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天之內,砍了36個大臣的腦袋,只因他們害死了一個人

這句話幾乎是老生常談了,那就是陪伴君王就如同陪伴著老虎。如果你跟著一個脾氣好點的君王還好,如果是脾氣暴躁的君王,那麼稍不留神小命就沒了。在歷史上曾有記載,說是崇禎皇帝竟然在一天內砍了三十多個大臣的腦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是他們把一個人害死了。

崇禎一天之內,砍了36個大臣的腦袋,只因他們害死了一個人

我們也知道,崇禎也是一個很有抱負的皇帝,不過即使他在努力,也難以挽救走向滅亡的明朝。那個時候,清朝是崇禎的第一大敵人。而皇太極一直想要入關,為此發動了不少的戰爭。一個國家快要滅亡的時候就連氣勢也是弱的,那個時候清軍如同是猛虎之師,而明軍則是軍心不穩,統帥更是各有心思,所以雙方一接觸之下,明軍就節節敗退。

話說有一次多爾袞帶領著強兵又來攻擊明軍。我們也知道清軍一直想要入關,然而都沒成功。那個時候山海關在吳三桂手中,山海關可是一個重要的關口,所以有重兵把守。多爾袞就避其鋒芒,準備從青山口和牆子嶺這兩個相對防守比較薄弱的地方進行突破。

崇禎一天之內,砍了36個大臣的腦袋,只因他們害死了一個人

既然是關口肯定也有不少的明軍駐紮,然而這些明軍卻有點讓人失望。有的將領聽說多爾袞來了,丟下關口就跑了,有的還好點敢於上去打一架,然而卻依舊以失敗告終。撕開口子之後,多爾袞帶領大軍長驅直入,迅速佔領了大片的地盤。當時明朝的首都是順天府,其實就是現在的北京,而清軍直接殺到了河北。

崇禎一看,這不行,下一步就要打到順天府了。於是就趕緊派兵前來救駕。於是就抽來了大將祖寬,盧象升以及孫傳庭等人,讓他們帶來精銳士兵來解決眼前的威脅。我們知道當時多爾袞帶領清兵打入關內後,並不是將兵力集中攻打一個地方,而是分為了好幾路。即使我們對軍事瞭解不多,也知道兵分幾路必定會削弱力量,而且清軍遠離大本營,補給都跟不上,這個時候明軍佔據著絕對優勢。本以為十拿九穩,卻不料還是輸了。

其實之所以會輸,輸在了兩點上,第一點是自信心,第二點則是團結上。當時各地盛傳清軍的戰績,從各地抽來的士兵內心就對清軍產生恐懼,所以都不敢打,甚至不敢正面接觸。除了盧象升是個漢子外,其他都是慫包。當時軍隊內部有兩種意見,主戰派是盧象升,而作為總指揮的楊嗣昌則是主和。後來更是盧象升自己去打,結果楊嗣昌卻見死不救,導致盧象升壯烈犧牲。

崇禎一天之內,砍了36個大臣的腦袋,只因他們害死了一個人

也許正是因為明軍的軟弱,在加上崇禎的組織無方,導致清軍所向無敵,大半年就佔領很多地方。當時清軍攻佔一個地方之後更是肆無忌憚做了不少壞事。在後來清軍攻入濟南後,更是大為放肆。清軍之所以能簡單的攻入濟南也是因為害怕,而周圍的明軍也害怕不敢來。當時的濟南是朱由樞的封地,在清軍攻入濟南後,他就消失了。有人說他被抓了,更多人說他是死了。

崇禎知道這件事後大火,畢竟朱由樞是自己的親戚,這丟的是皇家臉面。於是就把當時辦事不力的文武大臣總計三十六人全部給斬殺。

崇禎一天之內,砍了36個大臣的腦袋,只因他們害死了一個人

論兵力當時的明軍並不輸給清軍,如果當時能夠有血性一點,估計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