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儿歌 “我们”的记忆

儿歌是童年的“印记”,时代的“活化石”。它用最简洁的言语、最简单的形式、最无邪的情调来表现最大众、最风靡的文化,它不仅记录着个人的成长,更是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在不经意间哼出的两句儿童时期的歌词,抚慰着囿于纷繁的心脏,坐下来,慢慢品味那些在逝去年华中的玩伴、零食、小乐趣。所以,儿歌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记忆。

60一代儿歌记忆:

拥抱希望的远方

罗梅今年56岁,她在采访中说道:“我在童年时期最喜欢的一首儿歌是《我们的田野》,当时是我母亲教我唱的。当时她告诉我要学习先辈,保卫咱们美丽富饶的祖国。虽然母亲去世多年,但这些回忆一直在脑海深处。”说着,她便轻声哼道“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的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薛丞今年刚好50岁,出生在“文革”十年时期。他说:“我们从小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那时候唱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们几乎每天都唱,甚至还在朋友们之间进行歌唱比赛呢。”目前,薛大爷在教他小孙儿唱这首歌。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毛主席带领我们解放,让我们过上自由的生活,这种恩情不能忘,要世世代代牢记。”“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对薛大爷来说,短短四句歌词里,含着沉甸甸的感情。

央金卓玛今年51岁,在1967年在丹巴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她在采访中说,她最先会唱的一首歌是《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她听了整个童年,也唱了一整个童年。小时候只会唱藏文版的,后来也学会了汉文版的部分。她在采访中哼唱了其中的一段,“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哎,巴扎嘿。” 她说这首歌是当时藏区人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也是自己最忘不了的属于童年的歌曲,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甚至一生。

70、80一代儿歌记忆:

垒搭坚定的信念

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之间,儿歌创作日益多元化。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不仅国内儿歌创作的类型愈加丰富,而且也兴起了一股国外儿歌引进的热潮。

“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越过辽阔天空,啦 啦 啦飞向遥远群星,来吧.... 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 啦 啦铁臂阿童木,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谈到这首歌,87年出生的陈明显然有点激动,他说:“《铁臂阿童木》是在改革开放后,从日本引进的比较早的动画片,当时觉得非常稀奇,所以那时候这部剧的主题曲都可以信手拈来。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经常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者一起合唱这首《阿童木之歌》。每次在看《铁臂阿童木》时都会暗下决心,做一个像阿童木一样正义勇敢的孩子,所以说这部剧和这首歌对我意义蛮大的。”

“我呀,到现在都会唱《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首歌。那时候刚念小学,特别羡慕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国旗下戴红领巾宣誓,然后唱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一年级的时候没资格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但是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把这首歌学会了。当二年级时,自己可以戴着红领巾站在国旗下宣誓唱队歌时,当真是骄傲啊!”年近30的张学琴说到,“小学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合唱团来唱少先队队歌,当别人站在国旗下戴红领巾宣誓后,合唱团就要开始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她随即唱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90一代儿歌记忆:

回味多元的歌声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当时为了落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首次拍摄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在50年代期间广为传唱。但由于录入课本,从而成为一些90后儿歌的记忆。除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50年代时期中的《小燕子》《丢手绢》《娃哈哈》这些儿童歌曲,都在90后的儿童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因电影和电视剧而走红的儿童歌曲,央视春晚也带红了不少儿童歌曲。扎西就唱了首《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们不会老……”《健康歌》是1998年范晓萱与解晓东在春晚上唱的一首儿歌,歌曲以其跳荡的律动,活泼欢快的节奏,并配合形体动作加以演绎,成为了当时小孩子们中非常流行的儿歌。

97年解晓东在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的《中国娃》,“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通过朴实无华的歌词和强烈简明的节奏,表达了当代儿童对伟大中华民族由衷的热爱之情,这也是90年代最独特的儿歌记忆了。

00一代儿歌记忆:

在儿歌中成长

拥忠志玛却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说到“我最喜欢我妈妈对我唱的一首歌《卓玛》。”说着她便唱了起来“莹莹的蓝天,捧着白云,飘飘的白云,捧着哈达,赶着羊群的小姑娘,从远处走来啦,走来啦,走来啦,她的名字叫卓玛。阿爸浓浓的青稞酒,阿妈香香的酥油茶……”这是一首描写藏族小姑娘的歌曲,被收录在《中国最爱儿歌经典》中。这首歌在藏区广为流传,歌词描绘了有长长的雅鲁藏布江和巍巍的珠穆朗玛峰,充满着浓浓的地域气息。

16岁的康佳仪唱出了一首与众不同的歌:“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着的魅力充满着朝气。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她讲到,那时候奥运会期间大街小巷都在唱这首歌,就连不会汉语的奶奶也会唱这首歌。的确,08年奥运会期间,全国各地都在用不同的音乐欢庆着。

改革开放这40年来不乏经典儿歌,它们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