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上次说到,谢安在出山之前一手承担了栽培自己谢氏子弟的重担,使得谢氏在谢安之后不断壮大,一直延续辉煌到六朝结束。

今天给大伙带来的第一个大名人,就是著名的——谢道韫。

谢道韫,出生年月不祥,但从她和谢安是叔侄的这一关系上,我们大概还是知道她是哪个时期的人。

谢道韫是谢安的大哥谢奕的女儿,谢玄的亲姐姐。谢奕大伙应该都有印象吧,就是在谢安小时候带着谢安判案,然后灌一位老头喝酒的那位。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小小年纪的道韫说没爹就没了,那可是人生大悲剧啊(所谓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悲剧)。谢安见到自己的侄女这么小父亲就挂了,当然义不容辞要承接起抚养的责任,所以就把小道韫接过来抚养。也就因为谢安的抚养,才使得一代才女呈现在众人的视角中。

谢道韫作为一个女性之所以那么出名,跟一个故事有关。这就是著名的咏絮之才的典故。

话说在一个大冬天里,那是寒风彻骨,万物凋零,鹅毛大雪飘飘而下,整个世界都成了一片雪白,裹了一层白衣。

谢安见这大雪纷飞的天气,除了家里哪也去不了,所以就把一家子人召集在一块,升起炭火,烧起小酒,众人围坐一团谈心。谢安和大伙那是阔谈人生哲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后,谢安也说了差不多了,于是就想着考验一下子弟们的学习情况。

“你们觉得,这大雪纷飞的像什么呢?(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很有兴致问了一句。

“就像把盐抛洒在空中那样!(撒盐空中差可拟)”小胡儿谢朗一脸自信地回答道。

“更像柳絮被风吹起那样!(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时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谢道韫也答了一句。

谢安一听就乐了,孩子们都不错啊,回答迅速。当然这小侄女更加有文采,虽然是一个女性,但是文学功底完全不是盖的,日后肯定出名。

大伙可以感受下两句话的意境,谢朗的比喻是侧重形象上的,盐和雪的确更加贴近。但是谢道韫的就是文学的那种优雅境界了,比喻不要在乎什么形的像,而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在六朝时期,甚至说在中国文学历史上,表达想法的方式上,文人才子追求的更多是谢道韫这种意境,而不是谢朗这种形似。

听完回答的谢安一边捋胡子大笑,然后就吨吨吨喝起酒来。后来人们就把咏絮之才比作女子特别有才华(大伙别对男的这么说啊)。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和谢玄幼年丧父十分悲惨,在谢安的教导下才得以不被饿死,当然谢安还让他们衣食无忧接受学习。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谢道韫和弟弟谢玄两人感情那是没的说的,谢玄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姐姐,那都会称赞有加,展露出骄傲自豪的样子。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谢玄对自己姐姐的那种喜爱之情。

话说谢玄在谢安的教导下,也是声名远播,众人皆知,和当时一个叫张玄的人合称叫“南北二玄”。两个玄平时里也交情深厚,对彼此都礼遇有加,那是不存在争名夺利的事情。很巧的是,张玄有一个妹妹,也是很有文化的干活,那是吟诗作对诗词歌赋都在行。于是大伙跟着就把张玄的妹妹和谢玄的姐姐共称,说两人才华都很厉害,简直不分上下了。

最后两人争吵不过了,就找到了当时一位很出名的尼姑,要这位尼姑评论下谁更优秀。

老尼姑那是才识深厚的名人,略加思考就说“这样说吧,张玄的妹妹是大家闺秀中最出众的,而谢玄的姐姐,那是神情洒脱,有竹林七贤的风度。”

这一句话说出来,那是高低显示了,那谢道韫都超脱女性层次了,那绝对就更加有威力了。谢玄终于赢得了自己的争论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谢玄是多么喜爱自己的姐姐的。

有这样的优秀侄女,谢安当然要给她找一门好亲事了。这不,谢安四处物色,就看中了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的子弟,找到了王羲之的门下。

大伙知道,谢安和王羲之那是好友啊,当年兰亭集会,两人就是一起交友的干活。现在谢安找到老友王羲之了,说我家有一个好侄女,那是才华横溢,不可多得,现在想嫁给你的儿子,你看怎样?

