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離開我已經快一個月了,這是我目前的人生裡最漫長的一個月

母親離開我已經快一個月了,這是我目前的人生裡最漫長的一個月

母親離開我已經快一個月了。

這是我目前的人生裡最漫長的一個月。我不知該如何形容這一個月的時間自己的心理狀態。除了處理後事,更多的時候變得很沉默,總以為夜裡會夢見母親對自己說話,可是沒有,睜開眼後能回憶起的,每個夢都是一片混亂,毫無頭緒。白天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去想,會想到很多後悔的事。我也知道想不出什麼結果來,只會讓自己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差。我也終於明白,子欲養親不在這句話其實都是騙自己的,表達後悔對活人和離去的人都沒有意義。

當你看到周圍的人,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他們在對你表達安慰和勸解時,其實都是無法走入你的內心的。他們只是用人之常情與常理做著一個親戚或是朋友該做的事,該表達的情感。而我卻不知道該對這樣的安慰如何反饋。我總覺得這是一種形式重於實質的安慰,而每個人心理大概想的是,活好自己的生活吧。

這不能算是一種抱怨,也不是不能理解。生活畢竟都是圍繞著活人進行的。

作為一個成人,在生活上早已擺脫了對母親的依賴。雖然我知道我這輩子吃的最可口的菜只能是她做的,可是我也知道不能再依賴那種感覺了。自己做飯給自己吃,哪怕再不可口,也要適應,這是生活裡沒有第二個答案的選擇題。

而在情感上,我知道一直在心裡仍對她有依賴。有時候我們坐在一起,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靜靜看著電視。這樣的感覺會讓我非常滿足。我的愛人說我對我媽最大的孝順就是陪伴,因為我不太會照顧人,從小到大沒怎麼給她做過飯、洗過衣服。能做的就是多陪會兒。哪怕我們已經沒有了什麼共同的語言。

親戚們都說,我媽走的沒有痛苦,又沒有拖累兒女,這就算享福了。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享福?恐怕這樣的話再有道理仍令我有些接受不了。我真希望她能拖累我幾年,讓我踏踏實實地照顧她幾年。因為我對她的養育之恩確實回報的太少了。

可是我又不希望她活的沒有質量,這麼多年,看著她每天吃藥,隔幾個月就要住一次院調理身體,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越來越遲頓,頭腦也變得越來越不清晰。面對著她越來越差的生活,我卻無力改變。那種感覺也時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這種矛盾與糾結的心態,在母親離世前的一兩年裡,一直困擾著我。

對於即將逝去的人,什麼才是生命最後階段最重要的?《最好的告別》裡有這樣的一句解釋:

“人們希望通過分享記憶,傳承智慧和紀念物,解決關係問題,確立遺產,與上帝講和,確定留下來的人能好好活著。他們希望按自己的主張結束自己的故事。這對於逝者,還是活著的人,都是生命最重要的內容。”

這本書裡還講到了很多人臨死之前的故事。一位身患絕症的老人,他告訴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可以喝著啤酒看著最喜歡的球隊的比賽後,在一個美夢中離開。這真是“最好的告別”,也註定了擁有的人不會太多。

母親的最後三天是在重症監護室度過的,那註定是一個痛苦的回憶與離別。而唯一令我安慰的,最後的時刻,我是在她身邊的,儘管那時,她已昏迷不醒。

《尋夢環遊記》裡說,死亡不是離開,遺忘才是。母親永遠都不會離開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