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冷知识可以证明康乾盛世时代的清朝快挨打了?

熊石1982

177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打着为乾隆贺寿的借口而来,实际上是抱有其自私的目的,他们是想把他们带来的东西高价卖给大清,并要求驻扎北京,要清朝为他们提供土地,建立租借,悍然侵略大清领土,导致乾隆皇帝大怒赶他们回国。


从这件事上看到大清的闭关自守和大清之外界的快速发展,早晚会让大清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大清的最高统治者乾隆不知晓外界的发展,而且还错过了和外界接轨的机会。虽说事情发生的原因错不在大清这边,但错过让大清发展的机会还是不能原谅的。

而乾隆皇帝一生中四次出征缅甸,都是大败而归。第一次征战云贵总督刘藻败后乾隆将其革职。第二次征战调边疆大吏杨应琚抵御,屡战屡败。第三次征战派满洲悍将明瑞抵抗缅甸大兵,明瑞战死,依然失败。第四次征战重用傅恒,名将阿里衮,阿桂,舒赫德,鄂宁等跟随征战。这一场征战,病死病倒兵将无数,包括傅恒也染病卧床,缅甸提出议和,乾隆知战胜无望,于是同意议和,两国归好。因为乾隆皇帝的闭关自守,好大喜功,排斥火器的使用和发展,都为清朝最终挨打埋下了隐患。


陈晨孕育育儿专栏

1,康熙年间有多穷

“康乾盛世”的黄金时代,公认是康熙年间。那这年代里的民生又如何呢?康熙年间学者唐甄的《潜书》里一语道破:“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也就是在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普通老百姓卖儿卖女,竟然也成了司空见惯现象。难道这是民间学者造谣?《清实录》更佐证了:康熙执政的最后十年,国家到了“内外府库无不亏空”地步,民间农民更是反抗四起,福建江西山东,连年都是大规模农民暴动。

如果不是挨了一辈子骂的雍正帝,咬牙推动“摊丁入亩”改革。大清朝别说“康乾盛世”,没准就跟康熙帝前后脚一起打住了。

2,乾隆严打外国女

乾隆皇帝登基后,大清朝的“闭关锁国”到了极致。除了广州一地外,其他通商口岸统统关闭。雍正年间中国海外贸易红火的场面,没几年就让他“禁”到萧条。一个奇葩禁令更惹得各国商人跌眼镜:不许外国妇女上岸!

自此以后,大清朝“严打外国妇女”的闹剧,隔三差五就上演。每次有外国船来了,都要先进行检查,一旦查出船中女眷,立刻驱逐到澳门去。倘若有外国妇女出现在澳门以外的大清朝街头?那可就是摊上大事:整条船的外商全都要被大清拉黑,从此不准踏入大清朝国土。当地的清朝官员,乃至与涉事外商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商人,一律都要恶治。

如此严抓,终于抓出了清代洋商们在《旧中国杂记》里的哀叹:

“我们这些可怜的广州外国人,都成了身不由己的修道士,就连女人的声音都是一种奢侈品。”但问题是,大清朝连外国妇女都“防”到这地步,如此封闭程度,挨揍是迟早的事。

3,英国使团看笑话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抵达天津,打着给乾隆皇帝拜寿的名义,开始这场意义重大的出访。乾隆皇帝也高度重视,下令各级官员好好接待,要让英国人见识下大清国威。结果英国人刚到天津就开了眼:城门外一队全副武装的清军,威风凛凛摆开阵仗迎接。可英国人仔细一瞧,却又纳了闷:您想摆个威风我理解,可你们的士兵手里拿的啥?

原来,这群天津直隶总督府的卫兵们,亮相太过绚丽,穿的都是绣花背心,拿的武器除了大刀长矛火绳枪外,好些士兵手里居然拿的是蒲扇。难道,这就是武侠小说里大侠们杀人不见血的“蒲扇兵器”?

