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曹勇軍的2017年讀書單

語文清話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語文的邊界

就是世界的邊界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校園讀書周活動中,曹勇軍老師在學校讀寫特長生專輯義賣現場

“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我的2017年讀書單

文 | 曹勇軍

今年我讀到的最有啟發的一句話來自這個小故事:一位十歲孩子,第二天要交作業,是一份鳥類研究報告。此前他有三個月寫作業時間,但一直不順利沒有進展。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放著作業簿、鉛筆和一本本翻開的鳥類圖書。面對眼前艱鉅的任務,不知如何是好,簡直快哭出來。爸爸到他身邊坐下,把手放在男孩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爸爸講的是寫作業,其實讀書也一樣:要一本一本去讀,加鈣進補,給自己堅實的成長支點。

回想今年讀過的書,多數帶有補課性質。有的以前曾經讀過,因為種種原因,沒讀幾頁便放下;有的一直想讀,陰差陽錯,沒有讀成;有的貌似讀過,但不深入,欠了作品的債;還有的作者今非昔比,作品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需要重新再讀……於是我今年的閱讀不免有一些惡補的意味,帶有彌補的歉意。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5年來,曹勇軍老師利用寒假帶學生到先鋒書店幫他們挑書購書,營造讀書文化。這是2017年他給學生的讀書賀卡,上面照片是購書後的師生合影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每週五晚上,曹勇軍老師帶學生夜讀

王鼎鈞《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

南嶽《南渡北歸》

英若誠《水流雲在——英若誠回憶錄》

這幾年喜歡看回憶錄之類非虛構作品,覺得這類書有時比小說好看。今年看了王鼎鈞的“人生回憶錄四部曲”、嶽南的《南渡北歸》和英若誠的《水流雲在》。

王的“四部曲”包括《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和《文學江湖》,寫了作者坎坷多艱跌宕起伏的一生,是個人的歷史又展現了社會歷史的風貌,加之文筆生動,讀來興味盎然。往昔乃異鄉:鄉村生活、家鄉風情、逃難經歷、流亡求學、內戰烽火、孤島生涯、個人際遇、家族歷史……它書寫了我們不熟悉而又渴望瞭解的我們民族另一類人的命運和他們眼中的歷史,可以讓我們對歷史以及今天有更清醒的認知。

作者回顧歷史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大小配合,有無相生,給人全面的感受。我喜歡書中那些寫作者早年求學成長富有詩意和哲思的片段,比如“插柳學詩”“母親的信仰”等。一卷在握,一邊讀一邊享受著作者在流年歲月和人事糾葛中積成的智慧:“人是驕傲的動物,人人都必須驕傲才活得成,理想的人際關係是共同驕傲。”(《怒目少年》P72)“我們那一夥文藝青年,得意的時候讀老舍,老舍教我們冷諷熱嘲,幸災樂禍;失意的時候讀魯迅,魯迅替我們罵人;在家讀巴金,巴金教我們怎樣討厭家庭;離家讀郁達夫,他教我們怎樣流亡,怎樣在流亡中保持小資產階級的憂鬱,無產階級的堅忍,資產階級的詩情畫意。”(《關山奪路》P116);“人人說‘學然後知不足',我的經驗是‘用然後知不足',我總是還沒學,就要用,一面用,一面學。”(《文學江湖》P74)“閱讀教學就是把文字還原成生活,寫作教學就是把生活改換成文字。”(《文學江湖》P185)……

作者曾說,少年時宗教是詩,等老了宗教就成了哲學。書中記載作者到國統區後方求學,臨別時篤信基督教的母親對他的囑託,令人動容:“……笨鳥早飛,笨牛勤耕。讓小的敬老的,拿次的留好的。寧欺官,不欺賢;寧欺賢,不欺天。人多的地方不去,沒人的地方不留。讚美成功的人,安慰失敗的人。犯病的東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不要穿金戴銀,只要好好做人。牆倒眾人推,我不推;槍打出頭鳥,我不打。種瓜得瓜瓜兒大,種豆得豆豆兒多。”雖處亂世,上有信仰,下有規矩。我以為這是詩也是宗教,是人性的詩,更是生活的宗教。

《南渡北歸》是一部大書。“大”有三層含義。第一是體量和規模上的“大”。一百八十餘萬字,煌煌三大巨冊,如其承載的歷史,特別的厚重。第二是歷史時空跨度上的“大”。“南渡北歸”既明指抗戰爆發後知識分子輾轉遷徙西南大後方,以及抗戰勝利還師舊都的歷史,也暗含1949年江山易代,知識分子或南下孤島或北上參加新政權的不同選擇和命運。書中真實展示了那個時代以及在時代碾壓下個體的渺小和無奈。第三是精神氣象上的“大”。它告訴我們,在民族危亡、前途兇惡、岐路徘徊、精神苦悶的歷史環境中,當時知識分子群體集體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書生意氣和心靈境界,曾經達到怎樣的高度和深度!

