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十八年,旬阳“变身”绿富美

吉应云

走进旬阳,一片片碧绿青翠的林木、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如青春少女般,激情四射的扑入你的视野。放眼县城周边山体,那郁郁葱葱的柏树林整齐划一,“自成一派”,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回想当年植树造林的情景,没有方便的水源,用手担,用肩挑。整地不合格坚决不栽植,苗木不合格坚决不用,栽植不合格坚决整改。正是全县人民的坚持和执着,造就了旬阳的山川秀美。汉江沿岸直观坡面、公路沿线及25度以上坡耕地到处都是成片的树林。

旬阳山多,地形复杂破碎,坡耕地缺少灌溉条件,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不少地方属于“望天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8年,旬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贫瘠的土地上长出了“致富树”。全县森林面积累计达到179530.1公顷。森林覆盖率从退耕前的43.6%上升到55.18%,增长了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9414元,比1999年的1162元增加了8252元。国家累计补助我县退耕还林资金9.42亿元,惠及97608户,294829人。人均退耕还林补助收入近3000元。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彻底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把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突出“产业培育”和”成果巩固”。大力开展补植补造,发展后续产业,确保退耕农户的长远利益。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73.28万亩(上一轮67.88万亩,新一轮5.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0.07万亩,荒山造林30.61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还生态林31.32万亩,还经济林8.73万亩。还草0.02万亩。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2008-2015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7.78万亩,补植补造15.19万亩,农民技能培训6000人次,通过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彻底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全县历年退耕还林发展核桃14.81万亩,狮头柑1.2万亩,拐枣4.5万亩、牡丹0.53万亩。打造出“旬阳狮头柑”、“旬阳拐枣”、“旬阳枇杷”、“旬阳柚子”、“旬阳竹笋”等地方名优产品。吕河镇冬青村是旬阳狮头柑的主产区,2004年退耕还林栽植狮头柑1200余亩,通过精心培育,经济效益显著增长。2017年,在多雨天气和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到3500斤左右,按照去年市场平均6元的价格计算,每亩收入21000元。产值达2520万元。棕溪镇枣园村、双河镇庙沟村部分核桃园,亩产已达到200斤,目前,全县核桃盛果园2.5万亩,初果园3.5万亩,盛果园亩产65公斤,初果园亩产15公斤,年产值达8600万元。随着核桃、拐枣、牡丹等龙头加工企业的不断引进,必将给旬阳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我县始终把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加大《退耕还林条例》、《森林法》等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坚决制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散放牲畜等现象发生。扎实推进“退耕还林抚育管护抓点示范”和“年度退耕还林阶段验收”成果巩固工作,严格按照“张榜公布,三榜定案”和“一卡通”兑现要求,强化工程管理,规范资金兑付,有效巩固退耕成效。实现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长远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