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在被誉为“西部奇路”的三千里川藏线上,常年驰骋着一支英雄的汽车部队。他们碾着高原的冰雪前进,带着亲人的牵挂奔波。

在这支汽车部队里,有一种车,叫“报饭车”。也许,这是川藏线汽车兵才知道的特有名词。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以前,由于藏区交通困难、通讯落后,汽车部队每次执行进藏运输任务时,沿途除了可到兵站食宿外,几乎没地方可食宿,所以每次都要选派车辆人员提前到沿途兵站,按车队行进时间、速度、路线,在沿途兵站报告就餐时间及人员数量。

如今,西藏建设和川藏线道路情况发生巨大变化,行路难通讯难已成为过往,但报饭车,在川藏线汽车部队却一直存在。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五月,我随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二营五连李志老兵的报饭车上线,见证了他们的艰辛和不易。他们是探路先锋,也是临时交警,更是全职保姆。

车队出发第二天,我们途径折多山。“这段路,虽是柏油路面,视线良好,但弯急坡陡,回头弯多且不规则,路面狭窄,过往车辆速度快,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是比较难跑的一段路,要特别小心。”李老兵如数家珍地向我谈起他的川藏线行车经验。

“砰!”

话音刚落,一辆地方小车因速度过快,回弯不及时,滑入边沟。

李老兵立即将车靠边停住,下车直奔事故车辆而去。所幸,车上人员无一受伤。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停车!你靠边停车!来,你先走。不要慌、不要抢,依次通行,不然大家都要堵死在这儿。”为给车队创造通行条件,避免造成交通拥堵,李老兵临时客串起交警的角色,现场疏导起交通。如果给他一套交警的衣服,此刻的他,活脱脱就是一名交通警察。

在李老兵的指挥疏导下,车队安全顺畅的通过事故点。我们再次登车出发,一路西进。

经过5天的奔波,车队运行至竹卡。在竹卡兵站午休后的我们,如约提前半小时出发。因为今天,车队将翻越“变态”的觉巴山。

觉巴山的道路,左面是悬空凸起的山岩石,右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道路狭窄且没有护栏,几十里盘山路,就有几十个回头弯。

李老兵的车走在车队的最前面,单车运行,负责道路情况勘察通报、突发情况处置和休息地点的选择。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五月的高原,紫外线特别强,午后的阳光烤得驾驶室又闷又热,人又犯困。当我昏昏欲睡时,李老兵一脚刹车将车停稳,还没待我反应过来,他跳下车用手捧起水沟流下来的雪水,猛洗了几把脸,我也下车跟着整了几把。雪水寒冷刺骨,经这么一刺激,睡意瞬间没有了。李老兵告诉我,这是他们提神醒脑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又开车继续前出探路。

当行进至觉巴山山顶时,天气突变,气温突降下起了雨,还夹着雪花。雪花雨水冰冻在挡风玻璃上,雨刮器也打滑。近年来,川藏线道路条件在改善,汽车部队的车辆装备在换代,但藏区高寒缺氧、灾害频发的自然环境没有改变。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他们经常说的那句话——川藏线,十里不同天,一天过四季。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山顶雨夹雪,道路湿滑,有雾区,视线不良,打开防雾灯,减慢车速谨慎驾驶。”李老兵拿起车载电台,向车队指挥员通报情况,提醒注意事项。

第六天,我们行进至“怒江72道拐”。 近20公里蛇形斗转的盘山路,犹如巨蟒缠腰,以“Z”字型蜿蜒盘旋。

左急转弯、右急转弯、回头弯……猛打方向、回方向、轻点油门、控制制动……反反复复,李老兵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千多米的海拔落差,悬崖边的生死险境,李老兵像一位杂技师,尽情的表演着。而被转得头晕想呕吐的我,根本无心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惊险壮美的景色。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历时三个多小时,我们安全到达白马兵站。来不及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李老兵和他的战友又开始忙碌起来。组织车队入场、指挥车辆停靠、车场警戒氛围布置、报饭……

一趟,又一趟;一年,又一年。李老兵和他的战友们,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们为车勤官兵当先锋、搞保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同样的事情。他们的青春,和着马达的轰鸣,挥洒在那茫茫雪域。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川藏线汽车部队有一种车,叫“报饭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