王羲之当然乐意,当时就拍板说,成了,以后咱两就是亲家了。

谢道韫就这样,在谢安的物色下,嫁给了王凝之。但出嫁不久,谢道韫就表现出对婚姻的不满了。在一次回娘家看望谢安的时候,谢道韫开口就埋怨起王凝之来了。也不是因为王凝之家暴冷淡和找小三啥的原因,而是因为,谢道韫觉得王凝之衬不起自己。谢道韫是这样说的:咱们家的叔叔们,像二叔,您,万叔,哪个不是风度翩翩的潇洒之辈。跟我同辈的那封胡羯末,不也都很大名气吗?为什么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丈夫呢?

谢道韫的一肚子牢骚,其实说的也对,虽然王凝之那是书法名人,但你看琅琊王氏的人,哪一位书法不是出类拔萃的,这一比较,那王凝之就没优点了。谢道韫对他的不满,并不是说他怎么欺负自己,而是王凝之的才华一般,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王凝之其实是一个迂腐之人。

说起王凝之,用一个词形容就行,那就是平庸。他不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也没有六朝士人该有的风流和口才。他除了写几个字外,就真的没有成就了。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王凝之一辈子没啥建树,但却十分信奉道教(王羲之一家都信),当时的道教,是张道陵流传下来的五斗米道。本来这也没啥,东晋时期的人,哪个不研究下道教文化的。但王凝之的信教,却到了一个走火入魔的境界。

怎么走火入魔呢?并不是说他练就了道教的长生不老术和乾坤大挪移之类的武功,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可以召唤神兽,与道教相通。整天就说一些你们有事别怕,老叔我会召唤神兽、求得天兵天将救助大家之类的话。

这就很扯淡了,你说你会气功,搞一个强身健体,那我们姑且还信信,但你说你会召唤神兽,求得天兵天将,那就扯了,那小孩子都会觉得这是假的,但王凝之就是深信不疑。谁劝他都不听,最后呢,他也死在这上了(很快为大家揭晓)。

谢道韫跟自己叔叔谢安吐槽了王凝之的不行,但两人也并没有说感情就水火不容,该生活的还照样生活。谢道韫埋怨完依旧和王凝之过着小两口的生活,两人还生下了四子一女。虽然王凝之不是谢道韫喜欢的人,但王凝之也并不是那些所谓的渣男,只是不符合一代才女谢道韫的要求罢了。

谢道韫嫁到了王家,那也是流传了一个才女的故事的,那就是——解围王献之。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说起王献之,那其实才是谢道韫的丈夫,就是因为出生晚了,才让一对才华匹配又门当户对的夫妻失之交臂,这也是一个遗憾了。但谢道韫对王献之是有所耳闻的,那王羲之一家中,最有名气的就非王献之莫属了。谢道韫对王献之的感觉,那绝对就比对自己丈夫的感觉好,是欣赏有加的。

这不,话说一天,王献之和自己的友人在家里清谈。两人交锋几回合后,书法大家王献之就有点招架不住了,说话也变得支支吾吾,眼神也有点惊慌,明显就落于下风了。这下气氛就有点尴尬了,王家的下属们都为王献之捏了一把汗,不禁在一旁低下了头,一动不敢动,生怕王献之突然发脾气说不干了。王献之自己当时也是很焦急万分,脸都憋红了,但还是想不到啥应对的策略。

这时,我们的谢道韫来解围了。原来这小谢,心里很关注王献之,每天都会关注献之的日程,听到今天献之要和友人清谈,她马上就走出房门,来到客厅的帷帐后面听两人清谈,越听就越觉得献之有难。心里自然也跟着焦急起来,想着这不行,我不能看着献之就这样输了。于是小韫就对在一旁服侍自己的婢女说,你过去跟少爷说,嫂子愿意替小郎解围。

王献之听到婢女说,当时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想想这反正都没办法了,那就试试吧,所以就答应让道韫来解围了。