這部大書,我差不多讀了整整三個月。每晚伏案讀幾章,思想和情感處於極度的焦灼和痛苦之中,常常走出書房,在陽臺上佇立多時,無法平靜。我自問:讀這部大書,我有怎樣的收穫?我想首先是補課。補全這一段被遮蔽的歷史,瞭解歷史上這批優秀的知識分子多舛的命運、讓人唏噓的遭遇。他們中的許多人我雖然熟悉但所知有限,既不完整也無深度。瞭解他們就是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前世今生,它給我參照,幫助我獨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的狹隘。其次是學習。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各有其信仰追求,思想極其駁雜,但其中的優秀者都具備了獻身民族、服務社會的理想,尤其在遭遇逆境災難時,更保持著自由的精神不屈的人格。這是一筆苦澀而沉重的精神財富,值得每個讀書人思考學習。

這部書寫作上很有特色。借用宋朝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的話,可謂是“眾體皆備”,讀其書,可見詩才、史筆和議論。本書材料豐瞻,剪裁得宜,敘事簡明,不枝不蔓,引用恰切。寫作上以詩性為體,史筆為用,有性情,有鋒芒,有寄託。在詩才、史筆之外,還應加上考據一項。這部書每章後的註釋很有含金量,不僅註明出處,而且詳加補充和辨析,或補充正文,或考辨成說,或臚列眾說,方便採抉……許多註釋就是一篇考據文章,其精彩程度有時不下於偵探小說。我喜歡讀這些註釋,不僅從中讀到許多歷史細節,更領略了作者的淵博和嚴謹。

要講不足,兩部書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細節的鋪陳、情景氛圍等想象性的東西比較多,有時不免顯得詩大於史,在真實性上容易引起嫌疑和非議。這是中文世界非虛構寫作的普遍問題,自有其歷史淵源。從這一點看,英若誠的回憶錄做得更到位。讀英若誠回憶你會覺得不少地方比較簡略,好像省略不少內容,但這樣做卻保持歷史的真實性。這本書由外國研究者用英文寫出再回譯成中文,不知是不是這樣的寫作方式保證了作品的非虛構品質?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夜讀現場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曹勇軍與夜讀同學一起讀《瓦爾登湖》。這是他向學生介紹梭羅小木屋遺址。

周曉楓《斑紋》《鳥群》

《收藏》《有如候鳥》

周曉楓是極有寫作個性的女作家,也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斑紋》的作者。她的文章代表了文體融合和發展趨向,體現了新的審美閱讀經驗:天馬行空,視角獨特,充滿想象力,擅長從博物的角度切入,捕捉瞬間經驗,拉長放大,用繁複的修辭,書寫她的童年記憶、女性體驗、世態暗角、生命法則,給人語言狂歡的衝擊。新作《有如候鳥》又有新的拓展和突破。我尤其喜歡其中《有如候鳥》和《離歌》兩篇。文章“把戲劇元素、小說情節、詩歌語言和哲學思考,帶入散文中,嘗試自覺性的跨界”,以拷問人生,書寫今天的生命經驗。

張愛玲《金鎖記》《傾城之戀》

《紅玫瑰與白玫瑰》

餘斌《張愛玲傳》

周芬伶《愛與傷:張愛玲評傳》

去年止庵老師在我語文課程基地開過講座,當時他就答應今年過來帶夜讀同學讀書。讀什麼書?我當時就想好:要讀就讀張愛玲。一則止庵老師是張愛玲研究專家,二則學生喜歡張愛玲,可以推動他們更好地讀書。事先,止庵老師向學生推薦了幾部張的代表作品:《封鎖》(這篇小說胡蘭成讀後大為歎服,“不覺身體坐直起來”,急切求見張愛玲)《留情》《色·戒》《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商定沙龍上重點研討《紅玫瑰與白玫瑰》。沒有別的要求,他只希望事先做點閱讀準備。我先帶學生預讀了一次,研討除《紅》之外的幾部作品。年輕時曾讀過張愛玲,也許她作品的市井氣息和人生荒涼感與我的人生期待反差太大,我沒覺得有多好。這次正好補課。我不僅細緻閱讀了張的幾篇代表作,還找來兩部她的傳記:一部是餘斌的《張愛玲傳》,一部是臺灣周芬伶的《哀與傷:張愛玲評傳》。兩部作品,前者詳於張早期大陸創作,後者偏重後期生活和思想,兩者補充,知人論世,庶幾完璧。

