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语文清话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校园读书周活动中,曹勇军老师在学校读写特长生专辑义卖现场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我的2017年读书单

文 | 曹勇军

今年我读到的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来自这个小故事:一位十岁孩子,第二天要交作业,是一份鸟类研究报告。此前他有三个月写作业时间,但一直不顺利没有进展。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放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翻开的鸟类图书。面对眼前艰巨的任务,不知如何是好,简直快哭出来。爸爸到他身边坐下,把手放在男孩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爸爸讲的是写作业,其实读书也一样:要一本一本去读,加钙进补,给自己坚实的成长支点。

回想今年读过的书,多数带有补课性质。有的以前曾经读过,因为种种原因,没读几页便放下;有的一直想读,阴差阳错,没有读成;有的貌似读过,但不深入,欠了作品的债;还有的作者今非昔比,作品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需要重新再读……于是我今年的阅读不免有一些恶补的意味,带有弥补的歉意。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5年来,曹勇军老师利用寒假带学生到先锋书店帮他们挑书购书,营造读书文化。这是2017年他给学生的读书贺卡,上面照片是购书后的师生合影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每周五晚上,曹勇军老师带学生夜读

王鼎钧《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

南岳《南渡北归》

英若诚《水流云在——英若诚回忆录》

这几年喜欢看回忆录之类非虚构作品,觉得这类书有时比小说好看。今年看了王鼎钧的“人生回忆录四部曲”、岳南的《南渡北归》和英若诚的《水流云在》。

王的“四部曲”包括《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写了作者坎坷多艰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个人的历史又展现了社会历史的风貌,加之文笔生动,读来兴味盎然。往昔乃异乡:乡村生活、家乡风情、逃难经历、流亡求学、内战烽火、孤岛生涯、个人际遇、家族历史……它书写了我们不熟悉而又渴望了解的我们民族另一类人的命运和他们眼中的历史,可以让我们对历史以及今天有更清醒的认知。

作者回顾历史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大小配合,有无相生,给人全面的感受。我喜欢书中那些写作者早年求学成长富有诗意和哲思的片段,比如“插柳学诗”“母亲的信仰”等。一卷在握,一边读一边享受着作者在流年岁月和人事纠葛中积成的智慧:“人是骄傲的动物,人人都必须骄傲才活得成,理想的人际关系是共同骄傲。”(《怒目少年》P72)“我们那一伙文艺青年,得意的时候读老舍,老舍教我们冷讽热嘲,幸灾乐祸;失意的时候读鲁迅,鲁迅替我们骂人;在家读巴金,巴金教我们怎样讨厌家庭;离家读郁达夫,他教我们怎样流亡,怎样在流亡中保持小资产阶级的忧郁,无产阶级的坚忍,资产阶级的诗情画意。”(《关山夺路》P116);“人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我的经验是‘用然后知不足',我总是还没学,就要用,一面用,一面学。”(《文学江湖》P74)“阅读教学就是把文字还原成生活,写作教学就是把生活改换成文字。”(《文学江湖》P185)……

作者曾说,少年时宗教是诗,等老了宗教就成了哲学。书中记载作者到国统区后方求学,临别时笃信基督教的母亲对他的嘱托,令人动容:“……笨鸟早飞,笨牛勤耕。让小的敬老的,拿次的留好的。宁欺官,不欺贤;宁欺贤,不欺天。人多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留。赞美成功的人,安慰失败的人。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不要穿金戴银,只要好好做人。墙倒众人推,我不推;枪打出头鸟,我不打。种瓜得瓜瓜儿大,种豆得豆豆儿多。”虽处乱世,上有信仰,下有规矩。我以为这是诗也是宗教,是人性的诗,更是生活的宗教。

《南渡北归》是一部大书。“大”有三层含义。第一是体量和规模上的“大”。一百八十余万字,煌煌三大巨册,如其承载的历史,特别的厚重。第二是历史时空跨度上的“大”。“南渡北归”既明指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辗转迁徙西南大后方,以及抗战胜利还师旧都的历史,也暗含1949年江山易代,知识分子或南下孤岛或北上参加新政权的不同选择和命运。书中真实展示了那个时代以及在时代碾压下个体的渺小和无奈。第三是精神气象上的“大”。它告诉我们,在民族危亡、前途凶恶、岐路徘徊、精神苦闷的历史环境中,当时知识分子群体集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书生意气和心灵境界,曾经达到怎样的高度和深度!

