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狼称一“匹”狼,马称一“匹”马,牛称一“头”牛,但老虎就称一“只”老虎呢?

Reality153143573

答:这些都是量词,包含了我们古人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认识,然后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吧!




这些量词有各自的隐含属性,然后和不同的动物相对应,比如:

:有“一匹布”的说法,给人的感觉就是表面顺滑,比如马的毛发就是这样的,固有一匹马,一匹狼的说法;


:有“呆头呆脑”一说,给人“笨”或者“反应慢”的意思,比如牛、猪就是这样,固有一头牛、一头猪的说法;


:给人“小或者乖巧”的感觉,比如一只鸟、一只小猪、一只猫、一只青蛙等等;


:给人的感觉是“长长的,没有脚或者脚很短”,比如一条鱼、一条蛇、一条虫等等;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甚至有一些混用,比如我们可以说“一匹狼”或者“一只狼”,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一条狗”的说法,就和上面对不上。



反正就是古人在生活中,长期使用积累的下来的,带有随意性,也包含了物体的一些明显属性,下面这些举例,体验一下吧!

一只蚂蚁;

一只螃蟹;

一只兔子;

一只老虎;

一只长颈鹿;

一条虫子;

一条蛇;

一条鲨鱼;

一头猪;

一头牛;

一头驴

一头大象;

一匹马;

一匹狼;

……





艾伯史密斯

形容动物的量词的问题,虽然都是动物,而用的量词却很不同,例如:
一只猫
一只鸟
一只苍蝇
一只兔子
一只猴子
一只老虎
一只豹子
一只狐狸
一只青蛙
一只鹿
一只乌龟
一条狗
一条蛇
一条虫
一条龙
一条鱼
一匹马
一匹狼
一头大象
一头猪
一头骆驼
一头狮子
为何会如此,我先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再贴一个看似比较权威的解释。
鸟类和昆虫类似乎都论只。
哺乳动物中,可爱的动物以及猫科动物(其实猫科动物也都看起来很可爱,包括老虎)还有很多中等体积的动物(鹿、狐狸),都论只。而体积大的动物论“头”。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马和狼论匹,狗论条。
没有脚的动物,例如鱼、蛇,都论条。
有脚的小动物,例如两栖类的和爬行类的,大多论只。
总之,还是论只的多。
转载别人的解释:
量词的使用原则

汉语的物量词纷繁复杂,又有兼表形象特征的作用,选用时主要应该讲求形象性,同时要遵从习惯性,并注意灵活性。不遵守量词使用的这些原则,就会闹出“一匹牛”“一头狗”“一个鸡”的笑话来。 所谓“讲求形象性”,就是使量词曾经表示过的形象与被它限制、说明的中心词的形象保持一致的关系。如“张”,原来是“因扩而大”的意思,曾表示过“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形象。那么,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东西,就宜用“张”作量词,如“一张纸”“一张皮”。又如“块”原指土块,含有“有平面但较厚”的形象。那么,有平面而较厚的东西,就宜用“块”作量词,如“一块砖头”“一块肥皂”。 有些量词的选用,讲求与它后面名词的相关性,这实际上是形象性这一使用原则的扩展。如“帽子”与“头顶”相关,“锁”与“门把儿”有关,“人家”与“门户”有关,因此就说“一顶帽子”“一把锁”“一户人家”。

所谓“遵从习惯性”,是指一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习惯不要随便打破。比如中心词是动物名称时,常常这样选用量词:头──牛、猪、狮子,条──狗、牛,匹──马,只──鸡、鸭、猫、羊、兔,等等。 所谓“注意灵活性”,是指根据表达的实际情况和某种需要,可以打破习惯性。比如称“牛”习惯上说“头”,但“铁牛”不是真正有生命的牛,用“只”就比用“头”好。又如“豹子”一般称“只”,但说“一头豹子”时含夸张意味,鲁迅小说中曾有过“一匹大老鼠”的说法。再如“轮船”一般称“艘”,也可称“只”(不一定小船才称“只”),同样体现了运用的灵活性。“个”作为一个量词,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修饰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如人、馒头、国家、苹果等等;同时,一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只耳朵”、“一所学校”、“一家工厂”等也都可以用“个”来修饰,成为“一个耳朵”、“一个学校”、“一个工厂”,因此,有人称“个”为“万能量词”。但是任何一个量词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个”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哪儿都适用,有些事物就不能用“个”作量词。