沙龍開始,止庵老師讓學生講他們感受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困惑,34位同學逐一講完,他帶同學梳理原文中關鍵處,回答同學的困惑。比如,關於小說主要人物振保。止庵指出,這個小說實際上不是純粹寫實,而是寫了一個“人生模型”“情感模型”。寫振保這個人不是隻為了寫這個人物,而是寫這種類型,好像一個試驗場一樣。比如紅玫瑰和白玫瑰。他介紹說,嚴格地說紅玫瑰和玫瑰是一個人,小說中張愛玲實際上是寫了紅玫瑰成了紅玫瑰的過程,寫了白玫瑰不再是白玫瑰的過程,把這兩者加一起了。比如我們今天讀張愛玲小說的價值。他舉出《簡·愛》和《呼嘯山莊》對後世的影響為例告訴同學:“讀小說如果為了很功利地讓我們獲得什麼,那樣的作品不會是好作品。作品有兩種,一種是說好話,一種是說真話。這個世界本來就需要這兩種書,好話鼓勵我們,真話提醒我們。真話沒法用,好話才能用。我希望你們知道世界上有這兩類書,一類書不讓你垮下去,一類書不讓你狂的沒邊兒。這才是好的閱讀世界。”

事後我瞭解到,止庵為了這節讀書課做足了功課,準備了講授提綱,整節課等於借張愛玲小說示範了小說細讀,無論對於同學還是我自己都是一次難得的讀書機會。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曹勇軍帶學生登上臺城,一起讀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曹老師給香港中學生訪學團同學講解《大學》第一章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在雞鳴寺豁蒙樓,師生糕點佐讀,品茗對話,交流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的閱讀感受和體會

蔡天新《數學傳奇——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

《從看見到發現》

《里約的誘惑:回憶拉丁美洲》

《輕輕掐了她幾下》

年底傳來消息,蔡天新老師的《數學傳奇——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我帶學生重讀這本書,向天新老師致敬。

我喜歡蔡天新的書。兩年前他一場“帶著數字和玫瑰旅行”的講座在校園激起的讀書熱潮,至今餘波盪漾。兩年後他又帶著新書再次來到校園。“從看見到發現”是他這次主題演講的題目,也是他新書的標題。這書雖是一本攝影集,卻體現了蔡天新的特點,就是自由穿越充滿創造。他是數學教授,也是詩人、旅行者和攝影者。他的講座在數學詩歌繪畫歷史以及藝術之間切換跳躍,在看似毫無相關的兩極之間發現相同之處,體現了自由和創造的精神。演講結束,他引用兩句話,一句是哈爾莫斯的“學數學的就要走遍世界”,另一句是梅洛·龐蒂的“沒有表達力的智慧不是智慧。”因為第一句話,他利用一切機會走出去,行走在世界各地,讓人生波瀾壯闊;又因為第二句話,他成為書寫者,書寫自己的職業和發現,讓人生更有意義。

蔡最有特色的文章可分兩類,一是“詩人旅行記”,二是“數學家文化散文”,總起來看,是“數字與玫瑰”的對話,是“從看見到發現”的過程。《里約的誘惑》彙集了他的南美旅行記,也彙集了他的觀察、體驗、激情和夢想。《輕輕掐了他幾下》,題目出自女畫家弗裡達一幅作品的標題,是作者的作品選集,寫他數學家、詩人、旅行者、攝影者等多重身份和眼光中的人物特寫和文化特寫。比如《神秘的島嶼》一文,文章抓住每座島獨特的地理文化和歷史,依次寫了香港、蒙特利爾、威尼斯、哥本哈根、古巴、希臘克里特島、臺灣七座島嶼,通過親歷的見聞,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生動素描剪影,讓人領略它們的獨特個性和異域風情,並把神秘的島嶼與自己家族和個體的苦難感受記憶聯繫起來,讀來讓人蕩氣迴腸,一唱三嘆。語言有張力,多變化,撒得開收得攏,曼妙多姿,而又快節奏大跨度長焦廣鏡,極富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氣息,讀來很吸引人,十分過癮。

蔡天新作品最有價值的地方,也許就是打通文理,把詩歌與數學、感性與理性、行走與沉思、激情與智慧融為一體,這對於我們應試重壓下的文理分離的“單面人”教育是個有力的顛覆和重構,對於蛻變成長中的高中生們不啻是一場精神洗禮和思想啟蒙。

南京有個長三角圖書市場,是讀書人的聖地,前段時間搬遷走了,引發書迷們的集體嘆息。記得來南京這些年,我幾乎每個週末必去那裡,轉轉看看,消磨半天,帶幾本新書回來。後來網購來襲,加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越來越忙,我與這片樂土漸行漸遠。它的搬遷讓我驀然驚覺,反省自責。我要警惕日常生活慣性力量對我讀書熱情的磨損,把求知的火炬高高舉過頭頂,照亮自己後面的人生之路。

2018年1月6日試筆

曹勇軍,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首批教授級高級教師。主張“生活化語文教學”。出版有《語文,我和你的故事》《曹勇軍和他的語文理想國》等。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ljyuwenqinghua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策劃:李節

/排版:阿廬 馬宇騰

/校讀:劉樺葳 崔雷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