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家河》帶給人們的啟示

《梁家河》是一部具有勵志效應的紀實文學作品。不同層次的讀者讀過它會有各不相同的感悟和啟示。但其中核心內容,細細品讀,無不耐人尋味。

讀《梁家河》的啟示之一:人的一生不能在蜜糖罐子中成長,必須有吃苦的勵煉。

城市的孩子特別是幹部子弟,長期在優越的家庭條件下和相對舒適的環境中生活,需要到艱苦的地方特別是農民祖祖輩輩生存和生活的農村接受必要的鍛鍊。只有經歷各種艱難困苦、酸甜苦辣的洗禮,方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習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廣大青年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育和啟示。

讀《梁家河》的啟示之二:誠實、勤勞、善良、厚道是勞動人民的優良品格,應該成為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永恆主題。

中國農民誠實、勤勞、善良、厚道的優良品格,深刻地感染了習近平在梁家河生活、勞動的歲月,使他深深愛上了這塊黃土地上的農民,這塊黃土地上質樸的農民也喜歡上了這位從首都來的城裡娃。不僅是生活習慣上而且也在情感上,習近平同梁家河的鄉親們打成一片,戰天鬥地,同甘共苦,從這裡收穫了在城市裡得不到的精神營養。

讀《梁家河》的啟示之三: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只有解決好“三農”問題,方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使得他更深層次親身體驗到我國“三農”問題的現狀,特別是貧困地區“三農”問題的真切狀況。尤其是在他經歷過縣委書記、副市長、市委書記、省長、省委書記直至進入中央最高決策層,對改革開放以來黨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看得非常清楚。因而為他主持黨和國家頂層設計制約中國社會發展根本問題的政策方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提出的真扶貧、扶真貧和精準扶貧,一針見血地擊中瞭解決貧困問題的核心點。他的許多精彩論斷和切實有效的舉措,既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也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

讀《梁家河》的啟示之四:執政黨最高領導人具有的人民情懷,是廣大人民始終擁護他的根本所在。

梁家河潛移默化地培植起了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做實事,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是在課堂上、書齋裡感悟不到的,進而貫穿於他從政經歷的全過程,並且每一步都有看得見、摸得著、具體的實踐為佐證,自然而然地使他成為人民衷心愛戴的領袖。他始終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為工作最高標準,把執政為民的人民情懷牢牢地深植於心中並付諸於實踐中,這就是習近平所說的“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所表達的深層次的蘊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