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事物:

1. 细长条的事物 “一根绳子”、“一条蛇”、“一条路”,这里的量词“根”、“条”都是表现了一种细长的形体,不能用“个”来替代。这种细长的形状可以指较实在的物体,也可以指较虚的一些事物,如“一线光明”、“一绺头发”、“一丝细雨”等。 这些事物也不能用“个”来作量词。另外,在指称植物时,我们常常用“棵”和“株”这两个量词来体现植物的那种修长、向上的特点,故此,我们也不能说成“一个树”、“一个草”。

2. 能够在平面上展开,且较薄的事物

我们说“一张纸”、“一面红旗”、“一幅画”,但不能说“一个纸”、“一个红旗”、“一个画”。当“片”用于某种较抽象事物时,如“一片欢腾”、“一片歌声”也不能用“个”。这是因为在这里“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个“面”的概念来。

3. 立体的且表现出一定形状的事物

“一块砖”、“一团面”、“一坨泥”,不能说成“一个砖”、“一个面”、“一个泥”。

4. 有些事物形状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如水、油等,而有的事物虽有一定的形状,但由于其颗粒细小,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不能以颗粒计数,如米、沙等。这些事物,我们一般用容器或度量衡来计量,如“一杯水”、“一壶油”、“一斤米”、“一碗沙子”等,这些我们也不能用“个”来替换。

5. 有些事物只是属于一个整体事物中的一部分

适用于它们的量词有“层”、“重”、“级”、“节”、“段”、“截”等。用这些量词来修饰的事物,如“(一层)楼”、“(一重)山”、“(一级)台阶”、“(一节)甘蔗”、“(一段)木头”、“(一截)电线”也不能用“个”来修饰。 由动词转化过来的量词不能用“个”代替。如“一捆柴”、“一把米”、“一撮毛”、“一抱草”、“一包糖”、“一任县长”、“一束花”、“一串糖葫芦”、“一堵墙”、“一服药”、“一堆土”、“一封信”、“一滴水”,中的量词都不能用“个”来代替。这又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类如捆、抱、把、撮、包、串、束、堆等,它们本身就具有集合义,“个”是个体量词,所以不适用。封、服这类词在由动词转化过来时,仍带有一定的动量性,如:“一封信”,是指“一个封了口的信”,“一服药”是指“一次服用的药”,用“个”这个量词来代替,意义就不一样了。由名词转化过来的量词,也不能用“个”来代替,如“一朵花”、“一本书”、“一篇文章”、“一瓣花瓣”中的“朵、本、篇、瓣”实际上是由名词“花朵、书本、篇章、花瓣”等转过来的,也是为了突出这些事物的特征,因此转为量词后,一般不能用“个”来代替。 我们也要看到,“个”在作一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的量词时,往往会改变话语的感情色彩,如我们可以说“一位老先生”,也可以说“一个老先生”,但二者的感情色彩却不一样,“位”表示尊敬之意,而“个”则不带任何感情。“个”也不能体现出事物的形状,如“一颗珍珠”,我们能够从量词“颗”知道珍珠的形状应该是圆而小的东西,如果说“一个珍珠”就很难想象珍珠的形状了。


奇闻异事大千世界

量词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既很讲究又有灵活之用。一般来说,大动物用头,一头牛一头驴等,但同样大动物马是用匹来说的,那匹是不是马专用?也不一定,著名的“七匹狼”一出,狼从一只狼变成了一匹狼,这也可以,但是一匹老鼠,据说还出自鲁迅先生之笔,也非常生动诙谐,如此说来,匹也是大中小皆通,关键看大家喜欢与否。只用来称较小或者极小动物,一只羊一只鸡一只猫一只蝴蝶一只螃蟹等,不过却有人偏偏叫一“只”鱼,让人恶心的不行,但是百兽之王老虎为什么要说一只老虎而不是说一头老虎?似乎和老虎在民间普遍被叫做大虫大猫有关,那么“大虫”就可以称为一只也可以称为一条大虫,《水浒传》中英雄武二郎景阳冈打虎的精彩片段都是用一只描写吊睛白额大虫的,“大猫”也可以称为一只,所以这个“只”也可大可小,但必须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还有一量词“粒”,本来是用于形容较为细小物件,一粒沙子,一粒花生一粒米等,但是在当年还比较讲究语法的年代,却因粤语的“一粒世界波”红遍中国,于是那“粒”大了芝麻几万倍的足球,从一“个”足球变成了一“粒”足球,反过来现在有人说一粒乒乓球一粒篮球吗?没有,特定语境下使用特定量词就是现代汉语的精彩之处,也是汉语不断创新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老狼182339806

