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宗女”指的是什麼?

璩璇閣主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王毅

據《大清會典事例·清世祖實錄·卷123》記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禮部擬定親王以下公主稱號:

固倫公主:皇后所生之女

和碩公主:妃嬪所生之女

郡主(和碩格格):親王女

縣主(多羅格格):世子、郡王女

郡君(多羅格格):貝勒女

縣君(固山格格):貝子

鄉君(格格):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之女

宗女:未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以下之女不受封

(清代和碩柔嘉公主,出於政治需要,順治年間下嫁於靖南王耿聚忠)

此外,對於親王及其以下爵位的別室所居、妾、媵所生之女也都為宗女。“格格”一詞在滿語中廣義上是指對女子的敬稱,也可用於宗女。由上可知,清代宗女共分為七個等級。而“宗女”身份的獲得與兩個條件息息相關,一個是宗女父親所獲得的爵位,一個是宗女母親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宗女爵位和地位的不同還體現在俸祿的差別上,在京公主要低於下嫁外藩的。詳見下表:

清代在京公主以下與下嫁外藩公主俸祿比較表


(清朝格格老照片)

清代宗女下嫁外藩是一種政治性婚姻,其享有的禮儀規格及生活待遇代表著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尊嚴,自然不能有寒磣之嫌。乾隆朝時期下嫁外藩公主的歲銀比之順治朝要有增加。宗女爵位的獲得也基本是在其出嫁之時獲得的,而不是像宗室男性20歲考封。另外,宗女爵位一旦獲得,便基本一生固定,不再因父母爵位升降而變化。

參考文獻:

1. 《大清會典事例·清世祖實錄·卷123》

2. 趙德馨. 中國經濟通史(第八卷)[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宗人府·封爵·封爵等級》


季我努學社

清代的“宗女”是一個專有詞彙,一般指的是清代宗室之女。

很多人大概聽說過,清代的皇族愛新覺羅氏,其內部劃分成兩種身份,一種是“覺羅”,身份遠一些,一種是“宗室”,身份近一些。學術界也稱呼為“亞皇族”和“皇族”。無論是宗室之女還是覺羅之女,在民間譜牒和官方誥命之中,都可以稱為“覺羅氏”、“愛新覺羅氏”,而只有宗女,可以被稱為“宗女”或者“宗室氏”。

所以,當我們在清代文獻中見到“覺羅氏”的時候,這位女性有可能是愛新覺羅的後代,也有可能是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的後代。而當我們看到“覺羅氏,覺羅xx之女”的時候,可以確定是“覺羅”即“紅帶子”的後代。同理,只有當看到“宗室氏”或者“覺羅氏,宗室某某之女”的時候,可以確定為“宗室”也就是“黃帶子”的後代。

覺羅之女和宗室之女,雖然血統同樣都是愛新覺羅皇族,但是遠近不同。另外,她們的待遇也是不同的。晚清時,宗室之女和覺羅之女大概一共有兩萬餘人,其中大概宗室和覺羅一半一半。待遇方面,自然,宗室之女要比覺羅之女要高很多。

簡單說,如果特別精確的定義“皇族”的話,那麼清代的皇族應該是“宗室”,他們享受國家的供養(雖然錢很少),有特殊的法律,並且有特殊的職官升轉,也有特殊的“宗室爵位”。而“覺羅”,雖然也有供養和法律,卻都比“宗室”低了一級,而且也沒有特殊的職官升轉,更沒有特殊的爵位。

在此影響之下,雖然覺羅之女和宗室之女都是愛新覺羅氏的後代,但是宗室之女能夠享受的地位就比覺羅之女高很多,而覺羅之女的地位跟普通旗人是基本一致的。


橘玄雅

清朝初年規定,以清太祖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為宗室,即努爾哈赤及其弟舒爾哈齊、雅爾哈齊、穆爾哈齊和巴雅喇的子孫後代稱做宗室,以每人腰束一條金黃色緞帶做標誌,故俗稱“黃帶子”。塔克世的伯叔兄弟及其後裔稱為覺羅,定以每人腰束紅色緞帶俗稱“紅帶子”。 黃帶子即宗室,宗室女即宗女。不過清代也有嫡庶之分,請其他大能解釋庶出的女孩是否也是宗女呢?我認為是是的。


Expresso145977699

清朝的宗女特指清爵位在入八分輔國公之下皇皇族宗室之女。

清宗室爵位有12等:

一、和碩親王

二、多羅郡王

三、多羅貝勒

四、固山貝子

五、奉恩鎮國公

六、奉恩輔國公

七、不入八分鎮國公

八、不入八分輔國公

九、鎮國將軍

十、輔國將軍

十一、奉國將軍

十二、奉恩將軍

宗室之女有六等:親王的女兒叫郡主,親王世子、郡王的女兒為縣主,貝勒女兒是郡君,貝子女兒為縣君,鎮國輔國公女兒為鄉君。這五等為格格。不入八分鎮國公等以下之女統稱為宗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