪的这一天充满幸福。她迫不及待地对接她的妈妈说:“应老师今天和我抱在一起啦!我胃口好多啦!”

天哪!如果我早知道拥抱可以带给她好胃口,我干嘛不早日将她搂在怀里。

我愧疚了。

从此,我努力做孩子“善解人意”的老师:孩子一个喷嚏后,我无声地递上纸巾;孩子在家腿骨折,却渴望参加运动会,我便背着他、成了他的腿……孩子是老师的镜子。立刻,细心的付出,回馈了我一群“善解人意”的孩子:蹲在地上做手工,背后悄悄地推来一把椅子塞在屁股下面,抬眼看见的是俩孩子的笑容;一饮而尽的水杯里被悄悄填满了水,四顾发现一个男孩正用笑眼“贼贼”地看着你……

从此,我开始细心地研究每一个来到我身边的儿童,他们性格情感的异同,他们成长发展的优势,他们趋同好恶的特征……尽管已经阅“童”无数,却依然敬畏每一个生命的自成系统。

【应彩云】一辈子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的师德是什么?我坚信:了解并理解每一个不同孩童的生长特点和成长需求,就是一个幼儿教师的德行。幼儿教师的师道是什么?我坚信:倾力促进每一个来到身边的孩童今天比昨天进步,就是一个幼儿教师的道行。

于是,我研究影响儿童成长的相关因素,如:《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创设》、《幼儿整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创设有学习价值的墙面环境》等等。有一段时期,自认为我教出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家长也充满信任地把孩子送到我身边。

可是,一个相处了21天孩子的逝去,令我反省幼师的价值是什么,反省幼师在孩子漫漫人生路上到底是什么角色。

我教一个中班时,新转来一个漂亮的男孩小凯。

小凯有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家庭——外婆、外公、爸妈都是高学历,转来我班的期望也是“让小凯的学习更出色”。每天来接园的外公外婆总会问:“小凯今天本领学得怎样?”我也为有这样配合的家长而充满信心。

小凯很聪明,耳聪目明,却手拙。于是,三五天之后,家人就决定要花大力气“补短”。与我商定:每天带一个折纸、剪纸等手工作业回家。小凯做其他事都很高兴,但一触及“做手工”,愁云立刻布满他的脸。我曾安慰妈妈“其他都好”,可是妈妈说:“我们不仅要耳聪目明,还要心灵手巧。”我曾关照外婆“慢慢来”,可外婆说:“他将来会明白,我们都是为他好!”

在幼儿园,无论小凯和大家玩得有多快乐,可是每天的来园和离园总是愁云密布,因为来园带着已完成的手工“作业”、离园带着要完成的手工“作业”。

就这样,在第21天的下午,小凯说肚子“有点痛”,外公外婆把他接回去,就再也没回来。

【应彩云】一辈子的幼儿教师

5天后接到外公电话时,我嚎啕大哭。

很长一段时间,小凯愁云密布的脸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从此,如何关注孩子当下快乐成了我的研究课题,如何让孩子享受愉快的学习之旅成了我的教育教学宗旨。

我研究孩子喜欢的学习情景,研究孩子喜欢的玩耍游戏、研究孩子喜欢的交流方式、研究孩子喜欢的图书读物、研究孩子喜欢的亲子关系、研究孩子喜欢的班级环境,所有这些,都是专注于孩子成长时刻的情绪体验。

渐渐的,在“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教育理念之下,我建构和实践着令孩子喜欢、给同行启迪的系列课程;渐渐的,我的实践教学成为师范院校教学的范本; 渐渐的,我看见了幼师的角色: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卫士、一个可以共享快乐的伙伴、抑或还是一个分忧和解惑的朋友。于是,我乐此不彼地用教学实践,诠释着幼儿教育的规律,并实实在在地促进孩子成长。

从此,我的世界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

可是,随着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成熟,一些师长纷纷劝告:你的教育研究已经到这种境界,只要开些讲座,讲讲你的研究成果就行,不必再上实践课给大家看了。于是,我陷入新的迷茫。

一次,我去安庆师范大学完成国培项目,这是一个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班。听到我要去执教课堂,许多年青幼师纷纷报名参与培训。

由于听课者都是第一线的老师,我依然上两堂课。谁知,课上完还没有坐下,一个园长领着几个年青女孩来到我面前要求合影。

可是,集体照拍完了,园长拉过一个姑娘说:“应老师,无论如何都要和她照一张。”原来,为了今天要见我,她5点起床。6点准备出发前来时,突然接到通知要留在幼儿园里,她大哭起来:“上海那么远见不着,平时只能在视频里见,今天到家门口了还不让我见……”园长只好让她来了。可是因为哭花了妆,一路上大家一起为她补妆。

我一把搂过她,边拍照边鼓舞:“你真好看!你有一张好幼师的面容,加油!”她颤抖着声音激动地说:“我一定努力!”

果然,不久她便在教育教学比赛中得奖。

听到消息我心潮起伏:我真的可以给大家前行的力量吗?我不确定。

赤峰,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内蒙的草原,是为了参与一次语言教育的论坛。席间,我看见一个中年女子,被俩壮实的姑娘陪架着来到会场。当地一个园长告诉我:这名老师脊柱动了大手术,正化疗休养,听到我到赤峰便执意要参会:“我看见应彩云和孩子上课就高兴!在家呆着闷。”

闻言我热泪盈眶:我真的可以给大家前行的力量吗?我确定。

从此,我心无旁骛地继续着实践教学的研究,一如既往地以实践者的姿态传播着我的教育理念。当年青教师专业研究中遭遇疑难,便想起我的箴言:试试啊,对我们来说,“实践是永恒的”。

【应彩云】一辈子的幼儿教师

期间的我,倾力引领本溪路幼儿园的青年教师队伍,倾心带教杨浦区和上海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努力每年去城郊地区做公益教育教学论坛、每年去边远和贫困地区支教;期间的我,沉静地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和经验化作文字,吸引着成千上万名幼师读者。

伙伴们问我:“一个专业栏目,您一写就是9年,怎么做到的?”我很诚挚:“因为有许多人说喜欢看我的文字!”

伙伴们还问:“书写的那么多内容哪里来的?”我更诚挚:“不离开孩子是我写作的源泉!”

就这样,我一直云淡风清地做着幼儿教师。

2016年的清华大学论坛上,一位在读研究生提问:“应老师,您如此成就还带班为了什么?是为了研究课题吗?分享一下课题研究好吗?”

我清纯地回应:“带班是为了教小孩。”

不是吗?教好小孩,不是做幼儿教师最纯的动机吗?

我是个幼儿教师,一个一辈子教孩童的幼儿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