这部大书,我差不多读了整整三个月。每晚伏案读几章,思想和情感处于极度的焦灼和痛苦之中,常常走出书房,在阳台上伫立多时,无法平静。我自问:读这部大书,我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首先是补课。补全这一段被遮蔽的历史,了解历史上这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多舛的命运、让人唏嘘的遭遇。他们中的许多人我虽然熟悉但所知有限,既不完整也无深度。了解他们就是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前世今生,它给我参照,帮助我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的狭隘。其次是学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各有其信仰追求,思想极其驳杂,但其中的优秀者都具备了献身民族、服务社会的理想,尤其在遭遇逆境灾难时,更保持着自由的精神不屈的人格。这是一笔苦涩而沉重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个读书人思考学习。

这部书写作上很有特色。借用宋朝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的话,可谓是“众体皆备”,读其书,可见诗才、史笔和议论。本书材料丰瞻,剪裁得宜,叙事简明,不枝不蔓,引用恰切。写作上以诗性为体,史笔为用,有性情,有锋芒,有寄托。在诗才、史笔之外,还应加上考据一项。这部书每章后的注释很有含金量,不仅注明出处,而且详加补充和辨析,或补充正文,或考辨成说,或胪列众说,方便采抉……许多注释就是一篇考据文章,其精彩程度有时不下于侦探小说。我喜欢读这些注释,不仅从中读到许多历史细节,更领略了作者的渊博和严谨。

要讲不足,两部书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细节的铺陈、情景氛围等想象性的东西比较多,有时不免显得诗大于史,在真实性上容易引起嫌疑和非议。这是中文世界非虚构写作的普遍问题,自有其历史渊源。从这一点看,英若诚的回忆录做得更到位。读英若诚回忆你会觉得不少地方比较简略,好像省略不少内容,但这样做却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这本书由外国研究者用英文写出再回译成中文,不知是不是这样的写作方式保证了作品的非虚构品质?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夜读现场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曹勇军与夜读同学一起读《瓦尔登湖》。这是他向学生介绍梭罗小木屋遗址。

周晓枫《斑纹》《鸟群》

《收藏》《有如候鸟》

周晓枫是极有写作个性的女作家,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斑纹》的作者。她的文章代表了文体融合和发展趋向,体现了新的审美阅读经验:天马行空,视角独特,充满想象力,擅长从博物的角度切入,捕捉瞬间经验,拉长放大,用繁复的修辞,书写她的童年记忆、女性体验、世态暗角、生命法则,给人语言狂欢的冲击。新作《有如候鸟》又有新的拓展和突破。我尤其喜欢其中《有如候鸟》和《离歌》两篇。文章“把戏剧元素、小说情节、诗歌语言和哲学思考,带入散文中,尝试自觉性的跨界”,以拷问人生,书写今天的生命经验。

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

余斌《张爱玲传》

周芬伶《爱与伤:张爱玲评传》

去年止庵老师在我语文课程基地开过讲座,当时他就答应今年过来带夜读同学读书。读什么书?我当时就想好:要读就读张爱玲。一则止庵老师是张爱玲研究专家,二则学生喜欢张爱玲,可以推动他们更好地读书。事先,止庵老师向学生推荐了几部张的代表作品:《封锁》(这篇小说胡兰成读后大为叹服,“不觉身体坐直起来”,急切求见张爱玲)《留情》《色·戒》《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商定沙龙上重点研讨《红玫瑰与白玫瑰》。没有别的要求,他只希望事先做点阅读准备。我先带学生预读了一次,研讨除《红》之外的几部作品。年轻时曾读过张爱玲,也许她作品的市井气息和人生荒凉感与我的人生期待反差太大,我没觉得有多好。这次正好补课。我不仅细致阅读了张的几篇代表作,还找来两部她的传记:一部是余斌的《张爱玲传》,一部是台湾周芬伶的《哀与伤:张爱玲评传》。两部作品,前者详于张早期大陆创作,后者偏重后期生活和思想,两者补充,知人论世,庶几完璧。