头 的主要原始动物是 牛,猪 这些是 人的畜牧 与人关系密切牛 除了吃还要用来 耕地,是非常重要的。

匹,主要是马,马在古代 是特殊而重要的,和牛不相上下,但价格肯定要贵得多,匹原来是专指马的,主要是 骑上去和人相匹配的,所以称为马匹。

至于其它动物 怎么称呼有一定的 模糊性,

一头猛虎,一只老虎 都可以 看上下文

一只狗,一只狼,一头狼,一匹狼 都可以 看上下文

对于动物的称谓 最开始只能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与人的关系,和重要性决定的,有些特殊称谓,比如匹,头 等,但后来 动物太多了,“只”就开始泛烂了,从一只苍蝇 到一只大象,都可以。

条也是,一条蚂蟥,一条蛇,一条狗, 就是 细长的 感觉在里面,胖壮的 狗 不能说一条了,容易造成误会,可以说 一只,这些字有一定的形状,动态,和状态的感觉在里面 看上下文了,这些感觉需要留给 语言大师去 雕刻了。


ProjectDD

量词的来源也是有出处的,比如只是指天上飞着的,是一个象形字,上面一个口下面一双脚,所以可以用来称呼有翅膀的比如一只鸟,一只鸡,而不能用来称呼一只鱼;因为猫也像那鸟能从空中来去,而且猫头鹰也是个列子,所以猫可以叫做一只猫,甚至连像猫的老虎也叫做一只老虎。匹,是指坐骑,比如马,驴,而狼也称呼屁是因为传说一个赶街的人荒野中正方便时,来了屁狼要吃他,他急了裤子都忙不上拉拉上,就一跨腿骑上了狼身,两只手死死揪住狼耳朵,就这么把狼当了坐骑。牛和猪等称呼头,是因为常被人们杀了来吃,而把头挂在那时常数的:一头,两头,三头…,所以牛可以叫一头,猪可以叫一头,而马就不能叫一头了,因为马大多数是用来拉车不是靠吃它而养它。后来,但凡可以吃而且吃剩的头也能挂着的都有那头的称呼,比如一头鸟;而能轻巧如飞的也能称呼只,比如一只兔子。。


幻想和贪婪是人类最愚蠢最

量词的使用 都有其历史原因 我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先说匹 匹可以说是马的专有名词 为什么呢?因为马在古代是专门用来作战的 一辆车配合几个马合适 就是匹配 战士站在马车上作战 给战士驾车喂养马匹的就是匹夫 匹夫是由个子低矮 力气比较小的男人担当的 所以是配角 不是主角 一般地位低下 由奴隶担任 匹字应该是有象形文字演变的 三个边框是战车的围栏 中间的小儿是小个子男人 也就是匹夫 所以每辆车配合几个马 就是由匹夫去配的 有的配一个马 叫一匹的车 有的配三匹马 叫三匹的车 五匹马的车叫五匹的车 时间久了 匹就成了马的单位 而牛主要是耕地的 猪主要是吃肉的 在喂食的时候清点数量 当然是数它们的头 所以猪牛的单位就是头了 头字 脑袋上面两只眼睛 或者两个耳朵 鸡鸭属于飞禽 古代驯养的很有野性 飞来飞去的 头就没法数了 只能数身子 只字 身子下面两条腿 以此类推 其它的量词


亲哥哥16

很有意思的问题,假设你现在要给一个外国人教汉语,应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首先 "只" 其实是隻 衹两个汉字的组合,简化字的时候把这两个字合二为一了。当只做量词的时候,实际上是隻这个字。隻本意就是动物。