更把英国人笑坏的是,这些拿着蒲扇的清兵们,表情更是慌慌张张。以英国使团的记录说:“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人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本想露个脸,结果现了眼。

见识了康乾盛世这“威风”后,英国使团也坚定了一个信念:“击败中国轻而易举。”

4,庆功图暴露问题

乾隆年间的最辉煌战功,莫过于平定西域。对这辉煌伟业,乾隆皇帝也十分得意,特意命宫廷画师绘制《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这十六部精品绘画长卷,亦是中国画历史上的不朽精品,却也恰巧画出了乾隆年间军备水平的“大马脚”:其中名为《伊西尔库尔淖尔之战》的图画中,画面上负隅顽抗的西域叛军,都已经用上了十八世纪俄军制式的燧发枪。而浴血奋战的清军呢?竟然还用着明朝中期的虎蹲炮。

这也就是说,发展到十八世纪的清军,在枪炮火器的装备上,已是这般原地踏步。更可怕的是,战场上打出差距,却只顾着为胜利庆功。下次被打惨,也就不意外。


历史风云录

我来说下“出旗为民”的冷知识。

清朝八旗制度,除了有“抬旗”的奖赏外,还有“赏赐出旗”(出旗为民)。“抬旗”指的是,皇帝将有功劳的人,从汉八旗抬入满八旗,或者将下五旗的人,抬入皇帝直管的上三旗!所以,抬旗,绝对是皇帝对臣下的赏赐!

而“出旗”,却是变相的处罚。本来,八旗制度规定,旗人是不许自己出去找工作,只能白吃皇粮。后来,皇帝发现八旗养的闲人太多了,养不起了。于是,从“汉八旗”入手,允许有能力的汉旗旗人出旗,自谋生路。

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正式发布了令汉军旗人出旗自行谋生的谕旨。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下令,

满八旗中下五旗旗鼓包衣等,也要“出旗”。

到乾隆二十三年,直接不是“自愿”出旗,而是开始强制了。乾隆直接昭告:“八旗汉军年老残疾不能当差,以及差使平常不堪教养者,俱令为民。”可见,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已经在衰退;八旗制度也在腐化。

“出旗为民”说白了,就是清廷养不起那么多吃白食的人了。但是,满八旗又是皇族统治的根本,不能动。于是就先从和皇帝最不亲的汉军旗开始裁撤,这些人以后就自谋生路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康乾盛世那是一派胡言,从何而来,从何说起呢?开疆扩土,还是福荫后世?相反,倒因为康乾的愚昧,给清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一部《四库全书》,毁了多少的文献。一把破弓,扼杀了火器的发展。蒙昧透顶的昏君,只识下江南游山玩水,建园享乐,哪管国家的常治久安。再别提康乾盛世。



乐尽天真TJY

比如白莲教起义。

乾隆盛世下,一个齐王氏的小寡妇,20岁的王聪儿领军暴动,带领15万乌合之众被推举为八路总统师,纵横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四省,威逼西安。而八旗绿营屡败于手。最后还是地方汉族团练采取坚壁清野的焦土战术,方才围杀错误分兵的王聪儿。

这场暴动,可以说是清王朝覆没的前奏。


张勇達州

著名的乾隆皇帝时,英国使者来华,送给中国的是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铜炮、火枪等,而乾隆帝回赠的却是丝绸、宣纸等。清政府连英国在哪里都不知道。对西方科技不削一顾,自认天朝上国。


徽州古韵

两次雅克萨之战就是佐证之一,以千抵百的惨胜,当时热兵器已经在欧洲流行,明朝时我国的火器也很先进,明末时军队也流行使用火器,而到了盛清竟然还在用冷兵器,说明当时的科技落后了。

文字狱在康乾时期的施行大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加之从康熙年间开始的平三藩、平大小准葛尔,乾隆六下江南,官员贪墨,盛世只是表象而已,嘉庆之后颓势尽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