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2017年對於山東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山東GDP首次超過7萬億元, 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三位,GDP增速7.4%.2017年可謂是交了一個非常完美的答卷。但是仍然有人疑問:山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誠然,東北所存在的重工業佔比較高,人情固化,官本位現象嚴重,民營活力較弱等經濟問題,山東似乎也是比較嚴重。此外,東北經濟困境又導致了兩個很明顯的結果,一是人口大量流出;二是社會老齡化加速。這就導致東北經濟猶如塔羅牌一樣,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而放眼山東,山東面臨的情況似乎更加槽糕。

山東的地區優勢減弱,2017年人口淨流出了高達41.97萬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根據官方數據:2017年常住人口增長了59.19萬人,也就是山東人口是淨增。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山東2017年常住人口突破一億人,增量59.19萬人,但是如果加上人口自然淨增長的101.16萬人(出生人口),很悲觀的是:相當於2017年山東人口淨流出了41.97萬。遠高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東北三省。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山東在接下來面對著很大的經濟下滑壓力。“標兵”漸遠、“追兵”漸進,經濟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力不足,思想保守……”

“標兵”廣東和江蘇早就已經絕塵而去,留下了凌亂的山東。山東與廣東的GDP差距,已由2008年的5860億元,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元;與江蘇的差距,則由50億元擴大到1.32萬億元。這一數據反映的背後問題觸目驚心。

我們究竟哪裡不如江蘇、廣東,這是山東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山東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不敵一個“騰訊”、“阿里巴巴”

當前時代早已經開始了技術與資本的聯合作業,而山東仍是資源型企業及者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體。在中國已經進入工業4.0與智能化時代的時候,山東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據截止2017年11月的一項數據,最能體現新經濟形態下的創新能力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全國有160家,山東全省只有1家,而且還是沒有發展歷程完全靠先天資本優勢設立的青島萬達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可怕的,不是山東全省沒有一家全國性的互聯網、汽車、銀行、房地產、手機公司,而是我們始終缺乏運作這種全國性企業的勇氣與經驗,面對時代大潮,這次我們沒有站在前沿,我們真的只是跟隨者。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有上市公司196家,佔全國的比重為5.62%,總市值為21583.29億元位居全國第六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數字還不及騰訊的三分之二。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10強榜單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更為令人遺憾的是山東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22家)、專用設備製造業(16家)、醫藥製造業等傳統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忽略不計。

科技創新不足,整個山東地區國際專利申請僅千餘件。

201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分別比江蘇和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比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支出佔比2.30%,分別比廣東、江蘇和浙江低0.22、0.32和0.09個百分點;

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4萬件,我省1399件,僅為廣東的5.8%。這能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的企業缺少核心競爭力,我們將受制於人,我們只是出於產業鏈的下端,掙著最辛苦的錢,我們的企業未來更加難!

山東,不是落後,不是沒有能力,是夢想不夠!

在中國,曾經有兩個規模宏大的文化項目引發全國爭議。一是浙江橫店的圓明新園項目。一是山東濟寧的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

這兩個項目基本都是十年前提出,規劃投資基本都是300億元。我們看看具體進展,圓明新園項目於2012年動工,至今已經基本完工,佔地7000餘畝,2019年就將正式開放,這幾乎是徐文榮一人之力在推動的結果,這個項目開工時,他已經77歲。他硬是在一處沒有資源的地方建立起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反觀引發全國關注的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仍在紙上作業的階段。且不說這個項目是否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論證,其落成後能否經得起市場考驗,單看我們在面對一個大項目時的魄力、效率與執行力,已經落後太多。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1981年,袁庚在蛇口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無論今天人們如何看待這句口號,那種由深圳而始的那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卻始終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的。廣東改革開放能走在中國前列,在於他們敢於突破舊的條條框框,到了山東,我們的突破似乎只限於紙面,我們更在乎的,其實是安全第一。

山東人“小國寡民”思想,限制了發展

在山東,濟南人就是濟南人,青島人就是青島人。在山東這個地方,你能夠很好的找到兩個地區、兩個縣市的分界線,兩地之間絕對是泥濘的道路,各自地區“收費站”和懸掛的“*與*界”。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山東省內的各個城市經濟相對獨立,缺乏地區間交流,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其實也是安於缺乏區域一體化進展。舉例而言:

兗州已經撤市設區整整五年,作為濟寧主城區的一部分,你很難形象在長達5年的時間裡,至今它與其他主城區公交仍然不互通、醫保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各種政策壁壘更是不必說。不知道當初撤市設區的意義何在。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頻繁撤市設區,他們的5年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是什麼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是我們山東人還不夠“開放”,我們與我們的鄰居,與我們下屬縣市,過多的是競爭、爭奪資源,卻喪失了“互通共贏”。

好在,山東的這一切弊端正在改變,我們能夠感受近年來的改變。山東,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因為山東有著東北不具有的先天優勢。

首先,山東位於東部沿海,瀕臨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北邊是京津冀,南邊是江浙,地理位置不可謂不優越。工業基礎設施齊全。

其次,山東交通發達,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全國第一。優良港口眾多,有青島、煙臺、日照等眾多深水大港。空運也非常發達。好於沿海各省。鐵路相對滯後一些。

再次,山東人口總數居全國第二,勞動力資源又很強的競爭力。山東籍的本科碩士畢業生總量是全國第一的。

......

更重要的是,山東人的思想活躍,從古自今,他們總是能夠居安思危,他們不缺少夢想。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最重要的不是產業層級轉換,而是思想意識轉換

​放眼廣東、江蘇,城市經濟帶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非凡,從珠三角經濟帶到長江經濟帶,他們都帶動了整個地區城市的快速發展,將各城市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山東卻....

2017年,山東發佈《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山東將打造“雙核、四帶、六區”城鎮空間佈局。從規劃中不難看出,山東已經敢想,這一規劃也已避免了各地區間"單打獨鬥",相互競爭的格局。

我們想得太多,務得太虛,學得太死,做得太僵,步步想著後路,處處留著臺階,想要浴火重生,不破釜沉舟又如何可以。

山東危機重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不會,因為山東人更有夢想!

今天,山東省進入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產業層級轉換,而是思想意識轉換,不只是某一部分人某一個群體的思想意識轉換,而是全民都要有一種認真的精神,都要有一種在國家夢想下實現自我夢想的精神。

好在,山東的觀念已經改變!我們 相信未來的山東絕不會甘做“千年老三”,經濟總量總會有一天會超越江蘇,趕過廣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