沙龙开始,止庵老师让学生讲他们感受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困惑,34位同学逐一讲完,他带同学梳理原文中关键处,回答同学的困惑。比如,关于小说主要人物振保。止庵指出,这个小说实际上不是纯粹写实,而是写了一个“人生模型”“情感模型”。写振保这个人不是只为了写这个人物,而是写这种类型,好像一个试验场一样。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他介绍说,严格地说红玫瑰和玫瑰是一个人,小说中张爱玲实际上是写了红玫瑰成了红玫瑰的过程,写了白玫瑰不再是白玫瑰的过程,把这两者加一起了。比如我们今天读张爱玲小说的价值。他举出《简·爱》和《呼啸山庄》对后世的影响为例告诉同学:“读小说如果为了很功利地让我们获得什么,那样的作品不会是好作品。作品有两种,一种是说好话,一种是说真话。这个世界本来就需要这两种书,好话鼓励我们,真话提醒我们。真话没法用,好话才能用。我希望你们知道世界上有这两类书,一类书不让你垮下去,一类书不让你狂的没边儿。这才是好的阅读世界。”

事后我了解到,止庵为了这节读书课做足了功课,准备了讲授提纲,整节课等于借张爱玲小说示范了小说细读,无论对于同学还是我自己都是一次难得的读书机会。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曹勇军带学生登上台城,一起读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曹老师给香港中学生访学团同学讲解《大学》第一章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在鸡鸣寺豁蒙楼,师生糕点佐读,品茗对话,交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蔡天新《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从看见到发现》

《里约的诱惑:回忆拉丁美洲》

《轻轻掐了她几下》

年底传来消息,蔡天新老师的《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我带学生重读这本书,向天新老师致敬。

我喜欢蔡天新的书。两年前他一场“带着数字和玫瑰旅行”的讲座在校园激起的读书热潮,至今余波荡漾。两年后他又带着新书再次来到校园。“从看见到发现”是他这次主题演讲的题目,也是他新书的标题。这书虽是一本摄影集,却体现了蔡天新的特点,就是自由穿越充满创造。他是数学教授,也是诗人、旅行者和摄影者。他的讲座在数学诗歌绘画历史以及艺术之间切换跳跃,在看似毫无相关的两极之间发现相同之处,体现了自由和创造的精神。演讲结束,他引用两句话,一句是哈尔莫斯的“学数学的就要走遍世界”,另一句是梅洛·庞蒂的“没有表达力的智慧不是智慧。”因为第一句话,他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行走在世界各地,让人生波澜壮阔;又因为第二句话,他成为书写者,书写自己的职业和发现,让人生更有意义。

蔡最有特色的文章可分两类,一是“诗人旅行记”,二是“数学家文化散文”,总起来看,是“数字与玫瑰”的对话,是“从看见到发现”的过程。《里约的诱惑》汇集了他的南美旅行记,也汇集了他的观察、体验、激情和梦想。《轻轻掐了他几下》,题目出自女画家弗里达一幅作品的标题,是作者的作品选集,写他数学家、诗人、旅行者、摄影者等多重身份和眼光中的人物特写和文化特写。比如《神秘的岛屿》一文,文章抓住每座岛独特的地理文化和历史,依次写了香港、蒙特利尔、威尼斯、哥本哈根、古巴、希腊克里特岛、台湾七座岛屿,通过亲历的见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素描剪影,让人领略它们的独特个性和异域风情,并把神秘的岛屿与自己家族和个体的苦难感受记忆联系起来,读来让人荡气回肠,一唱三叹。语言有张力,多变化,撒得开收得拢,曼妙多姿,而又快节奏大跨度长焦广镜,极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气息,读来很吸引人,十分过瘾。

蔡天新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也许就是打通文理,把诗歌与数学、感性与理性、行走与沉思、激情与智慧融为一体,这对于我们应试重压下的文理分离的“单面人”教育是个有力的颠覆和重构,对于蜕变成长中的高中生们不啻是一场精神洗礼和思想启蒙。

南京有个长三角图书市场,是读书人的圣地,前段时间搬迁走了,引发书迷们的集体叹息。记得来南京这些年,我几乎每个周末必去那里,转转看看,消磨半天,带几本新书回来。后来网购来袭,加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忙,我与这片乐土渐行渐远。它的搬迁让我蓦然惊觉,反省自责。我要警惕日常生活惯性力量对我读书热情的磨损,把求知的火炬高高举过头顶,照亮自己后面的人生之路。

2018年1月6日试笔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主张“生活化语文教学”。出版有《语文,我和你的故事》《曹勇军和他的语文理想国》等。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ljyuwenqinghua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策划:李节

/排版:阿庐 马宇腾

/校读:刘桦葳 崔雷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曹勇军的2017年读书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