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经过上一期莱博士的介绍,大家应该对中国历史上的中草药护肤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代,“天然”、“植物”、“草本”一直是化妆品的热门概念,本土的一些化妆品品牌也正是依托中草药护肤的理念和运作而异军突起,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

最近,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向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递交了《关于适当放宽化妆品相关政策限制支持中草药化妆品发展的提案》,提议“适当放宽化妆品标识管理限制;加强对化妆品行业的第三方市场监管;大力弘扬中草药化妆品背后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无疑这一波利好又将在化妆品行业掀起浪潮。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那么所谓的“中草药护肤品”和“药妆”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且听莱博士一一道来。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历史渊源和地域范畴上讲,“中草药护肤”虽然与“草本”、“天然植物”等概念相近,但显然更具有中国元素,且应用历史更悠久,与“中医”理论关系密切;而“药妆”,这个名词发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皮肤病资深学者Albert Kligman首次提出“药妆”的概念,阐释“药妆品”是“含有药物成分,介于药物和化妆品之间的制品”,此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认可,“药妆”以此为基点迈入产业化时代,并迅速风靡全球。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从概念的内涵上,二者也有差异。“中草药护肤”,主要指通过特定的工艺或方法,应用中草药植物活性成分,达到美容、护肤,辅助缓解皮肤症状的目的;而“药妆”,更强调将“药”的特性与“化妆品”的特性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药物功效属性的化妆品(仍然是化妆品,不是药,绝大多数时候也不能替代药物),达到美容护肤和解决一定程度的皮肤健康问题。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显然这两个概念有着明显的东西方色彩,采用的理念和手段也不尽相同,这其实也是二者背后依托的中医和西医体系的差异。“中草药护肤”采用的活性成分多为植物来源的活性物或者直接为植物提取物及其组方,比如芦荟提取物、芍药提取物等;“药妆”中,相当大的比例采用的活性成分是现代医学已经研究证实的相对单一的化学物质,比如维A酸、维A醇及其衍生物。

当然,除了差异,二者还有很多共同点和联系:

首先,二者都可以解决皮肤健康问题,具有功效作用和带有部分“药”的属性。

其次,上面提到“中草药护肤品”和“药妆”中采用的功效活性成分,有很多重合的部分。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这也不奇怪,本来天然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等等)就是食品行业、化妆品行业和医药行业研究和创新的源泉。2015年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正是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拯救了2亿人口”。

但是,不得不指出,在化妆品行业,本土的“中草药护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草药的应用,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其中“阴阳理论”、“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穴位理论”、“君臣佐使理论”以及“炮制技术”等,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化妆品行业,多数的“中草药护肤”还停留在宣称和概念的角度,真正做到功效的不多。这就需要更多像屠呦呦一样的研究者,拨开纷繁,踏踏实实,于宁静中致远,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随着传统医学(中医)和现代医学(西医)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从天然中草药中得到的活性成分或单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草药护肤”和“药妆护肤”会有更多精彩的交汇点。比如耳熟能详的“姜黄素”、“芍药苷”、“丹皮酚”、“甘草黄酮”等,从天然中草药植物中提取的美白、抗炎、抗氧化等功效活性成分已经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未来必将更加值得期待。

中草药护肤=药妆?可不止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么简单!

接下来,莱博士会翻开新的一页,跟大家聊一聊“药妆”的发展现状,下一期,不见不散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