于是我们的道韫才女就让人在大厅之上拉起帷幕,自己在帷幕后面入座(古时女人不能见外人,要用帘子啥的隔绝,所以说皇后太后听政叫垂帘听政,也是这个意思),开始了谢道韫和王献之友人的PK。

谢道韫毕竟才华横溢,那是咏絮之才。几轮下来,就让这位打败了王献之的友人哑口无言,甘拜下风。王献之也是喜上心头,笑着说我们都不如一个女子家啊,给友人一个台阶下了。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大才女解围王献之,那是让大伙都十分钦佩的事情,当然我们的谢道韫还有一个十分让人钦佩的地方,那就是她的胆识。

谢道韫与王凝之过着平淡的夫妻生活,一直就到了东晋末年了。

很快,造反的人就打到了王凝之做官的会稽郡那里。王凝之当时是会稽郡太守,是当时的最高指挥官。按理说造反的人来了,怎么的也得做下防御的事情,守一下,不为了城里的百姓,也要为自己性命着想啊。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面对叛军就快打到自己城里的时候,王凝之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召集大伙开军事会议,也不是收拾包袱逃跑,而是选择了在家里天天施法祈祷。你一个人祈祷也算了,那把权力让出来,手下人为你镇守也没事,但王凝之还对手下说不要设防,自己已经请来了道祖,会有天兵天将来救援,你们尽管回家睡觉去,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中。

但大伙还别说,王凝之求道祈祷,还真的请来了一批道祖派来的“救兵”了,但这救兵不是别人,就是五斗米道的那些叛军们(这是祈祷灵验了啊)。当然他们来不是救人的,而是杀人的。

王凝之这个缺根筋的人到这时还不知道操家伙自救,依旧沉浸在道祖会救援自己的这一幻想中,结果自然是在乱军中被砍死,家里也遭遇了屠杀。

就在叛军大肆屠杀王家人时,我们的谢道韫带着一位外孙女正在房间里躲着。谢道韫也知道,这也许就是自己的忌日了,但她还是拿着一把刀在房里守着,做着最后的抵抗。

很快,叛军们就搜索到了谢道韫的房间。叛军们破门而入,跟洪水一样涌进了道韫的房间。

六朝兴废事75——谢氏才女谢道韫

换做一般的女子,这个时候真的会被吓到哭的,一群身穿铠甲,杀的满身是血的叛军拿着正在滴着血的武器对着你,个个对你怒目而视,那感觉,真不是一般人顶得住的。

但谢道韫不是一般人,她不单只才华横溢,危急时刻还十分有胆识。在面对一群血腥之徒时,谢道韫用瘦弱的手拿着一把闪亮亮的刀,让婢女们站在自己身后,手里抱着自己的外孙,大声呵斥叛军们退下。

有几位叛军看到这小女子真是不知好歹,就一脸蔑视地走上前,想把她手里的刀拿掉。结果上去一个,谢道韫手起刀落,就砍死一个。一连杀了几个后,叛军被彻底镇住了,这小女子不一般啊,所以大伙只是围着她,而不敢上前。

这时,叛军老大孙恩看这里还有打斗,就亲自过来视察了。看到谢道韫手里抱着王家的遗孀,大手一挥,让手下的把那孩子剁了。手下们也不敢违命,于是就涌上来了。看到大伙都上来,谢道韫又是大喝一声,说要杀他,先杀我吧!

这一句话让孙恩楞了一下,老子造反以来,从来没见过一个女子有这样的胆识,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还那么镇静不怕死,实在是奇女子啊。于是孙恩马上举手示意大伙停下,接着下令让谢道韫带着这王家小孩和几个婢女离开。还特意让出了一条路给他们走。最为神奇的,孙恩一路还派了护送的人,让他们安全到了故乡才走。有时候战争还真是奇怪,不怕死的偏偏就不会死,怕死的往往死的最快。

王凝之作死被剁了之后,谢道韫就寡居在会稽郡安度晚年。期间不乏去拜访她的名人,会稽太守刘柳仰慕谢道韫,亲自上门拜访。交谈一番回去后对谢道韫那是赞叹有加,敬佩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