所以"只"是所以动物的通用量词,所以凡是没有固定量词搭配的动物,就通通用"只"。

比如以前的网络神兽,一只草泥马。还有一些不存在的动物都用只,比如 一只怪兽等等。

其次, 头是家畜的固定搭配。一般只要家畜用头。

一头牛,一头猪,一头驴等等。

你可以看到,用头做量词的大多数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动物。 大概是古代农业生产时候,经常会交易牲畜,交易的时候要清点数量,数过一群动物的人应该都有这种经验,只要数动物的头就行了,忽略其他的。

所以就有了,一头,两头,三头这样的数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家畜的固定搭配量词。

至于马为什要用匹,完全是因为古代把马称为马匹。

汉代有个学者写了一本书,叫《风俗通义》,里面有一句段话:

“马疋,俗说马比君子,与人相疋,或说马夜目明照前四丈,或说马纵横适得一疋,或说马匹卖直一疋帛。”

疋就是匹的通假字,所以汉代的学者认为,马之所以叫做马匹,可能是因为马和君子相匹配,或者是传说马晚上眼睛明亮的可以照四丈远(四丈为一匹),或者说一只马的价格当时正好是一匹娟,所以马叫马匹。

这种习惯形成以后,大家就用匹来作为马的量词了。


shawn25

中国汉字如水,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文字中的量词往往“身兼数意”,不仅仅只为了表达数量,还有修辞的作用。

之前还真没有深思过这类的问题,对文字和汉字文化了解不深,只能展开逻辑推理一下:



为什么称狼和马为一“匹”,很多同学认为应该是从一匹布那里延伸而来,形容它们的毛色如绸布般柔滑。但个人认为除了这点外,还可能有“匹对”的意思。狼和马比之其它动物,群体意识更强,且公母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更为稳定。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狼王在母狼怀孕期间,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她,令我印象很深刻。


而用“头”去形容的动物,牛、猪,会比较突出它的“头部”特征,这很可能跟以前的祭祀习惯有关,牛头和猪头会整个地摆上祭台。我们上饶话形容一个人长得极其难看,会说他长得“三牲头”一样。三牲就是指祭祀常摆的牛、猪、羊的头。

那为什么羊不用“头”,而用“只”呢? 一只鹿,一只老虎,一只猴子……凡用“只”去做量词的,就像其文字结构一样,看到它就会联想到灵活的肢体运动。

羊相对于牛和猪来说,运动要灵活得多,特别是山羊,能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行走。



而用只去形容老虎,感觉削弱了它森林之王的霸气,虽然它的行动也很敏捷,很灵活。古代语境中提到老虎,比如《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章节中,用的是“一条大虫”,现代人描述为“一只老虎” 很可能是因为它属于猫科动物,是后续语言描述习惯发生了演变。


姝子

人们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中,用到物量词是很多的,如:口、位、户、座、幢、栋、个、只、头、匹、条、尾、打、扎、捆、把、根、棵、株、颗、粒、服、味、幅、顶、套、件、双、对、张、块、锭、面、目、帖、帧、令、丝、线、股、份、场、出、曲、首、席、台、部、辆、撮



……太多太多,不胜枚举。这么多物量词如能正确运用,实属不易。



绩溪天池曹也

我且胡乱解释一番,肯定不对,切莫认真。

汉语往往用量词来形容动物的举止形态个性。

凡是走兽瘦俏俊郎的称之为“匹”,比如:一匹狼,一匹马,以形容其体形像布匹一样顺畅溜滑。

凡是走兽拙笨粗野的称之为“头”,比如:一头牛,一头猪,以形容其体形像木头一样凝滞厚重。

凡是走兽敏捷灵活的称之为“只”,比如一只虎,一只狐,以形容其体形像船只一样灵巧婉转。

凡是动物中细长顺滑的称之为“条”,比如一条鱼,一条蛇,以形容其体形像枝条一样细长柔绵。

当然,汉语是由人来使用和支配的,约定成俗的有之,随心所欲的有之,必须随机应变,比如鱼可因其形态而称之为一条鱼,也可以因其尾巴的摆动而称之为一尾鱼,还在块头很大时比如对鲸鱼就可以称之为一头鲸鱼,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